明明检查都是正常的,怎么还是流产了?这项筛查一定要重视,可能会遗传!
对于想做父母的夫妻来说 怀孕和保胎是“头等大事”,但很多女性好不容易怀孕了却很难“保胎”
今年27岁的小红(化名) 就面临这样的困扰 备孕多年,却反复流产 究竟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还有哪些该做的孕前筛查没有做到位?
接下来,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小红备孕已有4年,过程却十分坎坷,先后经历了3次不明原因停胎后,夫妻俩对怀孕和保胎感到非常焦虑。近日,小红来到温医大附一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经医生询问病史后做了常规筛查。筛查结果一出,染色体、内分泌指标、宫腔状况、免疫细胞比例等指标均属正常,但其中,蛋白C活性(PC:A)指标却降至正常人的55%。
反复流产的源头终于被找到了——小红患有遗传性“易栓症”。最终,经过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她终于摆脱了反复流产的噩梦,有了一个盼望已久的小宝宝。
什么是易栓症?
易栓症是由于抗凝蛋白、凝血因子和纤溶成分等的遗传性分子缺陷或因存在获得性血栓形成危险因素而易发生血栓栓塞的一种症状。患者体内存在凝血与抗凝血功能紊乱,导致血液中生理性抗凝蛋白含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孕妇如果持续处于这种异常的高凝状态,将会导致其子宫局部组织、胎盘绒毛间隙有纤维蛋白沉积,进而形成微血栓,造成胎盘的微血管梗阻,供血供氧不足,最终导致流产、死胎等不良妊娠的情况发生。
易栓症有哪几种类型?
易栓症根据病因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遗传性易栓症是由基因突变等因素造成抗凝血相关因子异常,在我国汉族人群中常见的有蛋白C缺陷症、蛋白S缺陷症和抗凝血酶缺陷症等。获得性易栓症常见的诱因有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肥胖、妊娠、长期制动、创伤、手术及激素替代治疗等。
易栓症单一因素引起的血栓可能性较低,而同时存在多个遗传性或(和)获得性危险因素时,出现血栓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哪些人群需要做“易栓症”筛查?
★ 小于50岁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或无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发病年龄较低的动脉血栓形成患者;
★ 无明显诱因的特发性VTE患者;
★ 有明确家族史的VTE患者;
★ 复发性VTE患者;
★ 少见部位的 VTE(脾静脉、颅内静脉、门静脉、肠系膜静脉、肝静脉、肾静脉、上肢深静脉)或多部位、累及范围广的VTE患者;
★ 标准方案抗栓过程中出现皮肤坏死、血栓加重或复发的患者;
★ 新生儿暴发性紫癜;
★ 不明原因的多次病理性妊娠(习惯性流产、胎儿发育停滞、死胎、子痫前期、胎盘早剥等);
★ 有VTE病史或家族史者,拟行大型手术、妊娠、使用性激素类药物及频繁长途飞行前可进行筛查。
来源:检验科(医学检验中心)
文字:徐琦煜
编辑:尚琳姣
审核:周铁丽、黄丽颖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