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成人群对“熬夜”存在认知误区

2022
08/09

+
分享
评论
北京南郊肿瘤医院
A-
A+

大多数熬夜的公众对健康有担忧。

“有效的睡眠、规律的作息是身体健康的基石”,让大众意识到睡眠的重要性,养成良好作息习惯,确保有规律的睡眠。54301660024182402

  几点算熬夜?大多数人想错了

  此次调查显示,很多人不知道几点睡属于熬夜。现代医学普遍建议在23点之前入睡,23点以后睡觉属于熬夜。但本次调查显示,四成以上公众认为23点到24点之间算熬夜,甚至有接近三成(29.1%)的人认为只有坚持到零点以后不睡才算熬夜,能正确认识到的应该在23点前入睡的公众比例仅占27.2%,公众普遍对“熬夜”存在认知误区。

  在对熬夜形成的错误认知下,晚上熬夜成为生活的常态。调查显示,接近半数以上人群经常熬夜,每周有4天及以上晚于23点入睡,而在熬夜的原因中,玩手机和工作是两大顽疾。一方面,公众不睡觉的夜晚大多已被屏幕霸占,主动或被动的选择娱乐消磨时间;另一方面“996”人群、管理层、高收入人群,迫于高强度的职场压力,熬夜工作的情况也较多。 25-45周岁公众在工作日普遍会“早睡早起”,但在周末和假期会进行“报复性熬夜”,且公众的作息规律受行业特征影响较为明显,以外卖员、快递员为代表的灵活就业者作息不规律问题更突出。

  熬夜的危害,你知道多少?

  调查显示,大多数熬夜的公众对健康有担忧。担忧既有“内在”方 面,如免疫力、三高、猝死、生殖系统功能等,也有“外在”方面,如脱发、皮肤变差、衰老、肥胖等。45.3%的熬夜人群会担心熬夜伤“心”,加班人群更甚。睡眠时间过短不利于心脏健康。与每天睡8个小时的人相比,每天睡眠时间低于5小时可导致心脏疾病概率增加40%。其原因在于,短期睡眠剥夺就足以使交感神经系统紧张,并导致血压升高、可的松和肾上腺素等压力激素分泌增加、糖耐量降低、心跳不规则,而所有这些因素都是导致冠心病的先兆。慢性睡眠剥夺能促进高血压、肥胖和糖尿病的发展,而这些又恰是诱导心脏病发作的因素。

(文章中配图已获得包图网授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交感神经系统,熬夜,睡眠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