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患者逐年增多,家长怎样早期识别?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其间的欣喜不言而喻。可对于家有脑瘫孩子的父母来说,满是痛苦与无奈。小儿脑瘫是什么病?哪些原因会导致小儿患病?目前有哪些治疗方法?……下面就为大家解读被称为“儿童成长路上的不治之症”——脑瘫。
脑瘫又名小儿脑性瘫痪,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以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及姿势异常。作为综合征,有的合并发生运动功能障碍、姿势异常,有的合并智力低下,有的合并心理障碍,有的有语言障碍,有的有共济失调……
听了这些,是不是觉得很扎心?由于一些新手爸妈对小儿脑瘫并没有多少了解,加上脑瘫儿初期的表现也不会非常明显,这就导致脑瘫儿容易被家长们忽视。
小儿脑瘫都有哪些早期症状?
作为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孩子在不同月龄检查是否有如下表现来识别小儿脑瘫早期症状。
3月以内:眼睛不追眼前的东西、拇指内收、手紧握拳、脑袋喜左右摇动、脖子不能竖直、头总是偏向一侧、全身发硬等。
4-5月:不注意看人、眼神不灵活、表情呆板、大人逗时没反应、身体变硬、不会翻身、身体姿势总是不对称等。
6-7月:手、口、眼的动作不协调性,手抓东西不能持久,姿势不对称,坐不稳,头背屈,手握拳,肩后伸等。
8-12月:不会翻身、一只手抓握东西、手脚笨拙、无法独坐、站立时用脚尖、不会迈步、不会扶持站立、流口水情况仍然严重等。
儿童一旦患上脑瘫,以往充满笑声的幸福家庭便难以走出沉重的阴影与负担,因此一定要引起家长关注。
小儿脑瘫形成原因
脑瘫的病因很多,既可发生于出生时,也可发生在岀生前或出生后新生儿期。虽然存在这些病因的患儿并非全部发生脑瘫,但这些绝对是引起脑瘫的危险因素:
家族史:家族中曾有脑瘫、智力低下患儿或先天畸形患儿。
妊娠期:孕产妇高龄初产、反复流产、早产或有死产病史,妊娠4次以上的产妇或有精神、神经疾患,妊娠早期阴道出血,先兆流产史,羊水过多,极度水肿,妊娠中毒症,妊娠高血压、肾脏病等。
围生期:早产,低体重过期(2周以上)分娩,娩出前宫缩20小时以上,胎心100次/分以下或第2产 程2小时以上,前置胎盘,胎盘早期剥离,臀位产,产钳助产,剖宫产及各种难产等。
出生后可能因素:生后惊厥,新生儿黄疽迁延不退,曾进行换血治疗,生理性体重下降恢复缓慢,生后1周内重症贫血。
目前,我国脑瘫高危因素中占前三位的是早产、窒息和黄疸。小儿脑瘫是继脊髓灰质炎控制后儿童最常见的引起肢体残疾的疾病。
小儿脑瘫该如何治疗?
在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如果发现宝宝长期有智力、语言以及运动等方面的障碍,并带宝宝去医院确诊,不要过度丧气和悲观,采取适当的方式配合医生治疗脑瘫才是关键。
中医认为,小儿脑瘫属于“五迟““”五软”“五硬”的范畴,五迟是指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五软是指头项软、手软、脚软、肌肉软;五硬是指头项硬、口硬、手硬、足硬、肌肉硬。由于先天禀赋不足,也有属于后天失于调养而导致胎儿发育落后,心脑神明失养所致。
通过中医综合疗法调节患者脏腑、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可以达到促进患者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恢复,改善肌肉营养代谢,调节肌肉张力,活力的效果,从而使脑瘫患儿运动功能、认知能力、言语水平、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改善。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