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波动大,请警惕黎明现象与黄昏现象

2022
08/08

+
分享
评论
护理人.
A-
A+

在条件允许的住院糖尿病患者中,应积极开展动态血糖监测,及时发现黎明现象与黄昏现象,并查明原因、对症处理。

凌晨、傍晚时空腹血糖升高是怎么回事?   

案例一

某日早晨,07床患者焦急地询问护士:护士、护士,为什么我早上空腹血糖是9.8啊,夜里三点还只是6点几,我没干什么,也没吃东西,怎么血糖一下升得那么快呀?

护士:您别着急,听我跟您分析分析,您是发生了黎明现象……

案例二

某日傍晚,护士小唐正在给42床大爷测晚餐前血糖,测出血糖为13.6mmol/L。大爷很疑惑:小唐,我中餐后血糖只有10.8,下午没吃任何东西,现在血糖怎么反而还升高了?

护士:大爷,您这个呀,是发生了黄昏现象……

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被问到类似的问题,那么到底什么是黎明现象,什么是黄昏现象呢?看看下面的内容。

何为黎明现象、黄昏现象?

黎明现象,顾名思义一定与黎明有关。出现这种状况的患者,每天早晨起床时会出现高血糖的情况。近年来将清晨至早餐前血糖明显升高归属于黎明现象的范畴,而早餐后血糖的异常升高被定义为延伸的黎明现象,其中夜间血糖最低值和早餐前血糖值之间的绝对差值>1.11 mmol/L即认为存在黎明现象。

黎明现象应该与苏木杰效应鉴别。

苏木杰效应,即在夜间曾有低血糖,在睡眠中未被察觉,继而发生低血糖后的反跳性高血糖。苏木杰效应多发生在应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有些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用量很大,夜间容易出现低血糖反应,然而低血糖若发生在夜间,则可能无明显不适感觉,但是次日清晨会出现血糖升高,容易被误判为胰岛素用量不足,从而加大夜间或晚餐前的胰岛素剂量,结果会再次发生低血糖,致使苏木杰效应越来越严重,高血糖、低血糖轮番出现,血糖波动越来越大。

49081659913717537

图2 黎明现象与苏木杰效应对比

黄昏现象,与黎明现象的情况相近,是黄昏时候出现高血糖的现象。一般而言,黄昏现象出现在下午4、5点左右。黄昏现象并不少见,只是没有规范的诊断标准。因而未能引起足够的关注。通常认为,经常出现晚餐前血糖高于午餐后2h血糖 1.0~2.0mmol/L者,应考虑有黄昏现象,但也有的患者黄昏现象发生较晚,表现为睡前血糖高于晚餐后2h血糖。

出现黎明现象和黄昏现象的原因

黎明现象和黄昏现象是原因相同而时间不同的两种高血糖现象。高血糖发生在黎明时叫作糖尿病的黎明现象,发生在傍晚时叫作糖尿病的黄昏现象。

两种高血糖现象的发生机理是一样的,都与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和升糖激素在24h内的节律性分泌不协调有关。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升糖激素从半夜开始分泌并逐渐增加,至凌晨时分泌达最高峰,而在下午又有第2个分泌高峰。其实任何人都存在这两种现象,只不过正常人的基础胰岛素分泌会随着体内升糖激素的增加而增加,对抗了升高的血糖,因而不会出现如此两个高峰,保证了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的基础胰岛素分泌不足加上降糖药物使用不到位,不能有效地抵消升糖激素升高的血糖,因而就出现了糖尿病的黎明现象或黄昏现象。

出现了黎明现象和黄昏现象,护士应该怎样处理?

1.首先应安抚患者情绪

糖尿病为慢性疾病,黎明现象出现又会使患者产生急躁厌烦情绪,精神紧张及过度激动可诱发应激反应使病情加重。

护士应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向患者解释黎明现象及黄昏现象的危害及控制意义,鼓励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包括建立饮食量化记录本、血糖监测记录本等,使患者培养积极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调整胰岛素剂量

及时与医生沟通,对于胰岛素过量导致的苏木杰效应,在遵医嘱情况下减少晚餐前或睡前胰岛素剂量。糖友们切忌自行调整药量。

3.适当运动

对于经常发生黄昏现象的患者,午餐后2小时运动30~60分钟,每分钟步行100步为一个运动单元,可消耗热量80~100卡,可降低晚餐前血糖1.0~2.0mmol/L。

4.胰岛素治疗的护理

人胰岛素有明显的吸收峰值,睡前注射作用效果无法延续至黎明时分,因此无法发挥控制黎明现象的作用。

基础胰岛素类似物与人胰岛素相比,更能模拟正常人在生理状态下的胰岛素代谢过程,作用时间长,可以在不增加剂量且不增加低血糖风险的情况下有效控制黎明时分的空腹血糖,从而有效抑制黎明现象的发生。

有研究表明,与人胰岛素相比,基础胰岛素类似物和胰岛素泵可以有效减少黎明现象的发生率。

胰岛素泵能很好地模拟生理胰岛素分泌模式向体内提供胰岛素,24h持续向患者体内输入微量胰岛素(基础量)来模拟生理性的基础胰岛素调节肝糖输出,以满足外周组织的基础糖需要,进食前再按需要输入餐前大剂量胰岛素,用以控制餐后高血糖。

5.血糖监测

既往临床多采用血糖仪监测血糖,反复针刺采血会增加患者病痛、影响患者睡眠及增加护士工作量,且监测结果只能反映点血糖,存在大量血糖盲点,容易忽略部分不易察觉的低血糖及苏木杰现象。

动态血糖监测能够监测全天血糖变化,提供连续血糖谱。采用动态血糖监测获得的血糖变化图更全面,有利于医疗人员精准控制患者病情。

因此,在条件允许的住院糖尿病患者中,应积极开展动态血糖监测,及时发现黎明现象与黄昏现象,并查明原因、对症处理。

稳定的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健康的保障,尽管很多老糖友认真控制血糖,但还是无奈地发现自己的黎明现象或黄昏现象。这时候,糖友切忌灰心,要在发现之后第一时间和医生共同冷静判断,找出血糖不稳定的危险因素,对症选择合适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于春梅.动态血糖监测在老年人无症状低血糖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2,28(4):149-151.

[2]王君,王爱民.糖尿病患者血糖黎明现象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7,32(3):23-26.

[3]苏杭.周健,贾伟平.糖尿病黎明现象及延伸黎明现象的研究进展[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5,31(8):739-742.  

作者简介   文章作者:唐樱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内分泌科  

来源:中国护理管理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胰岛素,糖尿病,低血糖,高血糖,护士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