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各位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能保护好自己,实现职业零暴露!
“老师,就在刚刚给一个乙肝病人拔针的时候不小心职业暴露,被主任、上级领导、护士长责备,我对这份工作所有的兴趣都在被责骂的那一刻完全没有了,前提是我真的是不小心的。”
“昨天就确定那人除了乙肝还有梅毒,老师,我是不是完蛋了?”
“昨晚到现在,一个人呆着一个人哭,我才21岁,我不想这辈子就吃药终身。”
这些话是一位21岁的实习护士发给自己的带教老师的。
在一次再平常不过的拔针操作中,病人的手机铃声响起,TA抬手接听。但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个习惯性的小动作却让已经沾染了病人血液的针头直接扎在了这位实习护士的手上。 她很害怕,一声大叫让旁边的护士注意到了所发生的事情,连忙询问病人有何病史。 或许是忘记,或许是不在意,或许是不好意思,又或许是难言之隐。总之,那位患者只说他自己有乙肝病史,没有提起他的梅毒性病史。
后续的检验结果出来后,这位实习护士的心理防线一下子就崩塌了。她开始吃阻断剂,开始承受副作用,她陷入在“年纪轻轻就要服药终身”的恐慌中,她觉得自己要“完蛋”了。
在“针尖”上工作 ,他们承担了更多的风险
了解完事情的经过,除了痛惜我找不到第二个词语可以形容自己的感受。如果有,那只能是“感同身受”。因为除了护士这个群体外,检验人更是几乎在所有的工作时间里都面临着“职业暴露”的风险。很多外行人会觉得,你们检验人的职业暴露风险不就只存在于抽血的那一两分钟里吗,是不是被扎到的都是因为自身技术不够啊...
无论职称高低,每个检验人呆的时间最长的岗位或许就是窗口抽血了。一个窗口一个检验人,一坐就是一天。以中型医院为例,一个检验人一天能给上百人甚至几百人抽血。在这其中,有来普通体检的,有感觉不舒服来筛查病因的,也有定期复查的。
其中许多人的检测项目中都包含了甲肝、乙肝、丙肝、梅毒、艾滋、巨细胞病毒、风疹、疱疹、弓形虫、TORCH等高强传染性疾病中的一项或者多项的。且事实往往是,这些被确诊的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所患的不止是其中一项。
在给他们抽血的过程中,检验人都是小心小心再小心。可人不是机器,没法做到极致的完美,抽血中的各种不稳定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职业暴露感染。
比如患者突然抽动胳膊,患者突然接听电话,患者抵抗意愿强烈无法控制;又或者是进针不顺利需要两手辅助抽血,血液不回流需要手动调整针头或者试管...甚至还有些人明知道自己有传染病,却在内心藏有一丝阴暗、报复社会的心理...
除针刺伤外,还有气溶胶传播、黏膜暴露等因素也属于职业暴露。
检验科进行项目检测的各项环节中都存在职业暴露的风险:很多项目需要拔帽后再上机;很多项目对血液的要求很高,需要手动挑出血液中的凝块等;很多项目需要再进行手工接种、手工涂片、手工镜检...等等需要检验人直接接触血液的环节都存在职业暴露的风险。
这些是即使我们戴多层手套、防护面罩、眼罩,严格按操作流程操作,都没法完全规避的职业暴露风险。
又有人会说,平时也没见有多少医务工作者发生职业暴露感染啊,是不是你们在夸大?那医护人员被针刺伤发生职业暴露的频率究竟有多高呢?
1984年,首例护士因针刺伤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事情被报道,聚焦了对此类事件的关注,也因此启动了相关保护措施的建立。
在美国,每年约有60万-80万医疗人员发生针刺伤;英国与意大利的锐器伤则超过10万例。
2016年,《中国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工作的调查分析》一文显示:在对全国158家医院进行的抽样调查里,多达122家医院存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漏报现象,占比77.22%。
以针刺伤为例,2018年厦门市护理学会曾对三个月内厦门市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现状进行调查,全市13家三级公立医院的11201名医务人员接受匿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其中916人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8.18%。换言之,每12位医护人员,就有1个被针刺伤。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每年超过200万名医务人员因工作原因患上传染性疾病,其中37.6%的乙肝、39%的丙肝及4.4%的艾滋病均由针刺伤引起。
有专家表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全球性问题,有数据显示,全球3570万名医务工作者,每年有340万人经皮暴露于血液感染性病源,每年约有83000人感染,1100人死亡或致残。
针刺伤可引起 , 20多种血源性疾病传播
针刺伤感染血源性疾病的几率高,可引起20多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暴露性血源性病原体的前三位是乙肝病毒、梅毒螺旋体和丙肝病毒。发生原因主要有操作不规范、抢救性紧急操作、医院用物配备及人力资源配置不足等原因。
中国是乙肝大国,近年来梅毒、丙肝、艾滋病等血源性传染病也增加了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此外,SARS、新冠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放射污染、化学伤害等也给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带来更多挑战。
作为人口大国,我国对医疗的需求不断激增,这也就意味着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每天都在进一步加大。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该怎样进行处理?
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尽快落实紧急处理措施,并在最短时间内向上级部门及院感科报告,立即向科室主任和负责人报告,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以最快的速度进行职业暴露登记。向上级部门报告的内容包括损伤时间、地点、被何物损伤、伤口多大多深、现场处理措施、医疗处理措施、处理记录、用药记录等。检验科接到相应项目的检验单后进行急查,迅速报告检验结果,并注意保存样本和资料。
口黏膜暴露的紧急处理步骤
当不小心标本溅到嘴巴里面或者误食了样本的时候,立即吐出口中的体液或者血液,用清水或者生理盐水漱口数次,30分钟内向感控员报告。
鼻黏膜暴露的紧急处理步骤
样本泼洒导致误吸入挥发的气溶胶时,立即用清水或生理盐水清洗鼻孔,30分钟内向感控员报告。
注意事项:为了保护好自己的口鼻,工作时请带好口罩。
眼睛黏膜暴露的紧急处理步骤
在日常工作中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们的眼睛都是完全裸露在外的。因此,在有喷溅可能的操作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职业暴露风险。我们应该预判风险,在类似的检测项目时提前戴好眼罩或面罩。但若不幸被标本溅到,我们该怎么办呢? 眼睛被标本溅到时,切记不要用手揉搓双眼。立即到达洗眼器位置,手指撑开双眼,冲洗至少15分钟;若没有洗眼器,应立即用流动的清水清洗双眼。眼睛要睁开,冲洗要轻,至少冲洗15分钟。将眼睑轻轻的翻转过来,以便冲洗的更彻底。30分钟内向感控员报告。
锐器伤紧急处理流程
工作中被针扎伤应该是最为恐怖的,很多传染病都是通过血液传播的,所以锐器伤的处理也是相对来说最为复杂的。被针扎伤后,一定要冷静,立即进行紧急处理。 被针扎伤后,立即自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伤口,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勿挤压伤口处),同时在流动水下清洗伤口5分钟。用0.5%的碘伏或75%的酒精消毒伤口。如果伤口较大,需进行包扎。30分钟内向感控员报告。 注意:锐器伤概括来说就是一挤、二冲、三消毒、四报告。 具体由不同传染性疾病造成的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可参考这篇文章: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详解(HBV、HCV、TP、HIV)》 。
其实,这场悲剧的发生并不只有“被针刺伤”这一个原因。患者的隐瞒固然是悲剧发生的重要因素,可事情发生后实习生自己内心的恐慌,来自各级的责备、埋怨,身边人的逃避、远离、不理解,以及对父母的愧疚...这些因素都间接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正如上面所说,打败她的,或许不止是病魔。
有学者以山东省3家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118名医务人员为样本,进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后,容易出现抑郁、焦虑、偏执等心理问题,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十分常见。
职业暴露发生后,不同的应对方式以及不同的社会支持都是影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疑似当事患者发出的聊天记录,真实性不详
目前发布该事件的作者已注销了自己的视频账号。在观察整件事情的过程中,有不少网友也在质疑事情的真伪,质疑原因包括:乙肝需要服用阻断药吗,职业暴露真的这么危险吗等等。而笔者想说的是,这件事情所产生的影响力,给每个人都敲响了警钟,不止是医务工作者医务工作者在工作时必然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严格按照各种要求规范操作;而大家在就医就诊的过程中,也一定要遵守要求,好好配合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毕竟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而故事的真伪性更不用多说,假的最好!大家多希望这件事纯属虚构,实习生并没有职业暴露,世界上也没有职业暴露风险!愿每一个医务工作者都能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希望大家能把这句话放到心里,落到实处! 希望各位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能保护好自己,实现职业零暴露!
END
文章来源:医学检验地带、医脉通、检验医学网,订阅号若有侵权或转载限制请联系我们(或在公众号下方留言),我们将第一时间联系您并进行删除。
编辑:青翠欲滴
校审:晨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