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聆听建院元老熊德云讲述从医故事,感悟初心,汲取力量,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从1948年8月樊城朝圣门关帝庙(现朝阳路康健大厦)内的大众医院开始,70余载历史画卷舒展开来,传承与坚守、光荣与梦想、执着与付出、创新与发展,“人民医院 服务人民”的服务理念薪火相传。
本期,我们刊载《初心不改为大众,一片赤诚惠病患》,让我们一起聆听建院元老熊德云讲述从医故事,感悟初心,汲取力量,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下面请看
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建院元老熊德云的讲述
人物简介
熊德云,1921年出生。1940年,参加抗日游击队起家的部队,从此开始从医之路,先后任上尉司药和上尉军医。抗日胜利后回到家乡,1950年2月,在樊城后沟开设德云诊所,当年5月受聘方济医院,任内科医师,业务负责人。医院被政府接收后改为妇产科病院,负责全院业务管理;1956年受到毛主席接见;1978年任襄樊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1978年当选第五届市政协副主席;1990年退休;2020年病逝,享年99岁。
0 1 出席全国科普大会受到毛主席接见
1956年10月中旬,襄樊市委宣传部科普办公室负责人徐盛贵同志通知:“你被推选出席北京召开的全国职工科学普及积极份子代表大会,订于10月23日到省委宣传部报到。”
徐补充说:“今年在北京召开全国职工科普积极份子代表大会,全市有两个名额,多数群众反映你宣传卫生知识讲得最好,通俗易懂,收到良好效果。经市委批准,同意你和市一建公司技术革新能手工人陈达元同志一道出席这次大会。”
徐的通知,使我感到意外惊喜,谢过徐后,回家告诉父母和妻子,全家都非常高兴。我回到门诊部,安排好工作,最后专门向市医院党支部做了汇报。
21日下午,我们出发前往武汉,去省里与代表团汇合。经过几天辗转,27日下午5点抵达北京站。车还未停稳,就听站台上广播喇叭高喊:“热烈欢迎湖北科普代表团到京!车站外面有汽车等候。”与全国总工会工作人员汇合后,我们坐上专车前往全国总工会招待所。
10月29日下午,全国第一次职工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积极份子代表大会在全国总工会俱乐部正式开幕。经过7天的学习交流,于11月3日举行闭幕式。4日,公务组通知今日有重要活动,但未说明是什么活动,大家还以为是到哪里去参观。在去往活动地点的路上,一位代表说:“这是去中南海方向,莫非今天毛主席接见?”这位代表一说出口,车上代表们活跃起来。很快车队驶进了中南海,并在一座很大的古建筑旁停了下来。在经过了严格的查验后,我们进入古建筑,来到一个大厅,讲台上方挂着一个黑漆金字牌匾,上面写着“怀仁堂”三个大字。原来,这么神秘尊贵的地方,我也能来,甚是激动。穿过怀仁堂,我们来到一片草坪处,并按照要求站在拍照的站台上,我站在第三排,大家都十分期待毛主席的到来。
9点20分,草坪旁边的平房里走出一人,是全国总工会主席赖若愚同志,他出门后,向旁边一闪,出来的第一人就是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毛主席一露面,大家立即爆发雷鸣般的掌声。毛主席缓步走近我们的队伍,距我站的位置约五六步距离时站住,并向我们挥手致意。我们万分激动,拼命鼓掌,并注视毛主席。随后领导人按顺序就坐与大家合影留念。接见结束后,坐上返回住处的车,才发觉自己的两只手发热肿痛,想必是刚才看见毛主席时使劲鼓掌所致。
回到襄樊后,我向市委宣传部作了汇报,将大会盛况、会议精神、以及毛主席接见情景,同时将省委宣传部对全国职工科普工作会议精神如何传达贯彻的要求,也一并做了汇报。
0 2 医务科主任、门诊部主任双肩挑
1958年5月,医院党支部通知将我从第一门诊部调回院本部,担任院医务处主任与门诊部主任。
医务科是医院业务管理中心,非常重要,除医务人员、人事管理外,按照国家职责要求,诸如医院规划、医疗质量提高、院内外抢救会诊、院内预防保健、组织病案和死亡讨论等等。
本来医务科不接触病人,没有固定工作,若要寻找工作去干,活是干不完的。白天上班在门诊部看病,晚饭后坐医务科看文件或到各科转一圈,了解病人住院情况和危重病抢救情况,征询科室有无必要请外院协助。我为各科制定一项制度,那就是下病危通知时,除给病人家属外,还要送医务科一份,以便医务科协助抢救,这是我到医务科后,制定的第一个制度。
再说院门诊工作,当年医院实行块块管理制,院门诊是一个块块,管辖的科室有内科,包括门诊主任在内共两位医生。那时不动手术的病全部属内科,手术的病种范围很窄,内科还包括小儿科,所以内科病人最多。外科(一个医生)、中医科(两个医生)、针灸科(一个医生)、口腔科(一个医生)、妇科(助产士一人)、中药房(药剂士2人)、挂号室(挂号员1人)、收费室(会计2人)、化验室化验员(4人,还负责病房检验)、护士(共8人),合计26人。
门诊能值急诊班的医生只有三人,就是内科外科医生各一人、门诊主任一人,所以当主任的不仅每天坐诊看病八小时,还要参加值班。值班是从上午8点接班,值到下午2点,下午休息,到下午6点接班,一直值到次日8点下班。洗脸吃早餐,赶快还要上班,也就是下了夜班不休息,继续上班。
内科医生还有一项重要任务,那就是收病人住院,替科室把关。当年病床少,要求住院病人多。内科病床包括小儿科、传染病科共60张;外科包括五官科共40张;妇产科20张;合计120张。
院门诊每天应诊人数在300左右,其中内科最多,外科次之,这两个科室每天200号左右,而其他各科加起来也只在100号左右。从数字上就能看出,医生坐门诊,根本没有时间站起来,有时就连上厕所还要向病人请假,所以我只能在晚上到医务科看文件,或到各病房巡回一圈。
尽管门诊很忙,坐门诊还要管出诊,上班时间不出诊,但中午、晚上和夜间休息时间,规定随请随出。那时没有救护车,全靠步行。一般只限城内或城区近郊。管出诊是医务科最具体工作之一,医务科每周根据医生人数排一份出诊表,一人一天轮流出诊,表贴到门卫电话处,有人来接出诊,或电话请出诊。多数医生很好,一喊就动。若出诊的医生外出,或正在急诊手术,不能离开,这些情况只有我云替代出诊。有时一连几夜,夜夜出诊,弄得我失眠、神经衰弱,白天还要坐门诊,简直无精打采。
0 3 抢救吃青菜中毒病人
三年自然灾害,粮食不足瓜菜代,当年食堂制,多吃青菜发生集体中毒,甚至危及生命。我发明用美兰抢救中毒病人有特效,用一个治愈一个,累计抢救二千余人。
1959年4月中旬,门诊上发现数人在饭后一小时内出现全身青紫,尤以口唇、指甲青紫最重,并伴有头晕、疲倦和心悸。饭前健康,未接触毒物和药物,饭后出现此症,我的初步印象是食物中毒。是何种食物引起中毒?中的是何毒?进一步询问后得知患者都是菜饭混合一起吃后发病,如油菜干饭、酸菜炒干饭等,而只吃白米饭者却无人发病,莫非是餐桌上一日三餐供人营养的青菜是中毒的罪魁祸首?
当时我翻阅了手头的临床医书和多本医学杂志,在江西儿科杂志刊登美兰治愈两例高铁血红蛋白症的短篇报导。虽未说明病因,但它叙述的临床症状与上述食物中毒一模一样,两病主要症状都是青紫,说明机体缺氧,是危及生命的现象。我认为,这种病情严重,必须及时找到抢救方法,于是我去到医院药局,向药剂师咨询美兰的药理作用和毒副作用。他说:“美兰是一种弱氧化剂,对人体无毒,无副作用。”我问:“能否制成注射液?”他答:“可以,成品可以静脉注射,也可以肌肉注射,还可口服或灌肠之用,”
同年4月23日,我们第一批1%美兰注射液生产出来,当天就有两名青紫患者来院求医。在准备好抢救药后,我亲自为患者注射美兰,并守候在病床旁,时间一分一分的过去,观察病情变化,意外发现美兰具有强大而快速的神奇作用。十五分钟后,青紫开始消退,三十分钟后全部消退。病人只花了三角钱,就治愈出院了。这一病例的成功,为后续抢救青紫型食物中毒千余例打下了基础,并在门诊普及如何应用美兰。
我的这一成果还来不及向全院推广,4月25日中午,东风卫生院院长尚汉卿一家五口同桌进餐吃油菜干饭,三岁的小儿子未吃,老俩口心痛儿子自己少吃,让儿子多吃,长子八九岁,次子六七岁,吃得多,吃得饱,不料饭后半小时,发现老大、老二面色青紫,口唇尤如吃过桑果,赶紧从家中来医院急诊。因认识我院内科负责人陈贵璋,未经过门诊直接送进内科病房,陈亲自主持抢救,病情迅速加重,一小时后,两个孩子先后死亡。下午我上班听说尚的两个儿子因食物中毒在内科抢救无效死亡的消息,感到非常惋惜。
为寻找发病病因和美兰治愈本病药理,我到图书室翻阅大量的参考资料。资料显示,青菜如油菜、白菜、酸菜、萝卜叶等菜中含有丰富的硝酸盐,硝酸盐对人体无毒害作用,只有在某种情况下,如温度在15—25度时,给予适当水分,造成细菌大量生长繁殖,硝酸盐在细菌的作用下,还原成亚硝酸盐,如果吃进过多过快或连续吃进含有大量亚硝酸盐的食物,亚硝酸盐被吸收入血,将血液中的正常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质血红蛋白的化合作用,失去其带氧之功能,而出现缺氧。临床呈现全身弥漫性青紫,有人称为亚硝酸盐中毒症,这是亚硝酸盐在体外生成说。
1959年底,我将记载齐全的四十七份门诊病例收集整理,撰写了《美兰治疗肠原性紫绀47例病床分析》一文,刊登在湖北省医药汇编一书中。此书一出版,就受到襄樊市卫生局和市防疫部门重视,此后市卫生局和防疫站只要召开会议,无论大会小会,总会邀请我去讲解肠原性自肝病的诊断与治疗,连续讲了二十余场。
【以上内容均摘自熊德云著《我的奋斗历程从医岁月》】
编辑:陈文
审稿:龚波
监制:邢利民
策划:廉凯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