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丨基本监测
本文由“麻醉课堂"授权转载
什么是血流动力学?
血流动力学是研究血液及其组成成分在机体内运动特点和规律的科学,血流的动力,不仅来源于心脏,亦来自于血管系统。每一个血流动力学指标,只要测量准确,均反映客观存在且具有可应用于临床的价值。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目的
诊断:评价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判断心肌的收缩与舒张功能;
监测患者的肺循环与体循环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对治疗的反应;
治疗:指导临床治疗
维持液体平衡;
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与正性肌力药物;
监测全身氧代谢;
预后:辅助评价患者的预后;
基本监测技术
01
动脉血压监测
适应证
复杂、重大手术:持续监测血压变化;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血液稀释、控制性降压技术;
无法测量无创血压;
指导心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持续血药浓度监测;
反复抽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等检查;
采血困难,用此法获取大量血标本;
通过动脉压力波形获得诊断信息;
根据收缩压变异度评价容量治疗反应;
禁忌症
改良Allen试验阴性;
穿刺部位或附近感染、外伤;
凝血功能障碍或高凝;
出血倾向或抗凝治疗期间;
合并血管疾患:脉管炎等;
手术操作涉及同一范围部位;
动脉穿刺可选择桡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股动脉等。常选择桡动脉,其自肱动脉分出,与桡骨平行下降,其下部位置较浅,表面附以皮肤和筋膜。附近无重要的神经和血管,不易发生神经、血管损伤。
02
中心静脉压(CVP)监测
适应证
休克、脱水、血容量不足;
颅内较大、较复杂手术;
术中需大量输血、血液稀释的患者;
控制性降压、低温;
心血管功能不全、手术可引起血流动力学显著变化;
脑血管舒缩功能障碍;
禁忌症
凝血功能障碍;
局部皮肤感染;
血气胸患者;
不合作,躁动不安的患者;
广泛上腔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常用的穿刺部位: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有时也用股静脉、颈外静脉。
中心静脉导管规格型号:单腔/双腔/三腔/四腔,不同型号对应的导管长度也不同。
意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