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分享 | 李建勇教授:重视CLL患者心血管筛查评估
淋巴瘤之家
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工作组组长李建勇教授通过文字和视频的科普形式,提醒慢淋患者在制定方案用药治疗前需要关注心血管评估。
文字科普转载自Htology血液前沿公众号
为什么在CLL患者中需要关注心血管评估?
CLL患者随着治疗方案不断优化生存时间逐渐延长,所以CLL患者人群中老年患者比例在增加;而老年患者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常伴发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所以需要我们重视。
那么另外,一代BTK抑制剂伊布替尼在长期治疗中,房颤、高血压等不良事件持续每年发生,另外5月份伊布替尼美国说明书更新安全性警示信息,伊布替尼用药后可产生致死性的和严重的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用药后发生心源性死亡和猝死。
这些都提示我们需要特别关注CLL患者的心血管评估。
CLL患者在制定方案用药治疗前必须要完善哪些心血管评估?
治疗前需要评估心脏病史和心脏功能,监测患者心律变化和心功能。
对出现心律失常症状(比如心悸、头晕、晕厥、胸痛)、新发呼吸困难或其他心血管问题的患者进行进一步评估检查,如需要进行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
伊布替尼美国说明书更新后也重点警示:在接受伊布替尼治疗前和治疗期间,必须要对患者的心脏功能进行全面评估。
哪些心血管高危因素需要引起特别的关注?
高血压和糖尿病、既往有心律失常病史以及急性感染患者,这4类心血管高风险患者,在伊布替尼美国更新说明书中提示发生因用药后心脏原因或猝死导致死亡的风险更大,所以这4类患者需要引起警惕。
另外在国际研究中有文献报告, 根据房颤的评分模型,包括心脏病史、甲亢甲减和慢性呼吸道疾病等因素进行评估计分, 评分大于等于3分患者,使用伊布替尼的房颤发生率将显著增加3到8倍,这样的评分工具可供临床使用有效筛选房颤高风险人群。
对于这些心血管高风险患者,可考虑通过治疗用药的优化选择,选择安全性更好的泽布替尼等新一代BTK抑制剂治疗,降低心血管风险。
目前中国CLL工作组正在开展患者的基础疾病筛查项目,就是期望通过大样本的患者问卷筛查,了解中国CLL患者合并基础疾病的分布状态,验证有效的心血管高风险人群筛查模型,从而制定心血管预防管理的共识,提供高效的心血管高风险人群的评估手段。
新一代BTK抑制剂会不会出现伊布替尼美国说明书更新的因心脏原因或猝死导致的死亡?
在临床研究中说明谁比谁更好最有信服力的就是开展头对头临床研究,目前随访时间最长的泽布替尼 对比伊布替尼的头对头研究是ASPEN研究,这是一项泽布替尼对比伊布替尼治疗WM患者的全球多中心随机对照的III期临床研究,中位随访近4年的更新结果;房颤发生率伊布替尼达到23%,泽布替尼仅有8%;另外3级以上高血压伊布替尼达到20%,泽布替尼为9.9%。房颤和高血压在头对头研究中均具有显著性的差异。从而看到新一代BTK抑制剂泽布替尼相比伊布替尼具有更好的心血管安全性,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
视频科普转载自众芯健康视频号
专家介绍
李建勇 教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浦口慢淋中心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淋巴细胞疾病学组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第四届主任委员
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工作组组长
CSCO中国淋巴瘤联盟副主席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淋巴瘤学组副组长
江苏省老年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
江苏省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候任会长
江苏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南京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血液病专科联盟副理事长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淋巴瘤质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学机构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整合血液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END
本文转自公众号:Htology血液前沿
排版:秋识
声明:本文中涉及的信息仅供淋巴瘤病友及家属交流参考, 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亦不作为用药推荐,具体诊疗方案请遵从专业医生的意见或指导。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