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初心、医患同心的故事,在我规培轮转的每一天不断上演
仁济情缘
今年是我在上海求学的第六年,经历了硕士三年、规培三年,我对仁济医院有着深深的情感。我的工作学习,我的喜怒哀乐全部围绕仁济展开。
——内科基地规培医生 车鑫雨
在仁济的日子
还记得第一次跟随汽车爬上南浦大桥,远远地看到仁济医院的四字招牌,觉得很激动。而后的很多次,我总会想是什么让这样一所惠及浦江两岸、全国闻名的百年老院历久弥新,令人敬仰。后来我看了很多关于仁济精神的讨论,读到了仁济人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故事。一代又一代仁济人自发诠释传承仁济精神,拓展其内涵。在我看来,“仁术济世”是高度凝练的仁济精神,指引我如何行医做人,如何与师长、朋辈、病患学习相处。
关于医者初心、医患同心的故事,在我规培轮转的每一天里不断上演。诊间与病房里,为医治好病患,老师们绞尽脑汁,倾情相助;即便是在等电梯和吃口饭的间隙,老师们也时常帮助病患打点前后,甚至还要自掏腰包。你若问起来,便答曰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做不切实际的承诺,不给人以随意虚假的希望,十分坦然与洒脱。
住培三年我们经历了建院175周年,建党百年等大事件,让我真切感受到医院的高速发展与国家的日渐强盛。我们同样经历了旷日持久的新冠疫情,新闻稿里、电视银幕上报道的就是我们身边的老师。未知的疾病令人恐惧,多变的病毒更令人头痛。
大上海保卫战期间,我们全员闻令而动,在不同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我在借住的小区里参与配药发药工作,提供一些用药咨询。有一次发药时,我被居民认出来。居民曾在西院心内科住院,我们因此结识,现场变成了一场露天医生推介会。我知道,是仁济医院的金字招牌让我得以顺利地开展工作,是仁济人经年累月积攒的口碑让我收获了居民的信任。
三年里,始终有这么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这里有大型医疗真人秀仁济十二时辰,我们用脚步丈量每一寸仁济的土地。那些窘迫的交班清晨,一头扎进治疗室的午后,枕着仪器嗡鸣躺下又匆忙爬起的夜晚......一起熬夜,挨最痛的骂,却又相视一笑,约定共同进步。
如今,我的仁济求学之旅已结束。想感谢的人太多,一天一夜也无法穷尽,感谢每一次在我窘迫无助时施以援手的人,感谢每一句的暖心话语,我也一直努力成长,去回应这些善意与期待。
关于我的仁济故事,没有宏大的叙事,只在青砖红墙的寻常光影里,在百年仁济的日常琐碎中。前辈们轻声叮嘱、用心呵护,让我们丰满繁茂,在盛夏为民众送去及时的凉荫,并伴随四季流转,接续传承仁术济世的荣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