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癌症还能活多久?医生终于说了大实话!
“医生,我还能活多久”
在临床工作中,肿瘤医生常常能听到类似的问题……很多患者一旦确诊癌症,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个。
其实啊,这个问题在不同的癌症、不同的分期上有其实有着不同的答案,真的不能三言两语便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医生预测的生存期并不是完全精准,很多人仍然会因此心慌不已,到底医生的预测是根据什么得出的?患者的生存期又由哪些因素决定呢?
在“活多久”的问题之前,不妨先了解下肿瘤医生常说的“生存期”。
在医学的角度上,为防止患者理解偏差,医生并不会轻易采用“治愈”二字,通常用五年生存率、十年生存率作为判断标准。对于大部分患者而言,在接受根治性治疗后的前三年,是转移复发的高峰期,一旦度过五年这一关键期后,虽然复发可能性依然存在,但几率将逐年降低。
肿瘤患者同时符合五年之内不复发、症状减轻或消失、恢复正常生活质量三个标准时,医学上便认为是“临床治愈”了。
患癌病人后期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是由多因素决定的,既有患者方的因素,也有医生治疗方的因素,因此,确实是很难有一个准确回答的。
1.患者的肿瘤类型、分期
在众多肿瘤类型中,肺癌、小细胞肺癌恶性度高、生长快,而且较早地出现转移,此类患者预后最差;而鳞癌较温和,生长较慢,转移晚,患者生存率相应较高。
其次,大家都知道,癌症早期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重要举措,患者生存期也较长;而分期晚的,患者失去手术机会,进行姑息性化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临床症状,但预后较差。
2.治疗方式
肿瘤的治疗方式对癌症患者的生存也有重要影响。
目前肿瘤的治疗多采用综合治疗,一般来说寻求积极、合理的治疗措施,接受规范治疗,有助于大大提高癌症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期。但有些患者因分期晚或身体健康状况不佳,无法进行根治性治疗或治疗强度不够,治疗效果和预后必然会大打折扣。
3.患者的心态
癌症患者最大的心理压力莫过于担心肿瘤复发转移,许多癌症患者害怕肿瘤复发、转移、复发癌及相关健康问题,以致引起焦虑和抑郁。
恰当的心理治疗或自我心态调节对改善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康复,提高生存质量。
那,医生预测的患者的生存期,还能相信吗?
癌症一直是人类难以攻克的疾病,癌症存活期预测是癌症预后中一项重要而有挑战性的任务,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是达到精准的生存期预测的前提。生存期预测是医生综合患者的肿瘤类型、分期、治疗方式、心理状况等各种因素进行的猜测。
与其等到后期纠结于生存期预测,不如在前期或潜伏期就做好预防癌症的准备。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饮食生活习惯也发生了改变,有不少都与癌症息息相关。
致癌因素,可总结为:
1.饮食习惯
暴饮暴食/偏食挑食/节食/喝酒以及追求口味的刺激。
2.生活习惯
坐姿通畅是“北京瘫”,每天走上1000步都难,吃饭叫外卖,熬夜/吸烟等等。
3.心理状态
压力大/焦虑/疲劳/易怒。
4.环境因素
虽然是老生常谈,但保持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情绪,远离致癌因素,确实能帮人们远离癌症,而这些预防手段,其实都是每个人真的要做到的事。
(以上文中图片均已获包图网授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