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厉害,核医学可让肿瘤无处遁形,还能精准打击??!
走进肿瘤医院,
听到“核医学”,
害怕又陌生,
“这是个什么科室?”
“可以做什么?”
“有辐射吗?”
“在哪里?”
……
不要慌不要怕,我们来为您一一揭秘肿瘤诊疗的综合型选手——核医学科。
一、什么是核医学?
核医学主要依靠标记有放射性核素的药物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在肿瘤方面有较为突出的优势。
核医学科普视频
目前核医学科主要由三个板块组成:核素显像、核素治疗、放免实验。
二、核素显像
——让肿瘤无所遁形
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肿瘤细胞的代谢或功能发生改变要早于组织形态结构的改变。
常规影像学检查(彩超、CT、MRI等)主要是显示脏器或组织解剖形态学的变化,尽管分辨率很高,但是反映功能代谢的变化不如核素显像。
核素显像是将放射性核素与肿瘤特异相关分子结合,注射入人体后,利用不同探测器探测放射性核素分布而反映脏器功能和代谢状况,从而进行疾病的诊断。
根据不同种类的放射性核素和药物,目前我院核素显像包括PET/CT和SPECT/CT。
(一)PET/CT
绝大多数肿瘤发生早期就开始像“强盗”一样在人体里掠夺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并不断复制自身以破坏周围健康组织。
PET/CT通常应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葡萄糖(即18F-FDG(氟代葡萄糖))作为示踪剂注射到人体内,可以进行肿瘤的早期筛查和监测。
18F-PSMA-1007显像
就像钓鱼一样,我们常常不能直观发现水面下是否有鱼儿(肿瘤),葡萄糖就是鱼饵,而放射性核素标记物就是浮漂,一旦鱼儿(肿瘤)上钩,咬住了被标记的葡萄糖,我们就可以通过PET探测出标记在葡萄糖上的放射性物质,来判断是否有肿瘤细胞存活,以及其活性大小和侵袭性。
PET/CT科普视频
再充分利用CT精确显示肿瘤的解剖位置等优势,PET/CT显像就好像在肿瘤身上装了一个GPS追踪器,无论它躲在何处,都可以在茫茫人海中将其找出来,进行肿瘤的诊断及引导放疗靶区勾画,让这些令人闻言色变的肿瘤无处遁形。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些特异性更强的“鱼饵”,是将放射性核素标记在一些特殊的肿瘤分子上,如18F-PSMA-1007(前列腺膜特异性抗原)、Al18F-NOTA-Octreotide(奥曲肽)、Al18F-NOTA-FAPI-04(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抑制剂)、11C-MET(蛋氨酸)等,专门针对前列腺癌、脑部肿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食管癌等,在这些肿瘤中的“钓鱼”能力优于常规示踪剂18F-FDG。
Al18F-NOTA-FAPI-04显像
(二)SPECT/CT
SPECT/CT检查主要应用在全身骨骼显像、肾脏动态功能显像、腺体功能测定等方面。
01 肿瘤骨转移诊断
肿瘤骨转移尤其是成骨性骨转移中,由于肿瘤破坏了正常骨组织导致羟基磷酸盐代谢增高,而骨显像所用的示踪剂99m-MDP可以反映羟基磷酸盐代谢是否活跃及活跃程度,所以骨显像发现骨转移灶可较X线摄片早3-6个月,并且可快速方便检查全身的骨骼。
同时通过SPECT/CT断层融合技术进行肿瘤骨转移病灶的定位以及通过SUV测定可以帮助临床确定骨骼穿刺病灶的选取,以及进行早期骨转移瘤的随访诊断以及疗效评估。
SEPCT/CT断层骨显像
02 肾功能测定
在肾动态显像方面,我们选用的示踪剂99m-DTPA主要在肾脏摄取和排泄,可以迅速敏感的反映肾脏的血流和功能的改变。
患者在检查床旁注射药物后,连续扫描采集就可以得到左右肾脏功能的曲线图像。
该项检查不仅可以明确具体哪一侧肾脏的功能发生变化,同时由于其敏感性高于常规抽血化验及影像检查,因此可以评估化疗方案的肾毒性、手术方案的选择、肾脏能否保留等,对化疗患者、肾移植患者、肾脏原发肿瘤患者等的肾功能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肾动态显像
03 腺体功能测定
对人体腺体功能的测定,选用腺体相对特异性摄取的示踪剂,常规包括甲状腺、唾液腺扫描。注射示踪剂后,可以直观反映该示踪剂在腺体的浓聚情况。
尤其是甲状腺扫描及甲状腺摄碘率的测定,对于常见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治疗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手术后,如果医生评估后需要进行核素碘131治疗,则需要在治疗前进行甲状腺扫描以评估治疗所需剂量,同时治疗后还需进行甲状腺扫描以判断治疗效果,将腺体功能检查与核素治疗紧密结合。
三、核素治疗
——精准的肿瘤诊疗一体化
以甲状腺癌和肿瘤骨转移患者治疗为例。
01 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绝大部分病理类型是分化型甲状腺癌,由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保留了甲状腺滤泡细胞摄取碘的能力,因此放射性碘131成了分子靶向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特殊手段。
碘131可以精准到达甲状腺组织以及甲状腺癌细胞,然后利用其β射线杀死肿瘤细胞及残留甲状腺组织,碘131就像一枚核弹头,能识别几乎全身各个角落里的甲状腺癌细胞,可以精确击中并摧毁目标,达到精准杀灭肿瘤的作用。
当患者甲状腺扫描结束后,核医学医师对患者所需药物剂量进行个体化估算,规范核素治疗后,大部分可获得长期无瘤生存。
目前我院核医学科配备有专门的甲状腺癌治疗病房,医患配比高达2:3,真正实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核医学病房装备
02 肿瘤骨转移
对于多处或广泛肿瘤骨转移的患者,氯化锶 (Sr89)是一种亲骨性放射性核素,进入体内后同钙一样参加骨矿物质的代谢过程。
静脉给药后,恶性肿瘤骨转移病灶内的摄取率明显高于正常骨组织,并滞留在病灶中,精准杀伤癌细胞,起到良好的镇痛作用,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治疗前后需用SPECT进行全身骨骼扫描,对骨转移患者的治疗适应症及疗效的评判清晰明了。
四、放免实验
——“一管血可以知道你的‘前世今生’”
放免实验就是通过抽血化验进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和激素水平的测定等,我们核医学是有自己的化验室哦。
检验科常规检查血脂血糖肝肾功等,可以告诉你以前你的饮食习惯,吃的健不健康,身体代谢是否正常等,而核医学的放免实验可以检测出,未来是否有患癌或者肿瘤复发的风险,不仅是肿瘤患者定期随访的重要指标,更是健康人群肿瘤筛查的重要检测项目。
核医学放免实验室
我院核医学科现拥有6 台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1台放射免疫分析仪,通过对肿瘤标志物、激素水平的测定,实现了预防、诊断、随访全流程的追踪,平均12小时即可出实验结果,准确快速便捷。
五、核医学诊治是否会有辐射
核医学在肿瘤诊治领域是一位综合型选手,在检验、检查、治疗方面都有自己的“特异功能”,在肿瘤诊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还是有很多朋友担心会不会有辐射问题啊。
核医学大楼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的一件事就是地球在数亿年的演变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众多原始放射性物质渗透到土壤、水和植被中,构成了天然本底辐射。核医学检查都是建立在合理化基础上,检查使用的放射性示踪剂均为微量的,每次辐射剂量平均统计仅约为一年的天然本底辐射。
而我们治疗中应用的核素,因为具有敏感病灶浓聚效应,所以对周围正常组织的影响甚微,经过半衰期代谢以后,更不会对周围人群产生影响。
本文审核专家:
核医学科全体工作人员:
END
作者: 杨颖卓 陆皓 梅艳
审核:程祝忠
责任编辑:李岳冰、古昌伟
四川省科普基地
四川省科普培训项目
四川省级科普基地能力提升项目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