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普】警惕!沙门氏菌,这个食源性致病菌离你并不远!
2022-08-03 10:13
北京妇产医院
警惕沙门氏菌
炎炎夏日是致病菌的“天然培养皿”, 而沙门氏菌感染主要发生在夏季 ,我们应如何预防呢?
什么是沙门氏菌?
在多种细菌性食源性疾病致病因子中,沙门氏菌是最重要的致病菌之一。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水中可存活2-3周,粪便中可存活1-2个月,冰箱中可生存3-4个月。
沙门氏菌最适合繁殖温度为37℃,在20℃以上能大量繁殖,但对热抵抗力不强,60℃以上环境中超过15分钟就可以被灭活。它常常寄居在人和家禽、家畜的肠道中,主要污染的食品有肉、蛋、奶以及水果蔬菜。
感染沙门氏菌后有何症状
沙门氏菌病的特征是急性发热、腹痛、恶心、呕吐和腹泻。症状通常在摄入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食物或水后6~72小时出现,病程持续2~7天,严重者会脱水,甚至危及生命。
沙门氏菌的传播途径
沙门氏菌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食物表面不会出现变化,人们常常在不经意间就可能吃了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食物,特别是儿童,肠道免疫屏障还不健全,故细菌传播在儿童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更易发生。
如何预防沙门氏菌?
1.食品原料 清洗彻底 ,清洗后妥善放置。
2. 生熟分开 。注重厨房卫生,生熟砧板、刀具分开使用与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3.加工存储设备如搅拌机、烘烤箱、消毒柜、冰箱等, 清洁消毒到位 。
4. 食物煮熟煮透 。烹饪大块肉类食品和冰箱存放食物再加热时,食品中心温度要达到70度以上。
5. 正确存放食物 。需低温储存的食物及时储存在冰箱中,包紧包严,防止如鸡蛋等表面携带病菌的食材对冰箱内其他食物造成污染。
资料来源:科普中国
北京妇产医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沙门氏菌病,致病菌,食物,肠道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
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