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视力丧失、屈光性眼病和白内障是疾病负担较重的眼病。
研究背景
眼睛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据统计,2019年全球共有7.1亿人患有各种形式的眼病,我国眼病患者约1.9亿(27%),居世界之首。眼病不仅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视觉损伤或丧失,导致生活和工作不便,还会加重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研究采用GBD2019中的中国眼病数据,分析1990—2019 年我国眼病的疾病负担状况及变化趋势,为科学制订防盲治盲策略、降低眼病疾病负担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眼部疾病进行分类,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段的患病人数、患病率、年龄标化患病率,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DALY率、年龄标化 DALY率及变化趋势,以及年龄标化DALY率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类发展指数)之间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
2019年中国人群眼病患病人数为2.1亿,年龄标化患病率为9511/10万;总DALY为472万,年龄标化DALY率为247.4/10万。疾病负担较重的眼病依次为近视力丧失、屈光性眼病和白内障,年龄标化DALY率分别为73.8/10万、70.3/ 10万和59.2/10万。男性患各类眼病的风险均低于女性。疾病负担较重的年龄段为50~<70岁和>=70岁。相比于1990年,2019年中国人群眼病疾病数增加了134.6%,总DALY增加了113.0%。然而,总体年龄标化DALY率下降了7.5%,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呈明显负相关(p<0.01)。
研究结论
在中国,近视力丧失、屈光性眼病和白内障是疾病负担较重的眼病。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各类眼病(除屈光性眼病外)的年龄标化DALY率不断下降。临床屈光性老视矫正手段从最简便的老花镜发展到了三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因而满足近、中、 远距离的视觉,为老视矫正带来了全新的方向;应对屈光性眼病,部署近视眼防控的国家战略;通过提高县(区)级基层医院以及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白内障手术能力以及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降低手术费用从而有效地解决贫困人群的就医问题,不断提高白内障手术量;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药物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提高了黄斑变性患者用药的可及性。从医院内防治走向开放的社区防治。利用AI辅助青光眼筛查的普及,提高青光眼检出率。但不断增长的人口和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导致了眼病造成的疾病负担仍在显著上升。
参考文献:
[1]陈彬彬, 楼丽霞, 叶娟. 中国眼病疾病负担现状及三十年变化趋势[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0(4):9.
声明:MEWS矩阵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MEWS矩阵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