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健委回应人大代表建议接种疫苗“应加码”
近日,广东省人大代表刘世兴提出建议“对未履行疫情防控个人责任如核酸应检未检人员、疫苗未全程接种人员的健康码赋予蓝码管理”。
图片来源:广东省卫健委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在禁止防疫私自加码的政策下,居然还有这样给医护人员、人民群众 增添重担的建议。
此事引起广东省卫健委高度关注,并迅速在官网上作出回应“健康码不得扩大应用范围,切实防止‘码上加码’”。小编将重点整理如下:
01
疫苗加“码”?4大方面说不过去
广东省卫健委称,我委建议暂不将疫苗未全程接种人员纳入蓝码管理,主要有几个方面原因:
一、疫苗未接种全程者赋蓝码,目前国家暂无相关政策支持
二、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接种
并非全部人群都符合接种条件,部分人群由于存在接种禁忌不能接种或暂时不能接种,赋蓝码可能会对公民正常活动造成不便,导致群众对政策的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
三、会给基层增添更大负担
由于目前接种数据尚未实现全国联网,各省人员的疫苗接种情况信息未能对接,无法根据外省接种情况进行准确判断并赋码, 需要基层补录省外接种数据,将更大地增加基层负担。
四、接种情况千变万化,可能造成赋码错误
随着我国接种政策调整和不同厂家疫苗接种程序变化,不同人群接种建议和要求也不尽相同。
数据上难以动态精准掌握重点人群名单,且赋码判断规则复杂,需要频繁调整,若调整不及时或规则判断不准确,可能造成赋码错误。
02
核酸也加“码”?3大方面说不过去
对于核酸应检未检人员赋蓝码的建议。广东省卫健委答复称:
一、现有“黄码促检”办法,行之有效
去年以来,粤康码系统按要求实施“黄码促检”。
省涉疫风险人员排查工作专班印发涉疫风险人员健康码黄码赋码转码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应检测核酸人员相关具体要求,通过赋黄码等手段,督促涉疫风险人员及时主动到黄码检测点进行核酸检测,及时排除风险,减轻了基层社区追踪涉疫风险人员的负担。 实践证明,对相关风险人员实行赋码管理,是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
二、涉疫风险人员,不需用“蓝码”标记
广东省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曾与病例同时间段在重点场所逗留超过一定时间的人员,判定为重点场所涉疫风险人员,实施健康码黄码管理。
该类人员应当按要求进行核酸检测方可转为绿码,已初步实现代表提出的核酸应检未检人员纳入健康码管理的目标。
三、应检尽检开展顺利,无特别赋码需求
定点医疗机构、口岸重点单位、隔离场所等重点单位应检尽检岗位人群的核酸检测执行情况,主要是通过用人单位、部门名单制度进行管理落实。
广东省通过对应检尽检人员核酸检测情况进行通报,督促相关部门和单位落实核酸应检未检人员的检测工作。目 前该项工作进展顺利,暂无相关工作组(专班)、部门提出通过赋码方式对应检尽检人群进行管理。
03
健康码不能儿戏,需要对人民负责
广东省卫健委答复最后说,下一步,省卫健委将会同相关部门,按照国家健康码管理相关规定,结合广东省疫情防控实际,及时修订完善粤康码赋码转码规则,并加强数据源管理。持续优化完善粤康码系统,力争既保障疫情防控需要,又减轻基层和群众的负担。
代表的建议,我们也将适时向国家层面进行汇报。
广东省卫健委的谨慎与负责,点赞。健康码涉及到全国人民的利益,而疫苗与核酸的推行极为复杂,一刀切的处理只能给防疫带来麻烦与阻力。
相信该人大代表是出于好意,可能是对目前防疫形势、政策了解不透彻,才作出如此建议,但也为防疫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防疫是全国人民的事,每个人都有建言献策的义务,好的建议国家自然会采纳,不好的建议也会保留其发声的权力。相信随着我国防疫经验越来越丰富,人民群众的生活也将更少受限,从而更好的配合防疫工作顺利开展。
来源:基层医师公社
本公众号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欢迎留言、讨论、转发,同时,我们也向业内人士长期征稿,点击主菜单下方“联系我们”,获取方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