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临床前研究显示,胞嘧啶碱基编辑(CBE)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技术,基于 CBE 开发的四重编辑 CAR-T 细胞 7CAR8,具有治疗复发或难治性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潜力。
撰文 | 王聪 编辑 | 王多鱼 排版 | 水成文
2017年10月,FDA 批准了首款 CAR-T 细胞疗法上市,人类进入细胞治疗时代,CAR-T 细胞疗法在血液类癌症中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目前,已上市的几款 CAR-T 细胞疗法都是使用的来自癌症患者自身的自体 T 细胞,自体细胞疗法的优势在于能够在患者体内长时间发挥作用,且不产生排异反应,但该方法也存在着许多局限性,自体细胞疗法耗时长,一些急性白血病患者没有足够时间等待,此外,许多严重患者本身没有足够的 T 细胞用于工程化改造。
因此,由健康捐赠者来源的 T 细胞构建的 CAR-T 可以避免上述问题,并可能开发出“现货型” CAR-T 产品。但这需要对 CAR-T 细胞进行额外的修饰,以防止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 以及身体对 CAR-T 细胞的排斥。
目前已经有不少研究及一些临床试验使用 CRISPR-Cas9 基因编技术来构建同种异体的“现货型” CAR-T 细胞。但其中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CRISPR-Cas9 依赖于 DNA 双链断裂 (DSB) 来发挥基因编辑作用,这可能会导致许多意料之外的后果,从而影响这种方式生产的“现货型” CAR-T 的实用性、安全性和获批。
近日,碱基编辑公司 Beam Therapeutics 与美国费城儿童医院合作,在血液学顶级期刊 Blood 发表了题为: Cytosine Base Editing Enables Quadruple-Edited Allogeneic CAR-T Cells for T-ALL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使用胞嘧啶碱基编辑 (Cytosine Base Editing,CBE) 构建了针对 CD7 靶点的四重碱基编辑 CAR-T 细胞——7CAR8, 专为同种异体 CAR-T 细胞而设计 。
并在临床前动物模型中证实了 7CAR8 对复发或难治性 T-ALL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和其他 CD7 阳性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 据悉,这也是 首个同时编辑了4个基因的 CAR-T 疗法 ,目前这款疗法已进行 IND 申报, 将在今年下半年开展人体临床试验。
碱基编辑 (Base Editing) 是由 刘如谦 (David Liu) 等人开发并逐步扩展、完善的一种新兴基因编辑技术,碱基编辑能够在特定点以高精度和高效率对单个碱基对进行编辑,且不依赖DNA 双链断裂(DSB),因此被认为相比于 CRISPR-Cas9 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2018年,刘如谦、 J. Keith Joung 和 张锋 等人联合创立了 Beam Therapeutics,致力于将碱基编辑技术应用于疾病治疗。该公司于2020年2月在纳斯达克上市。
张锋(左)、刘如谦(中)、J. Keith Joung(右)
为了确定基于碱基编辑的 CAR-T 在临床上是否可行,Beam Therapeutics 与费城儿童医院的癌症专家 Caroline Diorio 研究员合作,验证基于碱基编辑的现货型 CD7-CAR-T 细胞治疗复发或难治性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T-ALL) 的安全性和效果。 该疗法使用的靶点为 CD7,它在绝大多数 T-ALL 细胞 (95%) 中高表达,然而,健康 T 细胞同样也表达 CD7,这就会导致 CAR-T 细胞在杀伤 T-ALL 的同时,也会自相残杀。
为了避免 CAR-T 细胞的自相残杀,Beam 通过碱基编辑,敲除 CAR-T 细胞表面的 CD7。同时敲除 TRAC (T细胞受体α恒定区) ,清除 T 细胞表面受体, 避免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 ,敲除 CD52,避免患者对 CAR-T 细胞的排异反应,还敲除了 PD-1 ,提高 CAR-T 细胞抗肿瘤活性的持久性。从而成功构建了 7CAR8。 实验结果显示 , 平均92.9%的 T 细胞在四个预期目标位点进行了碱基编辑,81.4%的在四个位点都进行碱基编辑的 T 表达了 CAR 结构。
与 CRISPR-Cas9 不同,胞嘧啶碱基编辑(CBE) 没有影响 T 细胞增殖,也不会导致异常的 DNA 损伤反应通路激活或导致多重编辑后的细胞核型异常。 在多项体内和体外临床前研究中,研究团队观察到 7CAR8 高度活跃,对 T 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T-ALL) 非常有效,能够高效清除小鼠体内癌细胞并显著延长生存期。
总的来说,这些临床前研究显示,胞嘧啶碱基编辑(CBE)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技术,基于 CBE 开发的四重编辑 CAR-T 细胞 7CAR8,具有治疗复发或难治性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潜力。该疗法还具有治疗其他 CD7 阳性恶性肿瘤的潜力,例如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 、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 (TLBL) 等。 此外,这项研究也为开发“现货型 ”CAR-T 疗法指明了方向。
近期,Beam 在美国基因与细胞治疗学会(ASGCT)第 25届年会上,报告了3项临床前研究,分别是: 在体内和体外使用 LNP 向 T 细胞和 NK 细胞高效递送 mRNA; LNP 递送碱基编辑 mRNA 改善糖原贮积病Ia型(GSDIa)转基因小鼠模型的空腹低血糖和代谢功能; 使用腺嘌呤碱基编辑器精确纠正 Alpha-1 抗胰蛋白酶缺乏症中的致病 PiZ 突变。
Beam 研发管线
Beam 的研发管线可分为4类,分别是 体外造血干细胞疗法 、 体外T细胞疗法 、 体内LNP疗法 、 AAV疗法 。
体外造血干细胞疗法 :共有2款,分别是治疗镰状细胞病 和β-地中海贫血的 BEAM-101,以及治疗镰状细胞病的 BEAM-102。这两款疗法均已 IND 申报,其中 BEAM-101 已于近日完成了首个患者的临床给药。
体外T细胞疗法 :共有2款,分别是治疗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和 CD7 阳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 BEAM-201,这是一款 CD7 靶点的多基因编辑的 CAR-T 疗法。以及一款未命名的治疗 T 细胞淋巴瘤的 CD5 靶点的多基因编辑的 CAR-T 疗法。
体内LNP疗法 :进展最快的是 BEAM-301,已进行 IND 申报,该疗法是通过 LNP 将碱基编辑组分以 mRNA 形式递送到肝脏,修复导致糖原贮积病Ia型(GSDIa)的 G6PC 基因的 R83C 点突变。此外,还有与 Apellis 公司,以及与辉瑞公司合作开发的数款疗法。
AAV疗法 :治疗 Stargardt 病,这是一种单碱基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阴性遗传病,患者因会出现 眼底黄色斑点,中心视力下降。
参考资料 : https://beamtx.com/ https://doi.org/10.1182/blood.2022015825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