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时尽量避免单一食物,均衡饮食更利于身体健康。
用过下面这个表情包的举手
屎,作为人体排泄物之一,在人们口头中出现的频率并不低,比如:
生气时:吃屎吧你
打赌时:输的人吃屎
郁闷时:你怎么不去吃屎
说归说,闹归闹,没有谁真的会去吃屎。 但在历史上,有一位医生,为了证明糙皮病并非传染病的理论,不仅自己吃,还带动妻子和14位健康的志愿者一起吃,史称【 污秽派对】。
糙皮病的故事
18世纪中叶,西班牙某一贫民窟陆续有人患上一种怪病,得病的人一开始皮肤会出现 对称性红斑,就跟晒斑似的。 数日后变为暗红、褐红甚至褐黑色,且患处皮肤逐渐变得 粗糙呈鳞屑状, 与正常皮肤界限清楚,看着就像戴了层手套或穿了双靴子。 为此,人们把这种病叫做糙皮病。
除了皮肤症状,糙皮病患者后期还会出现 腹泻、恶心、呕吐、抑郁、谵妄等症状,严重可 致死。 后来糙皮病传到法国、意大利、美国等地区,带走数以万计人的生命。有数据统计,当时美国约有300万例病例,大约有10万人死亡。 专家们研究了许久,仍然对糙皮病束手无策。不过他们发现一个规律,糙皮病好像跟玉米有关, 疾病爆发地区往往是玉米种植区。 所以,当时的专家下了一个结论:玉米内含有可怕的病原体微生物,可以导致糙皮病。
为什么说是病原体呢?因为 他们认为糙皮病是一种传染病,在卫生条件差的地方传播,与糙皮病患者共住会患上糙皮病。 这个结论一出来,患者们被当作传染源强制隔离起来,甚至连患者家属都被当成潜在传染源被外界排斥。 为了控制糙皮病传播,美国派出许多专家进行调查,其中一位便是名叫约瑟夫的医生。
约瑟夫调研了许多患者出现过的地方,发现一个问题:在医院与患者接触过的医护人员没有一个人患病。他觉得不对劲, 初步判断糙皮病可能不是传染病。 带着这种猜想,约瑟夫开始跟糙皮病患者正常接触,甚至住进他们的病房,一段时间过去,约瑟夫没有患病。 同时他注意到患者的饮食结构比较单一,主要以玉米制品为主,难道糙皮病与饮食有关?
约瑟夫做了个实验,把患病的孤儿分为两组, 一组给予较为丰富的饮食,一组保持原有饮食不变,不久后发现给予丰富饮食的患儿病情出现明显好转。 因此,约瑟夫认为糙皮病是一种与饮食相关的疾病,而非传染病。 但是当时的人们对【糙皮病就是传染病】这个结论深信不疑,约瑟夫的理论不仅没有被人接受,还受到大量抨击。
为了证实自己的理论,约瑟夫做了人体实验:让11名健康囚犯吃以玉米制品为主的饮食,5个月后,有6个人出现糙皮病的皮肤症状。 不过这个实验最终以囚犯控诉“ 受到地狱般折磨”而被外界质疑是场骗局。 约瑟夫被逼无奈,最后决定亲自上场,也就是开头所说的【污秽派对】。 不仅注射患者的血液,还把他们的排泄物制成丸子吃进去。试验进行7次后,志愿者们除了恶心腹泻,没有出现任何糙皮病症状。
这个试验结果终于被外界认可。后来约瑟夫把研究重心放在糙皮病的具体病因上,可惜的是,他还没弄清楚就患癌离世了。 在约瑟夫去世后第八年,他的一位同事康拉德才找到 糙皮病的真正病因--缺乏维生素b3 (烟酸)。
糙皮病科普
烟酸是人体辅酶的组成部分。我们体内的烟酸主要靠吃(饮食获得),优质来源包括豆类、肉类 (尤其是肝脏) 、谷物、经碱处理过的玉米 (如玉米饼中使用的玉米)等。一旦缺乏便可能导致糙皮病,又叫烟酸缺乏症。
(图源veer)
看到这里可能有小伙伴迷糊了,前面不是说吃了玉米才导致糙皮病吗?为啥现在又说玉米中含有丰富的烟酸? 因为玉米含有的烟酸为结合型烟酸,不能直接为人体利用,看着多,其实没啥用。后来人们用小苏打 (弱碱)处理玉米,使玉米中的结合型烟酸变为游离型烟酸,才能被人体吸收。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越来越多样化,糙皮病在我国发病率很低,患病人群主要见于 严重嗜酒、偏食及某些慢性疾病 (如肝硬化、结核病、胃肠道疾病等) 。 症状表现为典型的三联征: 光敏色素性皮炎 (dermatitis) 、 腹泻 (diarrhea) 、 痴呆 (dementia) ,又称 3D症状 。 如果患上糙皮病,可通过 饮食补充和口服烟酰胺片治疗,口服困难或严重腹泻者可肌注或静脉注射烟酰胺,除此之外,还要注意防晒。
最后小花提醒一下大家,减肥时尽量避免单一食物,均衡饮食更利于身体健康。 像网上流传的“只吃玉米xx天就能减xx斤”、“只吃黄瓜减肥法”等言论需理性对待,身体出现任何问题要及时就医。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为了真理奋斗的故事?留言区评论等你battle!
〔参考文献〕
[1] 赵辨主编. 中国临床皮肤病学 第2版[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04.
[2] 张学军主编. 皮肤性病学 第8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03.
[3] Elmore J G, Feinstein A R. Joseph Goldberger: an unsung hero of American clinical epidemiology[J].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1994, 121(5): 372-375.
[4] Sassan Pazirandeh, MDDavid L Burns, MD.Overview of water-soluble vitamins.UpToDate
〔免责声明〕
本文数据更新于2022年07月29日
由「皮肤科杨希川教授」原创,旨在为读者科普 科普内容不能代替医生诊治意见,仅供参考 如有皮肤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策划团队〕 策划/编辑:吉娜 责编:Yellow&Jeing 审核:李云 封面来源:veer.com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