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精粹 | 浅论浮刺疗法(第172期)

2022
07/31

+
分享
评论
实践派
A-
A+

浮针疗法是一种对疼痛能立即奏效的新疗法。这是一种运用革新针具在病痛周围皮下进针的针刺治疗方法。

浅论浮刺疗法

 比利时仁济医药中心 王仲彬

自1996年6月符仲华先生发明“浮针疗法”以来,浮针疗法的研究和运用在国内外得到迅速开展,并取得丰硕成果。“浮针疗法”、“多功能套针疗法-新型浮针疗法”、“新浮刺疗法”、“中和浮针浮刺疗法”等犹如雨后春笋,先后登场亮相,并各树一帜,蓬勃发展,其势可谓方兴未艾,如火如荼。而其共同特点之一就是使用革新套针。据报道,上述浮针疗法在临床上都取得了满意疗效。

浮针疗法是一种对疼痛能立即奏效的新疗法。这是一种运用革新针具在病痛周围皮下进针的针刺治疗方法。因其针刺有别于传统针刺方法,不深入肌肉层,只在皮下就像浮在肌肉上一样,故取名为“浮针疗法”,或“套针疗法”,或“新浮刺疗法”等。它是在传统的针刺理论、阿是穴理论和腕踝针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主要适应证为疼痛性疾病,大部分痛证可达立竿见影的神奇疗效。

其实早在1994年,《上海针灸杂志》第四期就刊登过“浮刺治疗带状疱疹36例”一文。这种浮刺疗法有别于浮针疗法,即不使用革新套针,而直接使用普通毫针或特质粗针-浮刺针灸针(即不加套的裸针)进行皮下操作的浮刺疗法,同样取得了满意疗效。而不使用套管留置,病人更容易接受,也更加安全,尤其是在欧美国家,可以避免法律上可能的麻烦,似乎更值得推广运用。我通过特别渠道以“针灸、浮刺,并排除浮针”为主题词检索了国内期刊,共收集到40多篇以浮刺为主的论文索引。文章发表于1994年-2017年期间。临床研究论文主要集中在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痛、周围性面瘫、面肌痉挛、眼肌痉挛、中风后肩手综合征、黄褐斑、颞颌关节紊乱症、筋结疼痛等。但论文中介绍的浮刺疗法却各不相同。简单斜刺、浅刺、平刺有之,毫针皮下直刺或透穴刺也有之,或斜进针而向肌层横卧透刺留针30分钟,或毫针皮下进针然后用输液贴固定针柄留针8-24小时,或使用康氏特制加粗浮刺针灸针并加以“摇摆捻转”等运针法,或运用明代徐凤《针灸大全》中之“金针赋”中之“青龙摆尾”之法等。不过,这些临床文献对浮刺概念的理解有所偏失,操作方法也不尽相同。

不过,无论是浮针疗法,还是浮刺疗法,其理论依据都可追本溯源至《灵枢·官针篇》。

一、如何理解浮刺的定义

《灵枢·官针》:“......,九曰浮刺,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这就是十二节刺中之浮刺。

傍,《說文解字》注:【卷八】【人部】傍近也。从人旁聲。步光切。傍,bàng。<动>靠近;临近。《木兰诗》:“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又】依靠;依附。《晋书·王彪传》:“公阿衡皇家,便当倚傍先代耳。”傍,pàng。<名>旁边;侧面。《孔雀东南飞》:“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张衡传》:“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入:刺入之意。而,递进连词,进而之意。

浮之:浮,此处为使动用法,意为使之浮。之,此处指针灸针。浮之,即使针灸针浮起来。

肌急:肌肉拘急紧张。而寒:因寒所致。寒性收引,寒性凝滞而主痛。因此,原文可以理解为:所谓浮刺,就是傍着病患处进针,并使针灸针浮起来,以治疗因寒所致肌肉拘急及疼痛证。

在临床上如何浮之呢?即如何运针并使针灸针浮起来呢?

根据有关浮刺文献记载及国内外浮刺微信群的讨论,一般可采用摇针、摆动、捻转、青龙摆尾或苍龙摆尾、调节气息、运动肢体、走动、扩胸、下蹲、起立等动作,以达到“浮之”的效应。荷兰浮刺针灸学院康力升教授在首届浮刺研讨班的论述中则强调“摇摆捻转”的重要性。而浮针疗法则创造出扫散、再灌注的概念及相关手法。上述运针方法,其效应即为“浮之”,其目的是大大提高止痛疗效。

二、浮刺辨误之我见

1、斜刺或平刺是浮刺吗?

所谓斜刺或平刺,主要指针刺的角度和方向。针刺角度是指针身和皮肤所成的夹角,针刺的方向指针身刺入时应对准的某一方向或部位而言。 针刺的角度一般分三种:

(1)直刺:针身与皮肤呈90度垂直刺入,适用于肌肉丰厚部的穴位。        

(2)斜刺:针身与皮肤约呈45度倾斜刺入,适用于不能深刺或不宜深刺的俞穴。         

(3)平刺:针身与皮肤呈15-20度沿皮刺入,适用于皮肉浅薄处。

不同的穴位对针刺角度和方向要求不尽相同,但与浮刺的概念明显不同。浮刺进针以平刺多用,但直刺、斜刺进针也可以使用。

2、半刺是浮刺吗?

半刺法:五刺法中的一种。即刺入很浅,并很快拔针,不伤肌肉,如拔毛状。这是古代应用于治肺病的一种针法(《灵枢·官针》)。《灵枢·官针》:“凡刺有五,以应五藏。”这是从五脏应合五体(皮、脉、筋、肉、骨)的关系分成五种刺法,故又名五脏刺。其中谈到半刺:“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气,此肺之应也。”这种刺法是浅刺于皮肤,刺得浅,出针快,好象拔去毫毛一样。因其刺入极浅,不是全刺,所以称半刺。主要作用是宣泄浅表部的邪气。临床上适宜于治疗风寒束表,发热咳嗽喘息等和肺脏有关的疾病以及某些皮肤病。因此,半刺并不是浮刺疗法。

3、毛刺是浮刺吗?

《灵枢·官针》:“凡刺有九,以应九变。”所谓变者,是指不同性质的病变。故九刺的主要内容就是讨论九类不同性质的病变,应运用九种不同的刺法。

毛刺:“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浮痹:病证名。指风寒湿邪侵害肌肤浅表部位的痹证。因浅刺在皮毛,故称毛刺。多针毛刺或半刺或丛针浅刺,发展至今天,类似于皮肤针、梅花针。但毛刺也不是浮刺。

4、扬刺是浮刺吗?

《灵枢·官针》曰:“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扬刺,十二刺法的一种。用于治疗范围较大和病位较浅的寒气。刺法是在患病局部中央刺一针,四周再浮刺四针,以治疗寒气阻滞经络面积广而浅的疾病。“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显然采用了浮刺针法。只不过,这里是一正四旁共五针,均浮之。

5、齐刺是浮刺吗?

“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也。”这种针法是正中先刺一针,并于两旁各刺一针,三针齐用,故名齐刺。这种刺法与恢刺相反,恢刺为一穴多刺,或称多向刺;齐刺为三针集合,故又称三刺。治疗病变范围较小而部位较深的痹痛等症。因此,齐刺既不是浮刺,也不是扬刺。

6、浅刺法是浮刺法吗?

浅刺法:浅刺,指针刺治病采用刺入体表浅组织或仅及皮肤的程度。《灵枢·终始》:“脉虚者,浅刺之。”又“痒者阳也,浅刺之。”

附、三刺法简介:

三刺法可以说是三才刺,即是分天地人,实际上就是浅中深三部,也就是说一个穴可分为浅中深三部,或称之为天地人三部,例如一个穴位深一寸半。那么五分为天部浅部;一寸为人部中部;一寸半为地部深部。一次浅刺至皮,皮为卫气所行,刺之可出阳气之邪;二刺刺至皮与分肉之间为营气之所行,刺之可出阴邪;三刺以入分肉(分肉与筋有关)之间为谷气所行,刺之可调谷气及正气。归纳之,即:浅部天部泻阳部之邪,人部中部泻阴部之邪,地部深部扶谷气正气。

由此可知,浅刺不属于浮刺。不过,浮刺和毛刺、半刺同属浅刺法,只是毛刺为少针而浅刺,半刺是浅刺而疾出,与浮刺法均有所不同。

总之,浮刺是《灵枢·官针篇》中十二节刺中之一种。近二十多年来,国内外中医针灸学界对浮刺疗法进行了诸多研究和探讨,取得了丰硕成果。部分学者甚至对浮刺针具也进行了大胆革新,并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尤其对急性局部疼痛性病证可取得立竿见影的神奇疗效。如今,浮刺疗法的临床运用可谓前景广阔,广大中医针灸学者和浮刺临床医者仍可大有作为。

本文根据在荷兰浮刺针灸学院首届浮刺研讨班上的演讲文稿修改而成)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浮刺,灵枢,针灸,针刺,肌肉,浅刺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