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伤肾!这类人血压降到正常反而危险!
由于高血压与肾脏疾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的特殊关系,因此,无论对于肾脏疾病患者还是高血压患者,提高对于高血压的重视程度,是一个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的话题。
临床患者中经常出现血压管理不达标的现象,个中缘由因人而异。有的患者由于没有严格遵医嘱用药,医生会严肃指出患者对待血压的重视程度不够,接着又是一番苦心相劝;有的经由问诊发现,患者存在清晨高血压,这时医生会不厌其烦地细细叮嘱患者,注意监测晨起之后服药之前的血压状况,根据实际状况适当增加服药次数或者更换降压药类型。有时,即使患者血压维持在120/80 mmHg的正常范围内,甚至舒张压偏低一些,患者表示出担忧时,医生也会以不可动摇的坚定态度,让患者打消顾虑,继续服用降压药。
但是,这位患者血压测量结果为107/69 mmHg,医生却将其判定为“低血压”,并为患者更换了降压效果相对弱一些的降压药。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到底血压控制到多少算达标?什么情况下应该对高血压严防死守,什么情况下又需要适度放宽呢?
“以前窦缓,现在心率还可以,脉搏力道比较弱,脉搏沉细,特别是心脉,血压偏低,107/69,对你来说就是明显的低血压。”
患者年龄72岁,20多年的高血压病史,同时伴有糖尿病、冠心病、糖尿病肾病早期,今年3月份出现了轻微脑梗。
“低血压状态就容易出现脑梗。像你这个年龄段,收缩压必须在130左右,不超过140,不低于120,这是一个比较好的血压状态。”
通常情况下,血压的控制标准为120/80 mmHg。尤其对于有大量蛋白尿漏出的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IGA肾病、慢性肾衰等患者,血压越高,蛋白漏出情况越严重,肾损伤就越大。降压药不仅可以降低血压,同时也可以降低肾小球的囊内压,减少蛋白流失。因此,即使血压达标,患者也需要严格遵医嘱按时定量服用降压药。
但是,如果患者并不存在大量蛋白尿,再加上高龄、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史等要素,这个时候血压达标水平就要另当别论了。
根据《中国高龄老年人血压水平适宜范围指南》正式发布,中国高龄老年人的血压水平范围为:收缩压维持在107~154mmHg,舒张压维持在70~90 mmHg。
之所以可以适当放宽老年人的血压标准,是因为老年人都或多或少存在动脉硬化,为了满足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供血,人体自然调节,通过提高血压高灌注来解决问题。再加上常年高血压的身体惯性,一旦血压降得过快过猛,老年人反而容易出现头晕、视物模糊、腿软、无力等不适症状。因此适当放宽血压达标水平,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降压药还是一天吃一片吗?换成缬沙坦吧,也是一天一次,降压效果弱一些,还有保护心肌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服用降压药时,最好使用一天一次给药的长效药物。这样可以有效控制夜间和晨起的血压峰值,维持24小时降压效果。
本文图片为原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