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的纵向研究证实了EBV很可能是导致多发性硬化的重要因素,该研究再次向我们展示了病毒感染在疾病发生中的关键作用,病毒组研究对于疾病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01肠脑轴中病毒的重要作用
最近大量的研究表明宿主微生物组对于宿主神经功能的重要性。Mayberis-Perxachs 和Castells-Nobau等揭示了肠道寄生的噬菌体在微生物组成和代谢中的作用,及其对神经基因表达和认知的下游影响。
生物体中的微生物组对于宿主生理的许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些微生物中,病毒数量约为细菌数量的10倍,基于病毒庞大的数量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以及噬菌体与细菌宿主之间的互作,噬菌体成为了微生物群落中结构和功能的基础,包括人体内共生的微生物群体。
虽然肠道微生物研究已经有数十年的积累,但肠道中噬菌体活动对宿主神经功能和生理产生的影响还有待研究。
病毒组与衰老、疾病和/或饮食的相关性已有研究报道。
非共生病毒(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人类病原)与神经疾病相关,例如EBV病毒与多发性硬化的相关性。
此外,近期的一篇研究对粪便中共栖的噬菌体与一系列认知测评进行了关联分析,发现特异的有尾噬菌体水平与执行功能指标正相关,而粪便中微小噬菌体水平升高与执行功能下降相关。
由于通常认为噬菌体不能直接影响人体生理,对于噬菌体组、细菌群体组成和代谢产物的研究能为解答噬菌体是否影响认知或者这些关联仅仅是表象带来曙光。
同时,还可以将噬菌体组与宿主基因表达谱同时进行分析,寻找噬菌体组变化对于宿主基因表达的影响。
本文对于肠道病毒组、代谢和宿主认知过程之间的相关关系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小编推荐语:
病毒在肠脑轴中的重要性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病毒组在神经功能和认知中的作用及如何起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02纵向分析揭示EBV高发与多发性硬化相关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慢性感染性脱髓鞘病,病因不明。本研究纳入了美国1000万名服役期间的军人用于验证EBV感染导致MS的假设,进行了为期20年的跟踪调研,其中955人在服役期间被诊断为MS。一共有801例MS病人和1566例对照存在检测EBV感染状态的不同时间点样品。大多数个体第一次采血时年龄 < 20岁,那些后来罹患MS病的个体在第一次采样后出现MS症状的时间中位数为10年。801例MS患者中仅1例直至患病前最后一次采样都是EBV阴性,中位数为MS症状出现前1年(hazard ratio (HR) for MS comparing EBV-positive versus EBV negative = 26.5;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3.7 to 191.6; P = 0.001, 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35名MS病例和107名对照的基线样品为EBV阴性。35例EBV阴性MS病人中,34例在随访期间感染EBV,全部在出现MS症状前出现血清学转化。
感染EBV后MS患病风险增加32倍,但感染其它病毒MS患病风险不会增加,包括同样传播的巨细胞病毒。
神经髓鞘退行性标志物神经纤维轻链的血清学水平仅在出现EBV血清学转化后升高。这些发现无法用MS已知的危险因素解释,推测EBV是MS首要的致病因素。
小编推荐语:
20年的纵向研究证实了EBV很可能是导致多发性硬化的重要因素,该研究再次向我们展示了病毒感染在疾病发生中的关键作用,病毒组研究对于疾病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转自:基因帮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