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精选|宫颈锥切除了 LEEP 还有哪些锥切方法
随着宫颈癌筛查的日益普及和检测技术的不断提升,宫颈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率也不断提高,这使得宫颈病变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得以实现,而宫颈锥切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就和大家聊一聊宫颈锥切术的适应症、常见类型以及优缺点。
宫颈锥切术的适应症
1.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如HSIL(即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CINⅡ/Ⅲ(即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
2.不满意的阴道镜检查:指移行带不能完全暴露,病变位于宫颈管内,阴道镜难以明确诊断;
宫颈上皮由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和宫颈管柱状上皮共同组成,两者交接部位于宫颈外口,称为原始鳞柱交接部。此交接部并非恒定不动,当雌激素增多时,柱状上皮可外移至宫颈阴道部;当雌激素减少时,柱状上皮可内移至宫颈管,这种移位的鳞柱交接部称生理性鳞柱交接部。原始鳞-柱交接部和生理性鳞-柱交接部之间的区域就称为移行带,也叫转化区。该移行带受到外界因素的反复刺激容易发生病理变化,是宫颈癌的好发部位。
3.宫颈原位癌;
4.宫颈癌FIGO临床分期属于IA1期,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宫颈癌患者。
宫颈锥切术的常见类型及优缺点
目前临床常见的宫颈锥切术式包括宫颈冷刀锥切术(CKC)、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激光锥切术(LC)等。
1. 宫颈冷刀锥切术(CKC):传统的锥切方法,切除范围包括整个鳞柱交界,锥高在2.5cm以上。
优点:手术设备要求简单,可提供完整的手术标本且质量好,没有热损伤。
缺点:需要住院及麻醉下进行,术中、术后出血多,易感染,宫颈管狭窄、宫颈机能不全、早产等术后远期并发症多。
2. 激光锥切术(LC):自1976年起,激光锥切术被引入临床,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临床推广应用,多数使用CO2激光。
优点:操作简单,创面愈合快,止血效果好,愈合后对宫颈解剖结构的改变较小,并发症发生率低。
缺点:设备价格昂贵,对手术医生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患者疼痛明显,需进行麻醉;切割组织破坏程度大,不利于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
3. 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1981年,Cartier采用金属环通以高频电流锥形切除宫颈组织,即子宫颈电圈环切术(LEEP)。1989年Prendiville等对其进行改进,采用大型电环切除宫颈的移行带(LLETZ)。由于LEEP操作简便且并发症少,近20年来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LEEP手术锥底宽度及锥切深度均小,通常切除范围包括移行带外3~5mm的正常组织,锥切深度通常为15~25mm。
优点: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门诊即可完成,术后可提供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术后并发症少,尽量保留宫颈间质,可有效减少宫颈机能不全。
缺点:病灶切除存在残留,治疗深度不够,术后提供的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时,切缘定位困难,并有电热效应现象,可影响切缘的病理学诊断。
三种锥切方式怎么选?
目前 CKC 和 LEEP 是应用最多的。CKC 标本切缘较清晰,手术切除范围比 LEEP 大,深度可达 2 ~3 cm。LEEP 锥切范围有限(宫颈管深度 1~1.5 cm,宫颈组织深度 0.5~0.7 cm)。
所以高度怀疑宫颈微小浸润癌、宫颈原位癌、宫颈病变治疗方案要求宫颈深度>2.0 cm,宽度>2.5 cm 时,应采取 CKC 为宜,而不宜采用 LEEP 治疗。
LC 近年来使用得很少,但也有其优点,不宜被完全淘汰。当宫颈阴道部有较大范围的病变时,医生可以先用不同功率的激光束做病变消融和锥切治疗,尤其适合同时存在阴道病变的患者。
本文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是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