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毕业罹患精神分裂症 手术解决停药复发难题
原创文章,盗用必究
23岁的小刘,从小学起就是学校的高材生。自浙江大学毕业后,因对自己的面试表现不满意,变得越来越退缩,不愿与人接触。她常常感到被人监视,当周围没有人时,还会听到一些声音在议论自己,说自己坏话,长此以往她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与家人关系敌对,家里的东西也被她打砸殆尽。后来小刘前往精神科门诊求助,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经过几个月的抗精神症状药物治疗后,她的异常症状开始减少了。
就在小刘以为自己的病情得到控制,不顾医生劝阻停药后,那些消失的精神分裂症症状再次出现,她明显感受到情绪的困扰,整个人脾气变得暴躁易怒,耳边总能听见扰人的声音,甚至可以凭空看到已经去世的人在家里走动。接下来的4年间,小刘多次到精神科调药治疗,病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逐步加重、发作频率越来越高,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小刘的首次治疗取得了不错的药物疗效,但她因为症状得到稳定控制就擅自停药,从而导致病情复发,这也是许多精神分裂症患者会走入的治疗误区。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慢性、复杂的难治性精神疾病,其治疗是一个持续、漫长的过程。通过多项临床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停药2年内的复发率大于90%,并且精神分裂症每复发一次,都会给患者大脑造成更大的损伤,所以精神分裂症患者切记不可擅自减少服药量或者停药,如果有需求,应咨询主诊医生,并将最近的病情进展告知主诊医生,由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再决定是否需要调整用药方案。如果患者已经发展成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基本无效的情况下,推荐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2020年,小刘经人介绍来到我院功能神经科就诊,门诊以“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收入院,经检查、评估及多学科专家会诊,确认小刘身体条件符合手术标准,择日实施了第五代脑立体定向神经调控术,手术进行了约四个小时。
术后复查,小刘的身体各项指标正常,术前的敏感多疑、幻视、暴力易怒、焦虑等症状消失了,幻听频率减少,但残留部分症状仍需少量服药,情绪趋于平稳,可以静下心来看书,与周围人说话谦逊有礼,对父母恭敬有加,家属更是直言原来那个知书达理的孩子回来了。术后9个月,患者的幻听症状在药物帮助下彻底消失。术后1年3个月,患者顺利找到工作,目前已在公司上班4月余,与同事相处融洽,可以正常完成工作内容,社会功能与常人无异。
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精神分裂症是什么原理?
第五代脑立体定向手术,主要是借助现代医学影像系统(如CT、MRI、DTI等)对患者脑部的情况进行图像融合,再通过导入到3D手术计算机导航系统中进行3D建模和手术路径规划,最终引导医务人员进行手术神经调控的方式,其最大的亮点在于率先引进了弥散张量成像(即DTI)技术以及3D手术计算机导航系统,前者可以精确显示难治性精神病患者大脑中发病时的细微反应以及神经纤维传导束,医务人员手术可有效避免这些敏感部位,后者能够根据这些图像数据进行精确的定位,其误差尽在±0.1mm。
一般情况下术后的患者都能很大程度上控制或消除如易怒暴躁、冲动攻击、妄想、幻觉、胡言乱语等症状,对于自知力缺失、不愿配合治疗的患者,术后自知力恢复,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亲情淡漠的患者,术后能主动沟通交流,关怀父母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