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学术人物】第二届医学气象环境交叉创新大会——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专家冯银厂教授深入解读前沿信息

2022-07-28 13:17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在第二届医学气象环境交叉创新大会上的《以健康风险管控为目标的大气污染防治》主旨报告为我们回顾了我国大气污染特征和防治历程,解析了大气污染物复杂的理化性质与健康风险,大气污染源与健康风险的关系以及对未来以健康风险管控为目标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展望,使参会人员对环境与健康的关系有了崭新的认识,开拓了科研思路,启发了医学、气象、环境交叉创新思维。

日前,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主办,天津市健康气象交叉创新中心、天津市气象局、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承办的第二届医学气象环境交叉创新大会成功召开,大会专家云集,共同研讨气象、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与大家分享学术前沿信息,我院推出学术人物专栏,聚焦学科交叉创新融合发展,共话前沿科学。本期《学术人物》将对冯银厂教授题为“以健康风险管控为目标的大气污染防治”讲座进行深入解读和探讨。

学术人物

96051658878488712

冯银厂

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环境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大气分会副秘书长;第二届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个人。主要从事大气污染成因与来源解析技术、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等方面研究。在国务院政府部门组织下主持编制了《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指南》、《城市扬尘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等多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国家重大研发计划《大气污染多组分在线源解析集成技术》项目首席、大气重污染成因与防治联合攻关天津跟踪研究项目负责人。担任杭州G20峰会, 青岛上合峰会,武汉军运会等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专家组成员。出版专著两部,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

人物专访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历程经历了几个阶段,最早期的阶段是从工业燃煤染粉尘开始的工业污染防治,之后是对酸雨、二氧化硫的控制,形成“两控区”。2013年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行动计划》,具体目标为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2018年国务院发布《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这是我们取得最重要的成绩的阶段,针对主要的污染物是PM2.5颗粒物。在此攻坚阶段,我们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京津冀地区PM2.5指标大幅度下降,取得了非常巨大的成绩。

在国务院各部门的主导下,过去六年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8年全国重点城市     PM 2.5平均浓度实现连续6年持续下降。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高度评价:“以联合国标准来看,中国在环境治理方面是冠军”。具体到天津而言,在市政府各部委的领导下,天津在散煤治理方面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燃煤机构的改善、燃煤效率的提升,清洁能源的利用,为我们大气污染物指标的下降提供了最重要的贡献。 与此同时,基于低浓度水平的污染物也会对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的新证据,WHO将     PM 2.5年均目标值由10 µg/m³修订下调到5 µg/m³,这就对我们的环境治理工作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和目标。 从大气污染的环境观念来讲,我们走的路是污染源的管理到环境质量的转变。治理大气污染必须要考虑到环境健康风险,医学气象环境交叉创新大会,正逢其时。 大气颗粒物毒性组分的健康风险受到粒径分布、生物可利用性、有机物气固分配等因素的影响,而且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我们要甄别颗粒物中关键毒性成分及其来源,另外要考虑毒性组分总量浓度和粒径影响因素。小粒径的PM容易进入呼吸道并沉积在肺泡区,而粗PM则更易沉积在头部气道,而重金属的污染物在达到4.7-5.8µm的峰值时,其对癌症有较大的风险。此外,不同季节的污染源也是会发生变化的,颗粒物重金属健康风险有着季节变化与日变化的规律,其致癌与非致癌风险均为秋冬季大于春夏季,早晚相对较高,下午相对较低,这就和我们的脑卒中气象预警相似。 从“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出发,要实现过去从治疗为主向预防转变,而环境治理、气象分析就是“防”,从预防到治疗,环境、气象、医学等学科进行交叉,这就是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管理,医学专家、环境气象专家一起进行研讨,是一项非常有必要的行动。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我们的基础还是很薄弱,这也是学科交叉研究的必要性,未来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去做,要发展学科交叉,服务健康中国战略。 冯银厂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工作,在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技术、颗粒物总量控制等方面提出了创新性的技术方法并在我国城市颗粒物污染防治工作中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在第二届医学气象环境交叉创新大会上的《以健康风险管控为目标的大气污染防治》主旨报告为我们回顾了我国大气污染特征和防治历程,解析了大气污染物复杂的理化性质与健康风险,大气污染源与健康风险的关系以及对未来以健康风险管控为目标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展望,使参会人员对环境与健康的关系有了崭新的认识,开拓了科研思路,启发了医学、气象、环境交叉创新思维。

来源 |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健康气象交叉创新中心、保健医疗部/老年病科、神经内科

编辑丨党委宣传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气象环境,环境科学,大气污染,医学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