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药绩效考核政策与抗菌药物合理管控专场研讨会成功举办。
作者:阮阿楠
近年来,一系列重磅医改政策,都将药事管理作为考核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专项指标内容,其中抗菌药物合理管控又是重中之重。为此健康界特别主办“医路精进 务实笃行”全国医务管理系列研讨会——合理用药绩效考核政策与抗菌药物合理管控专场研讨会。
7月24日下午,该研讨会在线上顺利召开。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辛世杰出席会议并致辞。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医务处处长王惠英、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医务处处长支国舟担任主持嘉宾。全国各地的医务管理专家齐聚“云端”,针对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MS)基地建设、医院内部合理用药考核的配套设计、医院抗菌药物合理管控等话题展开深入研讨。
辛世杰在致辞中提到,“合理用药”考核是医疗改革一个重要的进步标志。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对合理用药提出了更高的政策要求及挑战。然而,在促进合理用药的实践中,存在着复杂性和技术性的难题。因此,新时期下的医院合理用药管理,要从打造专业化的临床药学团队;促进临床药师与临床医生携手合作;加强处方点评和合理用药监督工作;积极发挥信息化作用等方面入手,强化合理用药全过程管理,进一步促进药学的高质量发展。
专家解读:
六大维度解析药品临床综合评价
“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是促进药品回归临床价值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措施。国家卫健委药物与卫生技术综合评估中心研究员院赵琨教授带来《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概览与相关解读》的专题讲座。
她从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的目的与原则、遴选与管理流程、综合评价维度等内容进行具体阐述。
“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主要以药品临床价值为导向进行药品研发鼓励、质量管理、供需对接、支付保障、合理使用、疗效循证等系统性的证据链集成”,赵琨表示,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最终目的是助力国家药品供应体系的保障与完善,遵循决策需求、总体规划、科学规范、公正透明的原则,聚焦于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可及性六个维度。
她重点对六大维度进行讲解。她说,安全性评价是临床药品评价的核心,其主要关注药品临床应用中的安全问题,包括药品使用相关的不良事件、副作用、生产工艺、应用规范、受众群体等方面;药品的有效性是评价的硬性指标,主要通过文献综述、证据质量评价、前瞻性队列研究、真实世界研究等进行具体评价;经济性评价主要从药品价格、医疗费用、医保报销、患者负担、成果效果等方面进行;在创新性评价上,主要看药品是否是技术创新,是否填补相关药物的空白,以及技术工艺是否为原研药且有专利;适宜性评价维度则更强调药品在剂形、剂量上能否让患者更好的依从,以及药品存放便捷的程度、对亚洲人群是否有针对性作用、在体系内是否能更好流转等;可及性评价维度,主要看药品的可获得性,以及药品使用的日均费用,药品的报销标准。
赵琨强调,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作为药品供应保障决策的重要技术工具,对优化我国人民健康服务的供给,强化用药保障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医疗机构的药品采购供应、用药目录遴选等关键环节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提高药学服务质量和安全合理用药水平。
心得分享:
AMS基地的探索与研究
接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医务处处长高卫益带来《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MS)基地建设心得》。
高卫益表示,AMS策略通过行政管控、感控参与以及多学科协作(MTD)模式,以提高诊疗质量水平、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和遏制细菌耐药,提高医疗质量,实现抗菌药物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和常态化。她说,近年来,瑞金医院积极重视AMS工作,并做了一系列探索与研究。其中,多学科团队建设是AMS建设的核心要素。对此,瑞金医院建立了由感染科、药剂科、微生物科、急诊、血液等多部门联合参与的MTD团队,并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同时,注重过程管理,建立了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管理模式。医院通过制定抗菌药物管理相关制度、设计抗菌药物相关指标、参与抗菌药物遴选,并严格落实抗菌药物三级授权管理;建立电子化临床用药审批流程,发布药物临床使用数据,并定期开展监测分析等手段进一步加强AMS的建设。
高卫益说,通过AMS的建立,院内的感染率明显下降,手卫生执行率、院感防控、合理用药率明显提升,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均控制在较好范围内。但同时也存在着薄弱环节,如部分药物管控DDD(限定日剂量)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在用药指征、长疗程用药、翻倍剂量用药上仍存在问题,因此要进一步加强相关探索与改进。
她提到,下一步医院将建立立体AMS模式,从“防、诊、治”一体化建设上入手,实现“三提升、五降低”的目标。她说,医院将探索建立信息决策系统导向的耐药菌防控策略;建立快速诊治策略,通过完善脓毒症早期预警系统和早期病原学诊断,进一步强化脓毒症智能管理化系统;通过PPK模型优化抗菌药物治疗。
高卫益强调,通过打造“预防前移”到“精准诊治”全流程管理防诊治一体化的院内脓毒症管理体系,实现精准防控的科学性、精准诊断的规范性以及精准施治的创新性。
深度对话:
科学管理,促进抗菌药物的多元平衡
“DRGs/DIP加速落地推进,对医疗机构的成本管控提出新的挑战。在合理用药考核和医保支付改革背景下,医院抗菌药物管控如何实现经济、安全、有效、遏制耐药的多元平衡?”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医务处处长王惠英的主持提问下,三位嘉宾结合自身经验,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务处处长姜惠芬强调,要充分发挥好临床药师在合理用药中的管控作用,助力降低药物费用,并通过临床路径优化DRGs/DIP方案,降低不合理的用药方案。同时,加强检验科微生物检查,提高微生物病原检测水平,结合药学部门血液浓度监测,为精准药物治疗提供依据,确保疗效与安全性,并严格执行特殊药品多学科的会诊制度,优化抗菌药物使用量结构。
“抗菌药物管控,要从精细化管理和管控能力提升这两点来抓”,贵州省人民医院医务处处长杨秀林如是说到。贵州省医在精细化管理上,强化对抗菌药物的监测,通过周检测、月小结、季度总结,建立抗菌药物目标管理,并确定每个病区的DDD监测目标。同时,医务处发挥行政管理作用,提升各科室依从性。在管控能力上,医院着重加强临床培训,成立专家组对抗菌药物使用进行管控,加强检验科的检测能力,抓重点部门院感,并成立AMS小组,从整体上提高抗菌药物的管理。
山西省人民医院医务处副处长陈胜利说到,要充分利用好DRGs/DIP支付方式工具,不能一味追求药占比,采取价格与疗效相结合、特效与常用相结合、门诊与住院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合理用药的优化。医院通过采取集中带量采购、允许治疗必需的超限用药、开展合理用药定期评价、培训医生转变用药理念和策略、信息化监控系统应用等方式,推进实现经济安全的合理用药目标。
交流研讨:
协同联动,降低抗菌药品使用浓度
“医务部门如何与其他部门协同联动,降低抗菌药物使用浓度?”第二个话题讨论环节伊始,主持人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医务处处长支国舟进行发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医务处处长王莉、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务部主任许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医务处处长翁雨雄进行交流与研讨。
王莉表示,医务科要强化抗菌药物的精细化管理,进项专享整治,要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在交班、查房、多学科会诊等方面发挥价值。同时,深入临床科室进行宣讲,渗透抗菌药物管理要求;建设常态化机制,进行通报反馈;强化多学科会诊机制,要求感染专家与临床药师双会诊开具抗菌药物;强化病种管理,优化临床路径,重点针对药品和耗材进行管理。
许中强调了发挥AI人工智能的作用,他表示,厦大附属一院依托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为医院合理用药注入新活力,实现全院医嘱统一审方,通过大数据进行柔性停药,总体降低抗菌药物使用浓度。同时,他提出,要积极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让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监督与改正,并鼓励广大的医师参与到合理化用药中去,督促广大医生配合医院进行合理用药管理。
翁雨雄则谈到,近年来,华中科技附属协和医院对抗菌药物使用采取了相关整治工作。医务与药学部、信息中心、运营部高度合作,开展四个“重点”工作,即对重点科室、重点医疗小组、重点药物进行重点点评,对不合理用药现象进行控制。并对全院抗菌药物的品种进行手册编写,为临床选用药物提供参考。同时,医院要求行风办介入到合理用药管控中来,并将抗菌药物管理放到医务考核中,助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提升。
支国舟在总结中说到,在“提质控费”到“提质增效”的国家导向下,近年来,医院收治病种的质量逐步变高,合理用药管理也逐步提升,抗菌药物使用整体呈现出下降趋势。因此,医务管理者也要通过不同的抓手,如复盘绩效国考进行绩效改进等方式,并对抗菌药物专项、重点科室、重大病种进行用药监控,促进合理用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本会议由
住友制药(苏州)有限公司特别支持
来源:长三角健康公众号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