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军医生科普:小患者突发嘴角抽动持续8天 又该如何治疗
龙军医生科普:我的一位小患者突发嘴角抽动持续8天 又该如何治疗
基本信息:男,6岁
疾病类型:熊猫病伴抽动障碍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
治疗周期:门诊治疗6个月
治疗效果:嘴角抽动已缓解,病情稳定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一、初识患者
2021年2月,在门诊接诊了一位6岁男患者,因“嘴角抽动,易发怒”来院就医。家属说孩子8天前突发嘴角不停抽动,还时不时扮鬼脸、摇头晃脑,大概每8~10秒重复一次,另外孩子的自律能力差,不能长时间坐在一个位置、容易发怒,孩子有鼻窦炎、呼吸道感染病史,且家中有遗传病史。为明确病情,需要进一步检查。
二、患者的治疗过程
龙军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及以往病史、家族史,完善了治疗前的相关检查。经查体患者体温、血压、脉搏、心率均无明显异常,患者轻微嘴角抽动,与人握手时握力时大时小;整体肌张力偏低。因患者近期感染过链球菌所以做了生化检测,结果显示无抗链球菌溶血素O和抗DNA酶B抗体。肺炎支原体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都正常,维生素D含量偏低。经颅脑MRI结果显示有轻微蝶窦病变,提示容易引发鼻窦炎。经心电图、肺部CT检测结果未见明显异常。结合患者自身病史、家族史最终确诊为链球菌感染相关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精神障碍(熊猫病)伴抽动障碍。
龙军医生依据上述诊断结果,我们为患者制定了治疗方案,主要还是以药物治疗为主,给予口服维生素联合服用,服药2周后症状基本得到缓解,继续联合用药6个月,症状已基本得到好转,叮嘱还要做好定期复查。
三、患者在治疗中注意事项
1.治疗期间要严格遵循医嘱用药,不要擅自停药、换药、增减药量,后期也要按照医生要求做好定期复查。
2.治疗期间要避免孩子精神压力过大,可以适当的带孩子画画、唱歌、跳舞等放松情绪的娱乐项目,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四、患者的治疗效果
患者经过治疗后,病情基本稳定,恢复情况还不错,较入院时出现的情绪易急躁、易发怒等症状基本消失,嘴角抽动的频率也有所降低。患者出院后也一直持续治疗,最后一次复查,患者精神状态很好,之前出现的症状也基本消退。平时还要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变化,有问题随时就医。
五、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1.日常生活中要保证规律的作息、充足的睡眠,避免孩子过度疲劳、过度紧张兴奋。
2.生活中尽量不要观看刺激惊险的电视节目,少玩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等。
3.生活中家长要多与孩子交流互动,以表扬、鼓励为主,给其创造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4.饮食上要避免孩子挑食,造成微量元素缺失,建议可以将蔬菜、肉食搅碎混入喜欢的食物中食用。
六、医生感悟
由于我们只用了药物治疗,刚开始的两周患者抽动症状并没有明显好转,患者的父母也产生了质疑,打算转院治疗,但是通过电话与家长交流抽动症的病因、治疗的复杂与难度,家长也对治疗方案表示认同,愿意坚持下去。
龙军医生后来复查家长反馈,孩子有时会拒绝吃药,一旦停药嘴角抽动就会明显,他们就选择把药物混合在食物中,让患者吃掉,不仅如此,该家长还会主动与患者分享患者的改变,让他意识到治疗的重要性,慢慢的培养了孩子自主服药的习惯。所以,在治疗孩子时,由于他们年龄小思想不成熟、自主意识差,家长需要主动承担起监督的职责,只有医生与家长的双重配合,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患者,让他们更早的恢复。
那个人小建议,因为目前抽动症病因还不能确定,只能通过精神性药物和一些理疗按摩缓解症状,所以家长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有症状出现及时到正规医院治疗,不要过度焦虑,避免给孩子增加精神负担,这样更不利于他的恢复。
同时,小孩出现这种情况后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家长要不断与其交流沟通,多组织家庭活动,增加与他的互动,多发展孩子的特长,并对其进行积极的鼓励、表扬,有助于培养他的自信心,对疾病的恢复很有益处。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