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福建省立医院郭延松教授团队成功完成DragonFly™功能性二尖瓣返流临床研究本院首例入组

2022-07-24 10:47

功能性二尖瓣返流是由于左心扩张导致二尖瓣前后叶闭合不全,它常与射分数减低型心力衰竭合并存在,并与心脏重塑形成恶性循环,加快心衰进程导致不良预后

2022年7月16日,由福建省立金山医院副院长郭延松教授为首的心内科心脏瓣膜介入治疗团队联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教授团队密切合作,应用经导管二尖瓣瓣膜夹系统(DragonFly™),成功完成医院将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手术用于治疗功能性二尖瓣返流(FMR)的确证性临床研究本院首例入组。

2021年下半年起,郭延松教授团队就已应用经导管二尖瓣修复系统成功完成了多例器质性二尖瓣返流(DMR)的介入手术,此次团队在二尖瓣介入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标志着福建省立医院心内科在介入治疗瓣膜疾病持续取得重要进展,提升医院专科学术水平及区域辐射能力、造福广大患者。

78591658618514370

病史介绍

患者:75岁老年女性患者。

现病史:心脏瓣膜病、慢性心力衰竭,予以药物治疗2个月后,患者胸闷、气促等症状稍有缓解,但复查经胸心脏彩超未见明显指标改善。为进一步诊治,收住入院。

既往史:反复胸闷、气促7年余,既往有阵发性心房颤动、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史等。

术前检查

心脏彩超:术前经胸超声检查提示二尖瓣重度返流(3+~4+),左室舒张末容积68mL,左室收缩末容积115mL,左室射血分数EF39%,缩流颈0.61cm cm, 有效返流口面积0.32cm²,二尖瓣瓣口面积4.58cm²。

术前超声图

48271658618514530

42021658618515549

手术策略

郭延松教授、陈新敬教授携同团队成员洪景宣、方明程、杨清勇医师、心外科丁杭主任医师以及超声科赖宝春、叶振盛主任医师共同进行病情讨论。团队结合患者病情特点,与王建安教授团队成员刘先宝教授、蒲朝霞教授进行全面深入的讨论分析,决定行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

手术难点:患者返流的机制为功能性返流,瓣环扩大且后叶长度不到10mm,同时返流束略有偏3区,需要术中精细选定夹持位置。

术中操作

患者介入手术在全麻无痛睡眠状态下进行,在食道超声和DSA引导下,经皮经股静脉建立路径、并穿刺房间隔,瓣膜夹通过输送系统送入左心房,顺利到达病变二尖瓣区域。在经食道超声及DSA辅助下,术者通过反复评估二尖瓣返流位置、抓捕位置、返流程度,巧妙夹合,患者术后返流程度从重度转至微量,手术取得圆满成功。

29471658618516051

术后超声图

8271658618516253

99791658618516874

二尖瓣返流是全球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总体人群发病率为1.7%,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升高。如果不积极治疗,会导致患者出现心律不齐、心衰、中风、甚至死亡的风险。二尖瓣重度返流的介入治疗一直是心血管介入领域的难点和热点。对于有症状且无法耐受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人,经皮导管二尖瓣介入治疗已成为目前治疗二尖瓣重度返流的有效手段。

功能性二尖瓣返流是由于左心扩张导致二尖瓣前后叶闭合不全,它常与射分数减低型心力衰竭合并存在,并与心脏重塑形成恶性循环,加快心衰进程导致不良预后。指南推荐的优化药物和器械治疗对功能性二尖瓣返流的规范化管理至关重要。

2020年7月,中国第一款经股静脉-房间隔入路的二尖瓣瓣膜夹系统DragonFly™由德晋医疗联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和四川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过多年研发而成,并进入临床应用。该产品的研发,成功填补国内经股治疗二尖瓣返流技术的空白,极力推动了中国二尖瓣微创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让更多中国患者得以应用与治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二尖瓣,瓣膜,左室,功能性二尖瓣返流,心力衰竭,心脏重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