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二科成功举办2022大连第四届炎症性肠病多学科诊治学术论坛
7月16日,由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主办,大医二院消化内二科承办的“2022大连第四届炎症性肠病多学科诊治学术论坛”在线上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顾问组组长、北京协和医院钱家鸣教授,学组组长、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院吴开春教授以及辽宁省消化学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郑长清教授担任大会名誉主席,并邀请到多位IBD诊疗领域著名专家学者,专业涵盖消化内科、普外科、病理科、放射科等多学科,就IBD领域最新进展、前沿及成果进行了精彩的专题讲座和病例分享,吸引了线上3万余人次观看学习。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李世荣教授、贾燕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吴小平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曹倩教授、姜支农教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李毅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李明松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化虹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十人民医院刘占举教授,北京协和医院杨红教授、李玥教授,郑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冯百岁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高翔教授、郅敏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钟捷教授、孙菁教授,上海嘉会国际医院夏璐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沈骏教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范一宏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唐彤宇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田丰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秀英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曲波教授以及大连市专家出席研讨会。会议由我院消化内二科主任冯晓莹教授主持。
大医二院党委书记任萍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对我院IBD多学科诊治团队自成立以来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希望众多专家学者的到来,能为我院传经送宝,期待多学科专家密切协作,能为炎症性肠病患者提供更加科学、全面、全程和个性化的诊疗服务,使我院炎症性肠病诊疗水平再上新台阶。
任萍书记致辞
冯晓莹教授主持
三位大会名誉主席在会议伊始进行致辞,指出IBD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近年来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且IBD缺乏诊断的金标准,需结合临床、内镜、影像和组织病理学进行综合分析,诊治疑难复杂。强调开展规范及专业化的MDT诊疗工作,对提高炎症性肠病诊治水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钱家鸣教授致辞
吴开春教授致辞
郑长清教授致辞
会议全程分为五个时段进行,前三时段的学术讲座中,多位与会专家分享及讨论了炎症性肠病诊治过程中的多学科热点问题。第一时段围绕“IBD多学科建设”的主题,由吴开春教授进行了题为《我国MDT中心的特点和建设困难》的讲座,杨红教授作了题为《MDT建设与发展协和经验介绍》的讲座。第二时段围绕“IBD药物治疗前沿”的主题,由郑长清教授带来《双靶点药物在难治性IBD治疗中的探讨》的讲座,曹倩教授作了《溃疡性结肠炎生物制剂和小分子靶向药物之间的转换》的讲座,高翔教授作了《生物制剂的继发性失应答》的讲座。第三时段主题为“IBD多学科诊治热点”,在这一时段中,钟捷教授带来题为《消化内镜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诊断和应用价值》的讲座,吴小平教授作了题为《组织病理学在IBD诊断中的应用—临床医生的视角》的讲座,李毅教授作了题为《围手术期外科之家模式下的克罗恩病外科治疗》的讲座。午休时间穿插卫星会,由田丰教授进行了题为《全面达成治疗目标升级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策略》的讲座,郅敏教授作了题为《乌司奴单抗,从机制到临床》的讲座。
病例分享与讨论环节在第四时段、第五时段进行,分别由李世荣教授、李玥教授担任主持。来自北京协和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等IBD诊疗中心的诸位专家进行了七例疑难IBD病例分享。姜支农教授、沈骏教授、孙菁教授、夏璐教授、唐彤宇教授、徐秀英教授、贾燕教授、王朝晖教授、白成教授、周长江教授、孙敏娴教授以及我院炎症性肠病MDT团队成员冯晓莹教授、吕丽教授、范新教授、罗福文教授、汤洪波教授等多位IBD领域专家发挥专业特长,从多学科视角出发,针对病例病情发展各阶段的表现和诊疗特点进行了充分的点评与讨论,掀起IBD临床诊治的头脑风暴。
线下MDT及大连参会专家
闭幕式上,冯晓莹教授作总结发言,感谢各位与会专家传道、授业、解惑,为推动大连IBD诊治工作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此次会议中各位专家的报告精彩纷呈,多学科疑难病例讨论热烈紧张,学术气氛浓厚、互动活跃,拓展了与会人员关于IBD的临床和科研思路,有利于促进提高我院及区域内IBD专业化诊治水平,更好地为IBD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