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仁济科普 | 关于“中暑”的二三事

2022-07-22 07:29   上海仁济医院

临床遇到的中暑大多都是轻中度,尽早识别,尽早脱离环境暴露,尽早补充水和电解质,症状大多能够快速缓解。

上海刚经历了百年来的极端高温,初高三学子们也体会了一回我们当年7月份中高考的酷热。最近稍稍降温,有很多朋友会问:“都降温了,还讲中暑是不是马后炮?”

90871658445881612

  //  

真正的“中暑”,大多恰恰发生在气温30-35℃(甚至还不到30℃)的闷热天气。为什么呢?

4511658445881780

(作者家窗外的清晨,这才是中暑高发的天气)

这就要从中学物理学说起。我们都知道,热量的传递有以下几种方式:传导、辐射、对流和蒸发。回到人体上,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热传导散热基本不起作用;当气温>体表温度时,人体向环境的热辐射基本停止;当环境无风时,对流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人体散热主力军的蒸发,当相对湿度>75%时,也基本停止。

举个例子

你觉得下面两个人里谁中暑了

????????????

  //  

同学F,男,24岁,7月气温38℃,跟兄弟姐妹一起去水上乐园游玩,暴晒一天,回家后皮肤晒得暗红,浴缸泡澡时出现发冷发抖,随后发热,体温39℃,伴恶心和腹泻。服退烧药,休息一晚后第二天仍有肌肉酸痛,第三天康复。

同学X,女,32岁,5月下旬闷热气温30℃,带着宝贝儿子去上海动物园游玩,疯完一上午,中午在公园里草草吃了点午饭,下午开始出现恶心、轻度腹泻、乏力、头晕。为了儿子尽兴,勉强支撑坚持回到家。空调开个除湿,洗个澡,吨吨吨喝了水,晚上症状缓解。

我相信大家都猜得出答案

同学X应该是中暑了

那么同学F呢

  //  

其实,如果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大多数人应该有过中暑体验。只是症状非常不特异,比如头晕、恶心、轻度腹泻、乏力、发热等等。

对于急诊科医生来说,如果病人有明确的高温暴露史,比如户外工地的工人师傅,要首先排除中暑以外,并不是40℃气温下,进来的每一个有这些症状的人都是中暑;春秋天,也不是不会发生中暑。

分析题目中的同学F的疾病特点,有高温暴露史,但是是在“浴缸泡澡”时发病。脱离了环境暴露后发病,尽管症状和同学X相似,也并不是“中暑”的表现。值得注意的是,高温天也会削弱人体防御屏障,尽管不是中暑,然而高温也是促进发病的因素。

而同学X,在脱离环境暴露后,降温、补水后症状较快缓解,这也是我们分辨是“感冒”还是“中暑”的重要线索。

于港中中

1.临床遇到的中暑大多都是轻中度,尽早识别,尽早脱离环境暴露,尽早补充水和电解质,症状大多能够快速缓解。

2.无论何种严重程度的热病,快速脱离环境和降温都是必须的。即使进展到热痉挛阶段,尽早治疗也能快速康复。一旦进展到热衰竭、热射病阶段,就有性命之虞。

3.高温高湿天气,一定不要赤身在户外行有氧运动。

4.中暑和其他疾病有时候从肉眼观察和病史,非常难鉴别。如果自己吃不准,一定要就医,不要耽误其他疾病。

5.有基础疾病人群、婴幼儿和老年人,尽量不要或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中,一旦中暑,治疗难度将大大增加。

文 | 急诊科 冯楠

图片来自网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中暑,高温,症状,同学,环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