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德高尚医术精,关爱病患暖人心
省医新技术,当大脑内同时出现脑梗塞和多发动脉瘤,如何才能安全救治患者呢?
近日,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医院常务副院长李天晓教授团队,副主任医师张广林大夫主刀,为一名69岁疑难多发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完成国内首例颅内大脑中动脉M2段斑块剥脱、颅内外血管搭桥、多发脑动脉瘤夹闭手术。
一台手术同时清除深部脑血管的斑块和多发脑动脉瘤,并搭桥连通新的血运通路,方寸之间完成3项高难度手术操作,省医脑血管病治疗再上新台阶
01 送锦旗 患者深表感谢
7月17日上午,接受手术的患者张女士及其家属正在为出院做准备,副主任医师张广林和多名医护人员再次来到她身旁,查看恢复情况并嘱咐出院事项
“ 大夫,要不是你,我现在……谢谢!”说着,张女士双手握住张广林的手。站在一旁的家属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锦旗,“医德高尚医术精,关爱病患暖人心”14个金色字体,印在红色绒布上。
02 双管齐下 创下全国首例
6月中旬,张女士突然丧失意识,清醒后头晕头疼、口歪眼斜、左侧肢体感觉无力,在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佳。家人为进一步治疗,慕名来到省医。
李天晓教授和张广林接诊后,为其进行了细致检查,最后诊断结果比当地初步诊断复杂许多。
这两位平时沉稳、干练的医生,在谈及半个月前的手术时,既激动,又感叹。
“这个手术难呐,全国第一台,患者如今恢复的这么好,我们也很高兴。”张广林说,这台全国首例手术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形容十分贴切。
原来……在张女士的大脑中动脉深处,不仅有斑块,还有两个即将破裂的动脉瘤。
这两种疾病不论哪一种都足以致残、致命。当同时出现时,极易发生脑出血合并脑缺血性脑中风。
风险不言而喻,要解决张女士的问题,必须兼顾“堵”和“通”
术前,李天晓教授专门主持疑难病例讨论,组织脑血管医院出血组、缺血组骨干专家,进行了详细的术前讨论,对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风险都制定了细致的应对处置预案,确保手术达到理想的效果。
医务、护理等多部门也高度重视,积极配合,组织全院麻醉、护理、输血等科室骨干力量,投入到这台复杂脑科手术,并对这项国内首创技术进行了全方位大力支持。
首先是脑梗
张女士右侧大脑中动脉M1长节段重度狭窄合并M2分支狭窄,经强化内科治疗脑梗塞仍反复发作,介入治疗难度大,风险高,支架远期效果不好,只有进行颅内外血管重建,改善脑缺血,才有可能降低严重脑梗塞的风险。
要想疏通脑内闭塞血管,进行颅内外血流重建,首先要手工剥脱血管斑块,这可谓是“逢山开路”。可是M2段位于大脑外侧裂深部,手术操作空间狭小,操作空间只有成人的手指般大。
此外,大脑中动脉血管直径不足3毫米,要完整剥脱斑块、缝合血管,要在显微镜下放大十几倍的情况下进行血管显微手术,对显微手术器械、医生显微操作技术等要求很高,堪比在鸡蛋壳上雕花。
然后将头皮动脉血管分离出来,接到颅内与大脑中动脉M2进行吻合,也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
其次是脑动脉瘤
这种病号称脑内的不定时炸弹,破裂随时危及生命。
患者右侧大脑中动脉M1分叉多发动脉瘤,其分叉口位置及远近端血管都有重度狭窄病变,不利于介入支架放置展开,只能开颅进行夹闭,实现“堵”的效果。
关闭一处,就要连通一处,这意味着还要“遇水架桥”,在大脑中动脉远端架起一座全新的“血运”桥梁。
作为已经在临床工作20余年、经验丰富的医生,主刀医生张广林在2019年完成大脑中动脉M3段粥样斑块剥脱及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创下当时的全国首例。这一次在脑血管位置更深的大脑中动脉M2段动刀,难度倍增。
经过认真筹备,6月25日,张广林、主治医生常晓赞、王磊,住院医师孔令华等医护人员为张女士施行了“右侧大脑中动脉M2斑块剥脱+颞浅动脉(STA-M2)血管搭桥+大脑中动脉M1分叉多发动脉瘤夹闭术”,一台手术完成3项高难度操作,再次创下全国首例。
术后张女士恢复良好,就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张广林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第四军医大学神经外科学博士。师从我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高国栋、赵振伟教授,在军队及地方从事脑血管病的介入及显微手术治疗20余年。2007年在河南较早开展了烟雾病、脑血管狭窄、动脉瘤开颅及介入手术,完成高流量颅内外血管搭桥治疗巨大脑动脉瘤,是我省为数不多的熟练掌握脑血管病复合手术专家之一。2019年11月开展了国内首例大脑中动脉M3斑块剥脱及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烟雾病手术病例超1000例,居国内先进水平。目前神外脑血管病(烟雾病、脑出血、脑动脉瘤、脑血管狭窄、脑肿瘤等),年III级以上手术量超过700例,手术成功率达95%以上。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