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查分第二天脑出血进ICU,你可知脑卒中是我国成年人致死和致残首因

2022
07/21

+
分享
评论
医学中文网
A-
A+

预防:有一个健康生活方式

7月18日,新闻报道了山东菏泽一名高考生在查知自己高考超常发挥,超本科线30多分的第二天,突发脑出血,住进了ICU,并且在接受两次开颅手术、截至新闻报道当天20余日后,仍未苏醒。我们祝愿年轻的学子早日康复同时,来了解一下脑出血是什么,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发病?应该怎么预防、识别和治疗。

脑卒中是什么

脑卒中,通常指一大类急性脑血管疾病,可简单分为出血性脑卒中(脑溢血)和缺血性卒中(脑梗死)。“粗略估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左右,出血性脑卒中约占20%。”北京医院神经外科首席专家王大明教授说。  

今年9月份,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2021年版)》指出,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的趋势。目前,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居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同时是单病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  

王大明教授表示,我国脑卒中呈现明显的“四高”特点,即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临床观察,约有50~70%的患者会出现复发情况。”脑卒中一旦发生,就会对脑部造成损害,脑卒中的后遗症包括运动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等,给患者及家人带来了极大负担。 但是,脑卒中并非“卒”不及防,其可防可控。对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可以明显降低脑卒中发病率与复发率。  

预防:有一个健康生活方式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与不可干预两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病、吸烟喝酒、不合理膳食、超重或肥胖等。不可干预因素包括:年龄、家族遗传史等。王大明教授指出,年龄40岁以上,并伴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尤其要注意预防脑卒中。

预防脑卒中,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应注意:

1.清淡饮食;

2.适度增强运动锻炼;

3.克服不良习惯,如戒烟酒、避免久坐等;

4.防止过度劳累;

5.注意天气变化;

6.保持情绪稳定;

7.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问题早防早治等等。

同时,有相关疾病的患者应重点注意:

通过合理健康的管理方式将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指标控制在正常或适宜的范围内;房颤或有其他心脏疾病患者,应控制心脏病相关危险因素,并且应定期到医院复诊。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有效地防治脑卒中。

识别:牢记“FAST”口诀

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今年的主题是“警惕卒中症状,尽早识别救治”。快速判断症状是脑卒中救治的第一步,也是赢得抢救时间的关键。为了便于大家快速识别卒中症状,王大明教授介绍了“FAST口诀”。

FAST口诀    

F(Face脸)

指面部表情,口歪眼斜,是脑中风发作的重要表现。

A(Arm手臂)

如果患者无法顺利举起单手或双手,或者单手或双手无力、麻木而动弹不得,都是脑卒中早期发作非常重要的迹象。

S(Speech语言)

患者说不出话,或者说话含糊不清,是卒中重要标志。

T(Time时间)

时间就是生命,一旦出现以上突发症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送至附近有卒中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治疗:介入治疗方法多

目前,针对脑卒中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多种手段。其中,介入治疗方式由于创伤小、操作便捷、疗效可靠、预后较好等特点且发展迅速而被广泛应用。

“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这些年来发展非常迅速,使越来越多的患者获益。”王大明教授指出,对于大血管闭塞性急性脑卒中,现在是采用介入取栓治疗,在脑血管造影的监视下,通过血管内介入技术,使用特殊装置,如可回收支架或血栓抽吸系统,祛除血栓,以达到血管再通的目的。对于有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有过中小卒中,甚至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患者有严重的脑供血动脉狭窄,为了防止脑卒中发作或复发,可采取介入治疗。常见的是狭窄动脉球囊扩张、血管内支架置入术。通过介入技术把狭窄的动脉扩开,血液得以通畅,然后再放置支架支撑狭窄部位,从而达到预防脑梗塞的目的。

目前机械取栓术已成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首选血管内治疗方法。2018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也将支架取栓作为最高级别推荐,如Solitaire取栓支架技术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出血性脑卒中发病案例中约有60~70%是由动脉瘤引起的,最常用的介入治疗器械包括弹簧圈、支架、血流转向装置(俗称密网支架)等。

据了解,近日美敦力宣布将在即将开幕的第四届进博会上展示的60多项创新技术,其中,全球首款直接定位支架有效工作段的取栓支架受到广泛关注。

此外,最重要的是,脑卒中的治疗可谓与时间赛跑,越早送医治疗,预后效果越好。因此,当患者出现相关症状时,须尽快就医。

参考文献:

① 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2021年版),国家卫健委

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健康时报

声明: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不代表本微信公众号立场。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  

END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患者,脑卒中,介入,支架,治疗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