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是走路姿势丑,没想到却是人体的“桥”塌了
今年10岁的天天 走路姿势非常奇怪 整个足部呈现外八字 起初她父母觉得 可能是走路姿势异常而已 只是口头叮嘱小朋友注意一点
没想到一年过去了,天天的这种异常姿势不仅没有改善,甚至走路时出现了足部内外侧的疼痛,整个脚底呈现一种塌下来的感觉。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天天妈妈赶紧带着小朋友来到了我院运动关节科蒋逸秋医生的专家门诊。
蒋主任在查看过天天的足部情况后,给出了“扁平足”的诊断,并告知天天妈妈,这是一种足部畸形,是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孩子这么小,就要手术遭罪了,能不能保守治疗,或者过几年等大一点,成年了再接受手术”?孩子父母提出了疑问。专家表示,扁平足又称平足症,指足弓低平或消失,患足外翻,站立、行走的时候足弓塌陷,引起足部疼痛的一种畸形,很多平足者特别是儿童平足没有症状,也不需要治疗,但如果已经出现明显的足外翻或者疼痛情况,那就建议手术治疗,而且越早手术干预,效果越好。
“仅仅需要一个小小的距下关节制动器,就可以把足弓再次撑起来。”蒋逸秋说,“天天这个年龄的小朋友,正是这项手术的最佳适应年龄,手术切口也仅仅只有一厘米长,效果也比较有保障”。
在经过专家的悉心解释后,天天的父母很快明白了手术的必要性,也放下心理负担,立即预约了住院手术治疗,在完善术前检查后,运动关节科主任桂鉴超、蒋逸秋团队为天天实施了平足畸形矫正及距下关节制动器置入术,术中利用合适型号的距下关节制动器,为天天重塑了足弓,取得显著效果。
蒋逸秋介绍,足弓是人类脚的重要结构,足弓就像是人体的一座拱形桥,使足部富有弹性,可以缓冲足部的冲击力量,承受住人体的重量。由于某些因素,人体的足弓低平或消失,则可能引起足部疼痛,这就是扁平足。
蒋逸秋提醒很多家长错误认为 小朋友仅仅是走路姿势问题
殊不知,足弓对于人体力学承重的重要性,而很多家长顾虑孩子太小,希望过几年再来手术,恰恰和当下的平足治疗原则相违背,早期出现的无疼痛的平足,确实可以通过支具、辅具,比如矫形鞋垫帮助生长足弓。但如果到10岁以后足弓仍然有非常明显的问题,通过矫形鞋垫无法完全缓解症状,这些就需要通过手术干预,进行重塑足弓,而随着小朋友的生长发育,距下关节制动器的效果会出现折扣,甚至反而会引起疼痛。
所以,遇到扁平足 一定要寻求正规的 足踝外科医师就诊 也不能过于恐惧手术 以免延误治疗 影响孩子的健康
专家简介
蒋逸秋
南京市第一医院 运动关节科副主任 医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对象、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省“十三五科教强卫工程”医学青年人才。擅长关节运动损伤的精准治疗,足踝疾病和关节疾病的微创治疗 。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