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隔缺损的微创治疗
房间隔缺损简称房缺,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儿童期大多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有“易感冒”症状。随着年龄增长症状逐渐明显,主要表现为活动量增加时胸闷或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心律失常,三尖瓣关闭不全,甚至右心功能衰竭。晚期可发展为重度肺动脉高压,出现紫绀称为艾森曼格综合征。房缺如早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疾病,延误治疗可能会丧失手术机会。
治疗方法
01房缺封堵手术
通常适合于房缺直径不超过3cm,房缺周围有足够边缘的患者。经腹股沟(即大腿根部)穿刺股静脉,通过导丝将封堵器送入心脏,封堵房缺。封堵器的形状类似于一把伞,由记忆金属作骨架(图1),收在导管中送入心脏缺损处释放(图2)。没有手术切口,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封堵手术可以在X线透视下完成,也可以在心超引导下完成,避免了辐射。大部分房缺都可以采用此方法治愈,卵圆孔未闭也可以采用此方法。
「图1」
「图2」
02微创房缺修补术
对于房缺太大或无边缘不适合房缺封堵手术的患者,可采用右胸肋间约5cm的切口,女性患者可采用隐蔽的乳缘下切口(图3),用自体心包补片或牛心包补片修补房缺(图4)。类似于给一件破损的衣服打一个补丁。
「图3」
「图4」
03正中小切口房缺修补术
对于合并有其它畸形,不适合上述两种方法的患者,可采用正中小切口修补房缺(图5),同时修复合并的畸形或病变。
「图5」
作者简介
潘荪 副主任医师
擅长瓣膜病微创修复与置换,冠心病不停跳搭桥,房缺微创修补,成人复杂先心病纠治,心脏肿瘤与大血管病的外科治疗等。
1998年本科毕业于原上海医科大学,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07年赴台湾台大医院访问学习治疗危重病人的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2015年在全国心胸血管外科年会上获得心外科技能大赛瓣膜组第一名。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4篇。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主动脉夹层的分子发病机制。
来源:中山医院心血管外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