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再看一个非小细胞肺癌EGFR抑制剂的“头对头”试验:阿法替尼vs吉非替尼

2022-07-19 21:00

第一代EGFR抑制剂和第二代EGFR抑制剂,这两者之间有差别吗?

确诊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首先用什么药?耐药后再用什么药?

不久前,我们在《确诊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首先用什么药?耐药后再用什么药?一起来读读指南吧!》这篇文章当中,针对这个问题做了非常详细的解读。

但在文章当中,还留下了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第一代EGFR抑制剂和第二代EGFR抑制剂,这两者之间有差别吗?

这一次,基因药物汇为大家补充一项第一代EGFR抑制剂吉非替尼与第二代EGFR抑制剂阿法替尼的“头对头”临床试验。

阿法替尼 vs 吉非替尼

阿法替尼属于第二代EGFR抑制剂,与第一代药物(如吉非替尼)不同,阿法替尼与靶标的结合方式为不可逆结合,因此有望在疗效上占据一些优势。这款药物属于泛HER抑制剂(泛ErbB抑制剂),对于EGFR(HER1)、HER2、HER4均有抑制效果。

LUX-Lung 7试验为一项阿法替尼与吉非替尼的“头对头”临床试验,分析了这两款药物一线治疗晚期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

试验主要关注了无进展生存期、治疗失败时间(即患者结束这一线治疗、使用下一线方案治疗的时间)、缓解率、安全性以及针对各类突变亚型患者的亚组分析结果。

1

两种方案,患者生存期有差别吗?

36381658187515795  

仅看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数据的话,阿法替尼的11.0个月和吉非替尼的10.9个月差别并不大,中位治疗失败时间的13.7个月和11.5个月,以及中位总生存期的27.9个月与25.0个月之间,也没有非常明显的差异。

但从12个月(47.5% vs 41.3%)、18个月(27.3% vs 15.2%)、24个月(17.6% vs 7.6%)无进展生存率的数据上分析,阿法替尼为更多的患者带来了更长久的缓解,这与第二代EGFR抑制剂与靶标不可逆地结合、第一代EGFR抑制剂与靶标可逆结合的特点是相吻合的。

2

两种方案,患者缓解率有差别吗?

14341658187515977  

从缓解率的角度来说,阿法替尼的整体缓解率更高(70% vs 56%)。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临床部分缓解这一数据上,即患者所有靶病灶最大经之和缩小比例在30%或以上、但未能达到完全缓解的患者。

而在肿瘤缩小的比例方面,两种治疗方案的效果比较相似,阿法替尼治疗和吉非替尼治疗的患者,肿瘤缩小比例≥50%的患者分别占44%和36%。

3

不同亚型,疗效有差别吗?

66471658187516077  

接受治疗的患者主要分为Leu858ArgExon 19 deletion两个突变亚型,两个亚型的患者接受两种方案治疗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与整体数据一致,差别不大(10.9个月 vs 10.8个月;12.7个月 vs 11.0个月),且整体缓解率之间的差异与整体数据也类似(66% vs 42%;73% vs 66%)。

4

两种方案,安全性有差别吗?

接受阿法替尼和吉非替尼治疗的患者,3级或以上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7%和52%,整体差别不大。

而在与治疗相关的3级或以上不良事件方面,两种治疗方案的不良事件类型有一些差别。其中阿法替尼治疗最常见不良事件包括腹泻(13%)、皮疹/痤疮(9%)、疲劳(6%),而吉非替尼治疗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则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9%)和皮疹/痤疮(3%)。

在严重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阿法替尼治疗为11%,其中最常见的是腹泻(6%);吉非替尼为4%,其中最常见的包括间质性肺病(3%)和腹泻(1%)。

此外,接受阿法替尼治疗的患者中无治疗相关死亡时间,吉非替尼治疗的患者中1例死亡,为药物相关的肝肾功能衰竭。

整体来说,两种治疗方案的安全性与两类药物的特点也是一致的。作为第二代EGFR抑制剂,阿法替尼与靶标的结合为不可逆结合,在达到更高疗效、更长持续时间的同时,也会将这种抑制效果长期作用于更多的正常细胞上,导致了偏高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5

两种方案,患者体验是否舒适?

11401658187516182  

患者自身的感受也是评估一款药物实际应用效果重要的指标。根据分析,接受两种方案治疗的患者,EQ-5D和EQ-VAS两种评分的改善程度差别并不大(不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仅从数值来看,接受吉非替尼治疗的患者可能感受稍好,但并不具备太高的参考价值。

6

治疗持续时间够久吗?后续治疗是否顺利?

53721658187516273  

从治疗持续时间来看,阿法替尼治疗的患者中位治疗持续时间为13.7个月,而吉非替尼治疗为11.5个月。

接受阿法替尼治疗的患者中,42%在治疗过程中降低了剂量,其中13%的患者多次降低治疗剂量;而接受吉非替尼治疗的患者仅有2%的患者降低了治疗剂量。

在停药后接受后续治疗的患者比例方面,接受阿法替尼治疗的患者为75%,其中43%的患者接受了后线靶向治疗;接受吉非替尼治疗的患者为81%,其中52%的患者接受了后线靶向治疗。

本文由基因药物汇作者医学部Erica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非小细胞肺癌,吉非替尼,EGFR,阿法替尼,抑制剂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