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了肺结节病变,就能够筛查出更多的早期肺癌,为肺癌的“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及提高肺癌的治疗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近些年来随着我们大家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预防自我意识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得到广泛应用,积极主动体检的人越来越多,而在2020年至今新型冠状病毒流行,CT做为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主要的进行排查手段,发现了大量的肺部结节病变。
肺结节就是肺组织上的结节状病灶。在临床上,肺部病灶大于3厘米的称为肺肿物。
肺结节在医学临床上被定义为:肺组织内直径小于或等于3厘米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病灶,影像学检查(包括胸部透视、胸部X线片、胸部CT、胸部磁共振MRI、PET-CT等)表现为密度增高的阴影,周围为含气肺组织所包绕的肺部病变,可单发或多发,边界清晰或不清晰的病灶。一般无肺不张、肺门增大或胸腔积液的表现。
临床上,将结节直径大于1厘米、小于或等于3厘米的孤立性肺结节称为典型孤立性肺结节(SPN);对于小于1厘米的肺结节称为小结节,5毫米以下的结节称为微结节。
由于结节的大小与肺结节的良恶性密切相关,肺结节直径越大,恶性机率越高,因此对典型孤立性肺结节(圆形或类圆形的结节)的临床处理更为积极,而对小结节则以影像学上表现来判断良恶性,从而决定处理策略。对小结节,特别是纯毛玻璃结节,由于缺乏肺癌的特异性标志物检测,临床取材活检困难,则以定期观察影像学的变化为主要处理策略。
所以,在临床工作中一旦发现肺结节,需要对肺结节的良恶性进行鉴别,以便指导进一步的治疗。
针对肺结节的早筛,穿刺活检和PET-CT对肺小结节没有优势,而气管镜不仅有局限性还贵,除了以 上三种方式外,鉴别肺结节良恶性,还有一种无创无辐射的鉴别方式,那就是CAC检测:
它采用美国最权威肿瘤机构MD Anderson癌症中心专利技术,与传统方法相比,对早期肺癌、甚至是 <10mm的小结节均有很高的准确度;与肺癌生物标志物、CT影像联合分析,可以将肺癌早诊的敏感性提升 至99%,特异性达到95%,特别适合不想进行气管镜或穿刺活检的肺结节人群。
如果你也有未进行良恶性鉴别的肺结节,不妨试一下!
肯定地说,肺结节不是正常的肺组织,但也不一定是肺肿瘤,特别是小结节,肺结节≠肺癌。
由于肺结节有良性和恶性,因此,早期发现肺结节,可以做到肺癌的早诊早治。目前中、晚期肺癌术后的五年生存率大约15%,而据研究,早期肺癌的术后五年生存达到了60~90%以上,特别是筛查发现的小结节肺癌病变,五年生存率达到了95%以上。
所以,发现了肺结节病变,就能够筛查出更多的早期肺癌,为肺癌的“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及提高肺癌的治疗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文章来源:ECS早癌筛查中心
【文中图片均已获版权方授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