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天,戴口罩闷出痘痘咋办?
浙大二院徐峰课题组
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高影响力研究论文
近日,浙大二院徐峰课题组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和《Biomaterials》国际权威期刊连续发表重要论文,揭示感染性皮肤伤口无瘢痕愈合、糖尿病皮肤创面护理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1:
含有群体感应抑制剂的ROS响应性水凝胶促进感染性皮肤伤口无瘢痕愈合
金黄色葡萄球菌 (S. aureus) 是导致皮肤感染的最常见病原体,具有高耐药性和强毒力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更是严重阻碍了感染性皮肤伤口的治疗。同时,皮肤伤口部位活性氧 (ROS) 的过度表达也会加剧炎症,导致愈合缓慢和严重的疤痕。
我院感染性疾病科徐峰教授团队与浙江大学高分子系高长有教授团队合作在国际生物材料领域权威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中科院1区TOP期刊,2022年IF: 16.744) 发表题为“A ROS-scavenging hydrogel loaded with bacterial quorum sensing inhibitor hyperbranched poly-L-lysine promotes the wound scar-free healing of infected skin in vivo” 的原创研究论文。
通过交联聚(乙二醇)甲基醚甲基丙烯酸酯(PEGMA)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的合成共聚物[聚(PEGMA-co-GMA),缩写为PPG],可以方便地合成ROS清除水凝胶。研究显示,ROS反应性水凝胶用于治疗MRSA感染的全层皮肤缺损,有望通过在体内杀死细菌、抑制炎症和促进血管形成,实现快速恢复而不会留下明显的疤痕。
研究成果2:
纳米酶复合超支化聚赖氨酸制备抗菌抗氧化促O2和NO生成的多功能水凝胶用于糖尿病皮肤创面的护理
高血糖会对免疫细胞造成长期的压力,导致患者长期处于全身性炎症中。由于免疫细胞受压后功能不全,糖尿病患者的皮肤创面更易受细菌感染,并引发一系列反应,包括细菌生物膜形成、活性氧(ROS)过度表达、组织乏氧、一氧化氮(NO)合成受阻等,最终发展成慢性炎症,阻碍创面的有序愈合。
徐峰教授团队与浙江大学高分子系高长有教授团队合作,于2022年7月在国际生物材料领域权威期刊《Biomaterials》(中科院1区TOP期刊,2022年IF: 15.304) 发表题为“Promoting the healing of infected diabetic wound by an anti-bacterial and nano-enzyme-containing hydrogel with inflammation-suppressing, ROS-scavenging, oxygen and nitric oxide-generating properties” 的原创研究论文。
本文构筑了一种基于对细菌群体感应有抑制作用的超支化聚赖氨酸(HBPL)与二氧化锰(MnO2)纳米片的复合抗菌抗氧化材料,并与poly(PEGMA-co-GMA-co-AAm) (PPGA)聚合物交联,制备多功能可注射水凝胶敷料,用于糖尿病感染创面的治疗。研究显示,该水凝胶可最终促进糖尿病创面的有序愈合,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与转化前景,为糖尿病创面诊疗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和思路。
两篇论文的第一作者为浙大二院感染科博士研究生卢惠丹和浙江大学高分子系博士后涂辰兮,通讯作者为浙大二院感染科徐峰教授和浙大高分子系高长有教授。
第一作者
卢惠丹
浙大二院感染科2019级博士生,2022级临床博士后
通讯作者
徐峰
浙大二院感染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致力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和转化医学研究。在疑难重症感染性疾病诊治、发热待查病因诊断以及抗菌素合理应用等方面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在国际权威SCI期刊发表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70多篇,总IF 约600。担任Bone Res、J Transl Med、Clin Respir J杂志编委。
团队诚聘
浙大二院徐峰教授团队因工作需要,公开招聘科研助理和博士后,诚挚欢迎相关背景的优秀青年学者加盟(联系邮箱:xufeng99@zju.edu.cn)。
心脏大血管外科
微创心脏外科手术
能有效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心脏瓣膜病是心脏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全世界患病人数超过2亿人,在我国约有2500万人罹患心脏瓣膜病,特别是在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超过10%,外科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但存在切口长,创伤偏大等情况。
美国罗格斯大学心外科团队最近在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STS)官方杂志《胸外科年鉴》上发表论著文章(Ann Thorac Surg 2022;114:91-7),认为微创心脏外科手术能提供常规正中切口心脏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并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治疗费用明显降低,术后康复明显加快。
浙大二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在浙江省内率先并常规开展微创胸腔镜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手术以及先心房缺修补手术等,为广大心脏瓣膜病患者提供精准心脏外科手术,并提供有温度的围术期快速康复。
解读人
陶开宇
浙大二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华西心胸外科学博士、浙江省医学会科普分会青年委员
擅长常见心脏疾病的外科治疗,特别是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的微创外科手术治疗。
主持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以第一作者在《JTCVS》《ATS》《ICVTS》《JCS》等权威心脏外科专业杂志上发表SCI文章10余篇。
心脏大血管外科
“一站式”杂交全弓手术
A型主动脉夹层高危患者的希望
A型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极其凶险的心脏大血管疾病,起病急骤,病死率高,未经治疗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48小时内死亡率超过50%,1月内死亡率超过90%。
目前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金标准仍是“升主动脉置换+全弓置换+象鼻支架置入”,但该术式手术时间长、风险高,尤其对于高龄或手术高危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近年来杂交全弓技术逐渐引起外科医生的重视,即采用外科手术联合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技术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使手术简单化,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尤其是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发生率,尤其适合高龄患者及外科手术高危患者。
近日,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阜外医院一项回顾性研究(Front Cardiovasc Med. 2022 Jun 2;9:882783.doi: 10.3389)表明,对于高龄或外科手术高危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杂交全弓手术30天死亡率为8%,脑卒中发生率3.5%,脊髓损伤发生率3.0%,3年生存率83.1%,需要二次干预1.5%,研究结果显示杂交全弓手术早中期效果满意,为高龄或外科手术高危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提供了一种良好的备选方案。
浙大二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常规开展各类大血管手术,并且以微创为特色,于2011年在省内最早建成“一站式”心血管杂交手术室,在省内率先开展“一站式”杂交全弓手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联合钬激光原位三开窗等新技术,对高龄及外科高危患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积极探索最佳、最适合、最微创的方法,为主动脉夹层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解读人
朱贤
浙大二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治医师、心胸外科学硕士
擅长心脏大血管疾病的外科及微创治疗,特别是主动脉夹层的外科及微创介入治疗,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文章及中文核心期刊文章10余篇,专利1项,以主要作者参与省及国家级基金课题多项,参与编译成人心脏外科学第四版。
热热热!
酷暑天戴口罩
闷出一脸痘痘
怎么办?!!
浙大二院皮肤科周炯医生
来为大家支支招
广济一周第108期到这里就结束了 感谢各位读者朋友的支持
如有相关建议或意见
欢迎在下方留言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我们怀抱着
梦想和信念
默默前行
是因为我们迷恋
可以妙手回春的那一刻
审核 | 陈国忠 徐峰 董爱强
责编 | 陈丹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