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危及生命,ERCP助力化险为夷

2022-07-16 07:55   大医二院

术后当天患者腹痛、发热症状迅速缓解,血压回升,胆红素等指标逐渐改善,患者脱离生命危险,为后续治疗创造了有利条件。

病情危重,胆石团队施援手

72岁的张大爷多年前被诊断为胆总管结石,平时偶尔腹痛发作。几天前再次腹痛发作并出现寒战高热和黄疸的表现,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胆总管结石”,持续腹痛、高热39.8℃,情况非常危急。

更让人揪心的是,张大爷既往做过肠道手术,且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脑梗后遗症,活动困难。对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来说,手术解除梗阻是第一位,但由于张大爷腹部手术病史,同时伴有多种基础疾病,严重的胆道炎症,外科开腹手术风险极大。鉴于患者处于休克状态,病情危重复杂,当地医院紧急联系了大医二院肝胆胰外1科胆石症微创治疗团队。

急诊救治,ERCP化险为夷

张大爷入院后,胆石病微创治疗团队立即组织多学科讨论,张日欣副主任认为,患者高龄,有腹部手术病史、多年基础病,严重的胆道炎症、感染性休克状态导致凝血机制异常,当务之急是紧急解除患者胆道梗阻,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目前外科手术风险极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疏通胆道,阻止炎症进一步加重为首选治疗方案。

确定方案后,由张日欣、马珂歆、董兵组成的胆石症团队立即为患者进行了ERCP手术,术中见患者胆总管扩张近3cm,胆总管内大量结石堆积,团队随即实施了鼻胆管置入术。  

24421657928241698

术后当天患者腹痛、发热症状迅速缓解,血压回升,胆红素等指标逐渐改善,患者脱离生命危险,为后续治疗创造了有利条件。   

微创取石,多年顽疾祛病根 

患者病情稳定后第三天再次接受了ERCP取石术,由于患者胆管严重扩张(达2.8cm),大量碎裂的结石散布于巨大的管状空间,取石难度也是相当大。手术中针对胆道多发巨大结石这一困难情况,张日欣副主任采取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球囊扩张的方式,再用碎石网篮碎石后取石。经过不懈努力,一个多小时后,大量的胆总管结石最终被取尽。

至此,困扰张大爷多年的顽疾被成功治愈。

病情科普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是普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它常由胆总管结石、胆道蛔虫等原因引起的胆道梗阻,致使胆道化脓、胆道内压力升高,大量细菌和毒素进入血液,造成腹痛、寒战高热、黄疸、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病死率高的特点。其治疗原则是手术解除胆管梗阻、减轻胆管内压力和引流胆汁。因该病进展迅速,需在严重休克或多器官功能未发生衰竭之前就尽早采用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有两种: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十二指肠镜下ERCP取石+鼻胆管引流术。对于部分高龄、状态差、病情危重的患者,外科手术风险大,微创是最合适的方式,即十二指肠镜下ERCP取石或快速放置鼻胆管引流,快速引流胆汁,缓解病情。

ERCP技术介绍

ERCP俗称“口中取石”,在体表无任何切口,用十二指肠镜经口进入胆管开口处,将结石拉入十二指肠腔。与传统的外科手术相比,ERCP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正逐步代替部分外科手术。

目前,ERCP已成为胆道疾病、胰腺疾病、十二指肠占位性疾病重要的诊断治疗方法,根据诊断结果做出相关治疗,其治疗主要包括胆总管结石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EST)取石,壶腹部肿瘤、先天、炎症、手术等原因导致的胆道梗阻放置胆道支架,胰管结石取出、胰管支架放置等。

专家介绍

76751657928241914

张日欣,主任医师,肝胆胰外1科副主任,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2007年毕业于大连医科大学,2018年于德国奥尔登堡医院研修学习,2019年于日本国立肿瘤医院研修学习。主持辽宁省及大连市课题各一项,参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973”国家重大科题、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省市级课题多项,于SCI及国家核心期刊发表文章二十余篇,于“百佳出版社”出版外科学论著3部;多次获得辽宁省及大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及三等奖。除常规肝胆外科手术外,已独立完成4000多例ERCP手术,对于规范应用ERCP等内镜技术对于胆管结石、梗阻性黄疸、慢性胰腺炎、消化道梗阻的微创治疗经验丰富包括几十例近百岁、急性重症胆管炎、肝移植术后胆管病、LC术后胆道损伤、胰腺肿瘤切除术后胰瘘等复杂病例的内镜下治疗,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ERCP,治疗,手术,结石,胆道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