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可怕的热射病
热射病
近日,我国南方地区持续高温,最高气温甚至超过40℃,酷暑炎热,高温让“热射病”话题霸榜热搜,多地出现因热射病就医甚至死亡的病例,“热死人”已经不是一句玩笑话……
多地多人确诊热射病,已有死亡病例。
广州市某医院近两月就收治了3名热射病患者,其中一名80岁长者,因为居家通风条件有限,加上高温天气下着装依然非常严实,结果因为热射病昏迷送医,即使经过积极的医疗救治,老人最终还是不幸去世了。
高温之下,危险就在身边。家中的厨房、午睡的卧室、室内工作车间、户外作业工地……都可能成为病发现场!
0 1
作为高温杀手,热射病到底是一种什么病?
通俗的理解,热射病就是最危险、最严重的中暑。可别听说是中暑就小看它!中暑可分为三大类: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热射病是重症中暑中最严重的中暑类型,热射病的死亡率能够达到70%~80%,主要是因为人体温度调节功能失效,并伴有一些神经系统的功能损伤。
热射病如此凶险,并不是体温升高这么简单,而是会产生一系列可怕的生理反应。《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版)》中指出,热射病可能存在双通道机制:高温使人体的核心温度升高,造成对各器官系统的直接损害;高温引起的热应激、内毒素血症,引起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免疫功能紊乱,被定义为热射病“类脓毒症反应”,造成多器官功能障碍。
0 2
你属于热射病的“易感”人群吗?
热射病可分为劳力型热射病和经典型热射病。
劳力型热射病主要为有高温(高湿)环境作业或高强度体力运动经历,并出现高热、意识障碍等症状者,比如夏季参训的官兵、交警、消防员、建筑工人、环卫工人、运动员,以及疫情防控的大白,都在其列。
而经典型热射病常见于年幼者、孕妇和年老体衰者,或者有慢性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受损的个体,通常是被动暴露于热环境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
0 3
如何预防可怕的热射病?
热射病不是突然发生的,在中暑发展成热射病之前,会先经历“先兆中暑”“轻症中暑”等情况,要预防热射病,首先要避免中暑,最重要的是多喝水。可以喝水、盐水、含有钾、钠、氯等电解质的饮料,不建议喝酒精性饮料和高糖饮料。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2升水,约等于3~4瓶550ml的矿泉水。另外,可以多吃含水量比较高的蔬果,比如生菜、黄瓜、西红柿、桃子、西瓜等等,作为喝水之外的水分补充。其次是避开高温环境,尽量在室内活动,出行避开高温,做好防晒,不得不在户外作业或活动时注意个人身体状态,每小时喝2~4杯水或电解质水,及时休息。如果是驾车出行,离开停车场时切勿将儿童和宠物留在车内。
《儿科学》杂志曾发布过一项研究,结果发现:即便是在22℃的凉爽天气里、即使给车窗开条缝,车内温度也能够在1小时内达到47.2℃。
如果出现轻度中暑,比如大量出汗、头晕无力、胸闷气短、恶心心慌等症状时,一定要重视并及时处理,防止情况恶化。如果是自己出现了中暑症状,可以用以下一些措施来缓解:立即找一个阴凉处休息;补充水分,小口慢饮。在补充水分时,可加入少量盐分,这时“运动饮料”就是一个方便快捷的选择,建议挑选配料表中含有“钠”“钾”等元素的;解开领口扣子、领带等,保持周围通风,可以用扇子扇风或电扇吹风;休息后,若不好转,建议及时就医。
如果家里的老人、孩子,或者周围的朋友中暑了,可以结合现场条件,选择以下一些措施:
1、搬移:迅速将患者抬到通风、阴凉、干爽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衣服;
2、降温:可用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子扇风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有条件的也可用降温毯给予降温。当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
3、补水: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清凉饮料,如运动饮料。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
4、评估意识状态:若呼叫没有反应,呼吸、心跳停止,应及时拨打120呼救,培训过的人员可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
5、转送: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要注意,尽可能地用冰袋敷于病人颈部、腋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以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
近日广东气温持续炎热爆表,希望大家保护好自己及家人。避免高温出行,在家别舍不得开空调电扇啦!
END
文章来源 | 急诊科 吴文星
编辑 | 屈理慧
审核 | 宁习源
主办 | 南方医院宣传处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