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叶占大脑半球表面的前1/3,位于外侧裂上方和中央沟前方。
01 额叶的位置及功能
一、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额叶占大脑半球表面的前1/3,位于外侧裂上方和中央沟前方。中央沟前有与之略平行的中央前沟,两沟之间为中央前回,是大脑皮质运动区。中央前回前方从上向下有额上沟及额下沟,将额叶外侧面的其余部分分为额上回、额中回和额下回。
额叶主要功能区包括:①皮质运动区:位于额叶中央前回,支配对侧半身的随意运动;②运动前区:位于皮质运动区前方,此区受损瘫痪不明显,可出现共济失调和步态不稳等症状;③皮质侧视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司双眼同向侧视运动;④书写中枢:位于优势半球的额中回后部,与支配手部的皮质运动区相邻;⑤运动性语言中枢(Broca区):位于优势半球外侧裂上方和额下回后部交界的三角区,管理语言运动 ;⑥额叶前部:有广泛的联络纤维,与记忆、判断、抽象思维、情感和冲动行为有关。
二、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1. 外侧面 以脑梗死、肿瘤和外伤多见
(1)额极病变:以精神障碍为主,表现为记忆力和注意力减退,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缺乏始动性和内省力,思维和综合能力下降,可有欣快感或易怒。
(2)额叶中央前回病变:刺激性病变可导致对侧上、下肢或面部的抽搐 (Jackson癫痫)或继发全身性癫病发作;破坏性病变多引起单瘫 。
(3)额上回后部病变:可产生对侧上肢强握和摸索反射。强握反射是指物体触及患者病变对侧手掌时,引起手指和手掌屈曲反应,出现紧握该物不放的现象;摸索反射是指当病变对侧手掌碰触到物体时,该肢体向各方向摸索,直至抓住该物紧握不放的现象。
(4)额中回后部病变:刺激性病变引起双眼向病灶对侧凝视,破坏性病变双眼向病灶侧凝视;更后部位的病变导致书写不能(失写症)。
(5)优势侧额下回后部病变:产生运动性失语,临床表现以口语表达障碍最突出,谈话为非流利型,电报式语言,讲话费力,找词困难。
2. 内侧面 以大脑前动脉闭塞和矢状窦旁脑膜瘤多见。
后部的旁中央小叶病变可使对侧膝以下瘫痪,矢状窦旁脑膜瘤可压迫两侧下肢运动区而使其产生瘫痪,伴有尿便障碍。
3. 底面 以额叶底面的挫裂伤、嗅沟脑膜瘤和蝶骨嵴脑膜瘤较为多见。
病损主要位于额叶眶面,表现为饮食过量,胃肠蠕动过度、多尿、高热、出汗和皮肤血管扩张等症状 额叶底面肿瘤可出现同侧嗅觉缺失和视神经萎缩,对侧视乳头水肿,称为福斯特—肯尼迪综合征
02 真题演练
2013-4-6 额叶中央区(前回)胶质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
A:肢体无力
B:弱视
C:象限盲
D:命名性失语
E:失认
参考解析:
额叶中央前回病变:刺激性病变可导致对侧上、下肢或面部的抽搐 (Jackson癫痫)或继发全身性癫病发作;破坏性病变多引起单瘫。
正确答案:A
2019-1-93男,65岁。逐渐出现语速迟缓、语量减少、口语不流利和找词困难,但能理解家人和医生的指令。受损可能性最大的部位是
A:中央后回的下部
B:中央前回的上部
C:中央旁小叶的前部
D:额下回的后部
E:缘上回的上部
参考解析:
优势侧额下回后部病变:产生运动性失语,临床表现以口语表达障碍最突出,谈话为非流利型,电报式语言,讲话费力,找词困难。
正确答案:D
2016-1-93 男,45岁,右利手。因头痛和语言障碍6月余就诊。头颅MRI显示左侧中央前回底部前方有占位性病变,脑膜瘤可能性大。该患者的语言障碍最可能是
A:失写
B:失读
C:感觉性失语
D:传导性失语
E:运动性失语
参考解析:
运动性失语(Broca失语):由优势侧额下回后部(Broca区)病变引起,临床表现以口语表达障碍最突出,谈话为非流利型,电报式语言,讲话费力,找词困难。 感觉性失语(Wernicke失语):,由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 (Wernicke区)病变引起。患者能听见对方和自己说话的声音,但不能理解说话的含义。 传导性失语:临床表现为流利性口语,患者语言中有大量错词,但自身可以感知到其错误,欲纠正而显得口吃。 失写症表现为书写不能,多见于额中叶后部受损。 失读症表现为患者看不懂文字,多见于角回受损。 正确答案:E
文章来源于网络,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