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领域以服务为主的企业,能够在做好服务,同时借助资本壮大——对民营医疗行业整体,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独立血液透析中心,方兴未艾?
大约2011年时,独立于医院体系之外的第三方血液透析中心(以下简称“独立血透中心”)在国内出现,至2021年末,国内工商注册的独立血透中心有超740家,正式运营的机构数量也超过400家。
十年时间,独立血透中心,从0到5%。
实际上,国内市场有6000家左右的血透中心,但这其中95%以上都是公立医院院内的血液透析中心。
尽管发展已有十年,然而独立血透中心对于巨大的需求市场而言,仍旧是个新生事物。
2016年末,原国家卫计委颁发“67号文”,正式将独立血液透析中心作为单独的医疗机构设置存在,明确了独立血透中心的设立标准、规范,并允许社会资本参与兴办连锁化、集团化的独立血透中心。
一文搅动一池春水。
也是自那时起,《多肽链》就观测到,医改政策推波助澜之下,各种类型的“第三方检验检测医疗机构”,成为投资机构眼中最为青睐的标的,而血透中心则又是所有三方医疗机构中最被投资人看好的那一个。
的确,血透需求之旺盛,服务门槛之高,连锁化空间之大,叠加公立医院体系内的服务供给被诟病已久,似乎学习美日发展路径,“舶来”独立血透中心这个新物种,必然也会在中国登堂入室,大展拳脚。
在美国,7000多家血透机构服务57万肾透析患者;在日本,4400多家血透机构服务34万肾透析患者;
在中国,2020年末在终末期肾病需要血液透析的患者就达到了80.6万人,为全球第一,而这个患者数预计在2035年将超过300万人。
参照美日机构与患者比例(1:80左右),当前国内也需要超1万家血透中心;对应2035年300万患者,则需要37500家血透中心。
这么看,国内血透需求市场即期与远期的确都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机会。然而,还是那句话,医疗服务有其特殊性,涉及民生问题,不可能过于商业化的发展。
何况,连锁化的血透中心等三方医疗机构,要如何破局公立医院体系的强资源占有?如何在强监管和市场信任的承压之下,还能为投资人带来合理的回报?这些都是未解难题。
那么,社会资本涌动之下的独立血透中心到底会如何发展,如何定位,如何撬动市场?《多肽链》推荐阅读由“健康凯哥Pro”出品的相关文章:
下沉、前移和补充,独立透析中心体现民营医疗的三个关键词
血透市场中,近期完成4亿元E轮融资的达康医疗,与前段时间科创板上市的山外山,以及递交港交所上市申请的威高血液有所不同。
达康是连锁独立透析机构,也在拓展肾病专科医院,而另外两家则从血透相关设备和产品触达医疗服务。
山外山专业从事血液净化设备与耗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提供连锁血液透析医疗服务。根据山外山招股书,在血液净化设备市场,竞品企业有费森尤斯、贝朗、广州暨华、百特、旭化成、健帆。
在血液净化耗材市场,主要品牌则有:
同时,山外山也进入了连锁血液透析中心医疗服务市场,根据招股书,山外山已建立并稳定运行 10家血液透析中心,累计服务肾脏病患者千余人,集中在川渝地区。
威高血液则围绕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需求,打造了血液净化全产品线,产品组合全面覆盖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领域。
根据招股书,其收入主要来自血液净化产品的销售,包括血液净化设备及耗材产品。
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7月前,威高血液通过当时的附属公司山东威高医疗提供血液透析服务。于2020年7月出售该附属公司后,终止血液透析服务,以集中资源开发、生产及销售血液净化产品及其他血液净化医用耗材及设备。
根据公开数据,目前威高医疗运营四家医院,开业的独立透析中心有近100家。
一时间,透析相关产业链发生数起重大资本事件,与透析市场持续增长有关,也与资本寻求稳健且为国家政策鼓励的产业方向有关。
而透析领域以服务为主的企业,能够在做好服务(而且是以刚需的基本医疗服务),同时借助资本壮大——对民营医疗行业整体,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壹|未来在基层
美年健康研究院近期发布从体检样本中得到的数据:中国体检成年人的代表性样本的慢性肾脏病患病率为 2.9%,而在老年年龄组中这一数据更高,特别是7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约为13%。
肾脏疾病像一个“沉默杀手”,大多起病较为隐匿,早期或最初发病的几年里患者的不适症状均较为轻微,常常被忽略。待出现明显症状时往往已发展为肾脏病的终末期。
河北威县基层医生李可雷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基层患者即使体检时发现问题,比如尿蛋白,但还是有相当部分没有去积极诊治。
“因为患者起初身体并没有明显不适感,所以不引起重视。”
而年龄偏大的群众,健康理念更没有跟上。李可雷感叹,“花一百元去治疗,也不舍得花一块钱去预防。”这样的患者由于不及时就医,逐渐发展成慢性肾炎和尿毒症。
尤其是本来就有慢性病的患者,更会忽略这些问题。据统计,糖尿病平均在25年后会进展到尿毒症。
在欧美发达国家,过去几十年间,糖尿病一直以人数过半的压倒性优势作为尿毒症的最大病因。
预计在10年之后,我国的尿毒症疾病谱也将变得“发达”起来,尿毒症最大来源也将会变成糖尿病。
2016年和2017年,李可雷去县城下面的许多村里做慢病教育,“条件不好的家庭,舍不得花钱治病,最终让疾病走到了本来可以避免的严重后果”。
事实上,透析人群越来越多。根据全国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登记系统(Chinese national renal data system,以下简称CNRDS)分享的数据,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国有透析患者806759人,其中血液透析692736人,腹膜透析114023人。
按照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的比例计算,约有三分之一以上的透析患者常住在乡村,大约是26万人。
美年健康研究院提出,这些发现表明中国的肾脏疾病应该成为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尤其在南方地区。
每名血透患者的年直接治疗费用约为7.5万元,按此计算,目前我国透析治疗的市场需求约为200亿元。然而,由于血透治疗费用过高、周期长,很多患者因经济压力过大而选择放弃治疗。
据公开资料显示,而全国慢性肾病患者达到1.3亿,其中慢性肾病三期患者约有1900万,未来三四年内,这些患者极有可能发展成为晚期肾衰患者。而在目前全国约有200万终末期肾病患者中,透析治疗的患者只有30万左右,占15%。
有专家预测,到2030年,我国尿毒症患者将达到300万,目前中国内地在透患者除了治疗率不足,由于治疗不充分,也导致存活率不高。
2020年12月,日本透析医学会发布日本的5年以上透析患者占比达到52.4%,内地的5年生存率仅30%左右。
为了回答透析患者刚需需求的命题作文,一批独立透析中心开始试点。威高和达康都是其中的先行者,成为原国家卫生部独立血液透析中心牵头试点单位。
2012年,达康医疗成立。差不多同时,威高在威海地区建设首批三家血液透析中心。
2014年起,政府开始逐步降低建立独立血透中心的要求,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血液透析中心领域。
2014年3月,卫生计生委医管局发布《关于征求血液透析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意见函》,起草了血液透析中心设立的标准和管理规范。
2016年12月,国家卫计委印发《血液透析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降低准入门槛,首次鼓励血液透析中心向社区化、连锁化、集团化发展。
2017年,威高在8个省同时开工建设透析中心和肾科医院,并推广连锁标准化管理;2020年,威高的独立透析中心有近100家。达康医疗的独立透析中心也达到了60家左右。
据CNDRS统计,我国血液透析机构6000多家,大部分集中在省会城市及地级市以上城市,据报道,全国800多个县和中西部医疗资源薄弱地区的血液透析资源匮乏,无法满足基层患者需求。
同时乡村透析机构存在医护人员短缺,透析条件一般、透析质量有待提高的现象。加上乡村患者居住相对分散,透析便利性不够。
比如,2012年江西某百万人口的大县,人民医院透析室床位只有5张,许多患者都排不上床位。
2013年一家企业在该县开设了40台机器的独立血透中心,情况才得到改善。
独立透析中心下沉对于基层透析人群需求,是一个可靠的解决方案。
按照我国专家预测2030年将有300万透析患者,比现有80万患者增加220万,以平均每个中心服务100名患者计算,全国还需要新建2.2万个透析中心(室)
如果有一半中心是由社会资本投资兴建,按建设1个40台透析单元的中心1000万元(含200万1-2年运营经费)算,1.1万个中心就能为政府节省1100亿人民币的建设资金。
由于城乡透析资源差别,社会办透析中心为避免与公立医院的正面竞争,会选择到透析资源比较紧缺的县域或乡镇投资建设,弥补乡村透析资源的不足;
同时,由于透析治疗的标准化,社会办透析中心要生存和做出特色,只能在服务上下功夫,自然会带动整个行业的服务水平提升,最终使患者受益。(资料:独立透析中心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考)
|贰| 迁移
预防重于治疗
日本的慢性肾病患者由于得到及时治疗和管理,大大延缓疾病进行,获得更久寿命,并能维持正常生活,保证生活质量。
对于透析行业而言,这是一个现阶段希望达到的理想状态。
国外有一种观点,将“透析患者”这个名词改为“透析者”,因为透析患者如果管理得好,可以基本达到健康人的标准,可以进行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独立透析机构在把肾病管理的端口前移,希望做肾病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达康在2018年收购了一家妇产医院,改造成以透析为主的专科医院。如果能端口前移,不仅可以让患者少受痛苦,寿命延长,还可以节省国家医保。
“原南京军区总医院的刘志红院士,她是全国政协委员,已经提案希望能够在前端,通过普及检测发现易感人群。如果肾病患者晚进入血透一年,国家就可以少花七八万块钱,”达康董事长陈少波说。
重症尿毒症透析治疗属于医疗保障体系的门诊特殊病之一,患者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关注人群,一旦确诊就可能成为因病致贫的对象。
而血液透析中心就是为这些重点关注人群服务的医疗机构,是帮助乡村脱贫、进而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
“患者不仅要活得长,还要活得好,能够回归社会,甚至创造价值,”陈少波说。
一份西北某县医院的医生撰写的医院开设透析室的文章下,一位患者留言问,透析患者骨痛怎么办?
在北京一家三甲医院,一位尿毒症患者张先生,每周透析三次,这样的生活已经超过20年。张先生说,透析多年最大的变化就是身高明显“缩水”了,矮了十多厘米。
个头变矮、骨骼变形等,是透析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
中日友好医院肾病科血液净化中心的专家介绍,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是尿毒症的继发性疾病,可以通过甲状旁腺切除术或者服用针对性药物西那卡塞(2015年2月在大陆上市,现已纳入医保)进行治疗。
对透析人群的肾病管理,无论是从患者利益还是社会效应而极具价值。
目前有的透析中心,延伸了服务范围,不仅为患者提供透析治疗,还提供肾脏康复、建立健康档案等肾健康管理,延长患者的生命,为患者延续生命、摆脱贫困提供了真实帮助。
目前在部分社区医院,也出现了透析室。但并未改变独立透析中心的空间,市场比政府配置效率高。
|叁| 补充
集中化的时代
独立透析中心是民营医院最为精准体现对公立医院的有益补充的板块之一。面对刚需,独立透析中心的存在为患者解决了医疗资源紧缺和距离的问题。
这不会是也不应该是一门暴利的生意,但是稳健、可持续,且兼具良好的社会效应。
企业端去基层用连锁的方式开设透析中心,让透析者得到规范化、及时的透析服务,并且借助规模化和精细化效率提升,让医保控制成本,让透析者减少跋涉。
一位国资背景的投资人认为,独立透析中心的成功,可以使三方面受益:一是患者获益,更加便捷地享受医疗服务;二是帮助国家减少医保开支项目;三是投资人角度的现实考虑,他认为独立透析中心的盈利逻辑很明确。
“但这需要足够的耐心!”与透析业务利益相关的另一投资人提及,医疗服务有两个属性,公益性和盈利性。
这也是一直以来,围绕着医疗服务和医院等医疗机构的争论,如何权衡公益性和盈利性,怎么样保证好医院的收入和盈利,让其公益性可持续良性发挥出来?然而,解决方当然不应该只是产业段和资本方。
显然,对独立透析业务体现出兴趣和付诸实践的国企和国资,并非个例。
以达康医疗的本轮融资为例,由江西、江苏地方国资和知名央企乡村振兴基金分别参与。
领投机构为江西省赣江新区国资平台赣江开投,中央企业乡村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地方国资南京高科新浚跟投。
而已经与达康伴随十年的早期投资机构开物投资,也是国资背景。
国资机构的投资人谈及投资趋好时口径趋同,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是必打的两杆旗帜,而央企和国资的社会责任一再被提及,公益性也是频次极高的关键词。
山外山招股书显示,11家投资方于2022年3月-4月通过注资及股权转让完成对威高血液净化的投资,其中包括阳光人寿(国企)、东证睿坤(背后东方证券,国企)、嘉兴晨壹等。
威高血液净化招股书显示,威高采取连锁化运营模式,利用规模优势分摊了成本,有效地形成价格壁垒。
慢性肾病患者在医院透析需要花费400元/次,在威高透析中心仅为290元/次,患者每年可节省2万元左右。
虽然威高医疗已从威高血液净化拆分,但作为大型集团,威高内部的协同效应,为其降本增效及参与行业竞争必将助力不薄。
达康医疗本次完成4亿元人民币E轮融资,也是中国独立血透中心医疗服务赛道近些年最大一笔融资额。
而融资的重要目的之一,达康医疗将展开行业并购,推动连锁化、规模化和集团化发展。
“接下来两三年将是行业集中度急剧攀升的时候,头部企业更强,而且会跑出几家上市公司,”一位投资人表示。
完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