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饲技术解读
老师们,留置胃管鼻饲的病人都有哪些并发症,如何预防与处理?
解答
鼻饲是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输注食物、水分和药物,以维持病人的营养治疗的技术。这是临床最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也是每一名护理人员需要熟练掌握的临床基础技能。
下面,我们就鼻饲话题,进行解读。
目的
对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从胃管灌入流质食物,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水分和药物,以利早日康复。
适用范围
①适用于不能由口进食者,如口腔疾患、口腔手术后、食管狭窄、食管气管瘘、某些手术后或肿瘤病人;②不能张口的病人,如昏迷、破伤风、早产儿及病情危重的病人;③拒绝进食的病人。
禁忌症
上消化道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鼻腔、食管手术后以及食管癌和食管梗阻的病人。
鼻饲主要有哪些并发症,如何预防及处理?
主要有五大并发症,其预防及处理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一) 鼻、咽、食管黏膜损伤出血
1、发生原因
(1)反复插管或因患者烦躁不安自行拔除胃管损伤鼻、咽、食管黏膜。
(2)长期留置胃管对黏膜的刺激引起口、鼻黏膜糜烂及食管炎。
2、临床表现
咽部不适、疼痛、吞咽困难、鼻腔流出血性液,部分患者出现感染症状
3、预防及处理
(1)对需要长期留置胃管者选用聚氯脂或硅胶胃管,该种胃管质地软,管径小、可减少插管对黏膜的损伤。对需要手术的患者,可采取手术麻醉后插管,以减少对患者的刺激。
(2)向患者做好解释说明,取得患者的合作,操作时动作要轻稳、快捷。
(3)长期留置胃管者,应每日用石蜡油滴鼻,防止鼻腔黏膜干燥糜烂。
(4)按时更换胃管,每日两次做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湿润、清洁。
(5)鼻腔黏膜损伤引起的出血量较多时,可用冰盐水冷敷鼻部或用去甲肾上腺素浸湿的纱条填塞止血;咽部黏膜损伤可雾化吸入以减轻黏膜充血水肿;食管黏膜损伤出血可给予抑酸、保护胃黏膜药物。
(二)误吸
1、发生原因
(1)年老、体弱或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反应差,贲门括约肌松弛造成食物反流引起误吸。
(2)患者胃肠功能减弱,鼻饲速度过快,胃内容物潴留过多,腹压增高,引起食物反流导致误吸。
(3)吞咽功能障碍导致分泌物或食物误吸。
2、临床表现
鼻饲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呛咳、气喘、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咳出或经气管吸出鼻饲液。吸入性肺炎患者还可出现体温升高、咳嗽等症状。
3、预防及处理
(1)选用管径适宜的胃管,将鼻饲液匀速限速注入。
(2)昏迷患者翻身应在鼻饲前进行,以免胃受到机械性刺激导致食物反流引起误吸。
(3)对于危重患者,进行鼻饲前应先吸净气道内痰液,鼻饲前和鼻饲后取半卧位,防止食物反流导致误吸。
(4)误吸发生后,应立即停止鼻饲,取头低右侧卧位,吸出气道内误吸物,气管切开者可经气管套管内吸引;有肺部感染迹象及时使用抗生素。
(三)腹泻
1、发生原因
(1)鼻饲液量过多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
(2)鼻饲液内含脂肪过多引起脂性腹泻。
(3)鼻饲液配置过程中未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食物被细菌污染,导致肠道感染。
(4)对牛奶、豆浆不耐受者,使用部分营养液如“能全力”易引起腹泻。
2、临床表现
患者大便次数增多,部分排水样便,伴或不伴有腹痛,肠鸣音亢进。
3、预防及处理
(1)鼻饲液配置过程中防止污染,每日配制当日量,妥善保存,食物及容器每日煮沸灭菌后使用。
(2)鼻饲液温度以37~40℃最适宜,同时,注意鼻饲液的浓度、进食量及进食速度,一般浓度由低到高,进食量由少到多,进食速度由慢到快;尽量食用接近正常体液渗透压克分子(300mmol/L)的溶液。
(3)认真询问饮食史,对于饮用牛奶、豆浆等易致腹泻,胃肠功能差或从未饮用过牛奶患者要慎用含牛奶、豆浆的鼻饲液。
(4)对于肠道菌群失调者,可口服乳酸菌制剂;肠道真菌感染者,给予抗真菌药物对症治疗;严重腹泻无法控制时可暂停喂食。频繁腹泻者,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溃烂。
(四)胃出血
1、发生原因
(1)鼻饲注入食物前抽吸胃液用力过大,损伤胃黏膜导致微血管破裂。
(2)患者躁动不安,体位不断变化,胃管反复刺激引起胃黏膜损伤出血。
(3)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脑干、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胃肠血管痉挛、黏膜坏死发生神经源性溃疡而致消化道出血。
2、临床表现
轻者可从胃管内抽出少量鲜血,出血量多时呈陈旧性咖啡性血液,严重者可有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等出血性休克的表现。
3、预防及处理
(1)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预防性使用抑酸药物,鼻饲时间不宜过长。
(2)鼻饲前抽吸胃液力量要适当。
(3)牢固固定胃管,对于躁动不安的患者可遵医嘱适当使用镇静剂 。
(五)胃潴留
1、发生原因
一次鼻饲量过多或两次鼻饲间隔时间太短,胃内容物多,加之胃肠消化功能差,胃蠕动减慢,排空障碍导致食物潴留在胃内。
2、临床表现
腹胀,胃潴留量大于150ml时可抽吸出潴留液,严重者可引起胃食管反流。
3、预防及处理
(1)定时定量鼻饲,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间隔时间不少于2小时。
(2)每次鼻饲完协助患者取高枕卧位或半坐卧位,防止食物反流。
(3)病情许可的条件下鼓励患者多活动,卧床者可增加翻身次数,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并能依靠重力作用加快胃排空,预防和减轻胃潴留。
(作者:林静 单位:眉山心脑血管病医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