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药物失效后帕金森患者该何去何从?最好的治疗就是脑深部电刺激术

2022-07-15   昆明三博脑科

哪些帕金森患者适合接受DBS手术?

目前,帕金森发病早期药物治疗仍是治疗的主要核心手段,但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会出现药物疗效减退,作用持续时间缩短,症状波动、异动症、开-关和冻结现象等运动并发症。

这个时期药物治疗进入了瓶颈期,不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此时脑深部电刺激手术(DBS)因其相对无创、安全和可调控性而作为药物蜜月期后首要的选择,换句话说,就是帕金森病患者若病程超过5年,几乎都需面临是否进行DBS治疗的选择。

遗憾的是,临床上,常常会碰到帕金森病患者评估后没有手术治疗的机会,或者病情发展到晚期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丧失手术机会,也有患者手术后帕金森病震颤及僵直等症状得到改善,却由于长期的并发症影响到患者手术预后。

什么是帕金森病?得了帕金森会出现哪些症状?

帕金森病(PD)是人口老龄化过程中最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之一,具有缓慢进展,不能治愈的特点,症状分为两大类:

1、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

震 颤 :静止时明显,紧张时加重,典型表现为“搓丸样”震颤

肌强直:表现为“铅管样强直”或“齿轮样强直”

行动迟缓:表现为翻身、走路、转身动作困难

姿势平衡障碍:出现小碎步,易跌倒

2、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

睡眠觉醒障碍:失眠、日间过度嗜睡、睡觉时手脚乱动,大喊大叫等

感觉异常:嗅觉减退,闻不出味道等

面部表情僵硬:不喜言笑、表情呆滞等

自主神经障碍:如便秘、尿急、尿频、夜尿次数增多、体位性低血压等

情绪认知障碍:如记忆力减退,焦虑、抑郁等

什么是脑深部电刺激术(DBS)?

DBS又称为“脑起搏器”手术,通过立体定向技术将微电极植入患者脑内特定核团,脉冲发生器发出微电流刺激脑内核团,调节黑质纹状体通路功能,从而达到改善帕金森病症状的效果。

这种微弱的电流来源于胸前面埋藏一个小小的电脉冲发生器(俗称电池),脉冲发生器通过皮下埋藏一根延伸导线(类似"电线"),到头部放置在脑核团里面的两根类似铅笔芯粗细的电极。微电流从胸部"电池",通过皮下"电线",传导到头部"核团",进行刺激,产生作用(如图)。

帕金森病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脑深部电刺激手术,DBS技术在治疗帕金森病方面三个特点:一是可有效控制震颤、僵直、运动缓慢等运动功能症状;二是大部分患者可以减少口服药物的剂量;三是能够明显改善帕金森患者的异动、开关现象、运动波动等并发症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DBS经过30余年的发展,现今该技术已经可以用于治疗帕金森病、震颤、肌张力障碍、痴呆、癫痫、痉挛性斜颈、梅杰综合征、疼痛等多种疾病。

DBS疗效如何?会受哪些因素制约?

DBS整个手术步骤除了电极植入外均在人体皮下进行,属于神经外科微创手术,具有安全性高、疗效稳定持久可调节及可逆性的优点,术中创面小、出血量低、术后康复快。

但DBS手术也是目前神经外科手术中,操作环节细致复杂、对精度要求最高的手术。对每一个手术步骤的精确度把握要十分严格,对手术医生的专业要求非常高。

要使DBS疗效达到预期,最重要的是做到以下三要素:

1、术前的详细评估

患者在术前要经过帕金森病的专业评估测试才能确定病情的程度,这个环节对医生来说要求对帕金森病有专业的临床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2、术中精准的电极植入

DBS手术是目前神经外科手术中,对植入精准度和规范操作要求最高的手术之一。DBS所要‘瞄准’的目标是藏在大脑深部的神经核团,直径仅有几毫米,整个操作环节多达300多个,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导致手术失败,其电极植入精度不但需要医生解剖知识非常扎实,对脑影像结构及手术过程非常熟练,同时对手术设备也有极高的要求,手术机器人的加入无疑是外科治疗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技术。

3、全面的患者术后综合管理(包括脑起搏器程控,药物调整,心理调整,康复运动等)

手术结束后,医生除了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外,还要对脑起搏器有专业的产品知识,这样结合患者的症状和产品专业知识才能及时调整参数,将脑起搏器发挥到最佳的效果。

另外,多学科医生协调合作,后期通过术后程控+手术医生+内科医生三方协调合作,才能准确地调整药物服用量,结合脑起搏器将病情控制到最佳范围。

昆明三博脑科医院自建院起,就开展DBS植入手术,尤其是自2020年引进手术机器人后,更是在原有DBS可调、可逆基础上,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相关不适,进一步提高靶点植入精准度,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精准管理帕金森的关键方法,切实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避免陷入“身心困境”。

哪些帕金森患者适合接受DBS手术?

我们一直提醒,植入脑起搏器的时间节点讲究恰到好处,不宜过早或过晚。因为发病早期症状相对较轻,且对药物反应良好,同时原发帕金森病人的诊治需要长期随访,明确诊断可保证手术疗效,过早“踩刹车”未必理想;同样,伴随年龄的增加和疾病的演进,患者的心肺功能及一般状况越来越差,且后期易产生痴呆及精神类症状,无形中加大手术风险,并可能错过最佳手术时机,不要等到出现严重并发症,痴呆无法配合,年龄大无法耐受手术的时候,就错失了治疗机会。

手术时机:

1、病程:原则上,病程≥5年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

2、病情严重程度:有“开关”现象的症状波动患者,关期的H-Y分期为2.5-4.0期可以考虑手术。(“开关”现象是指在药物治疗初期效果会非常好,但随着服药时间的增长,药物治疗的效果会大幅下降,控制效果五六小时降至一两个小时)

3、年龄:通常<75岁,一些身体状况条件良好,评估没有心、脑血管风险的病人,可放宽到80岁手术。

手术适应症:

1、明确的原发性帕金森病诊断,对复方左旋多巴反应良好

2、药物疗效以显著减退,或出现明显的运动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3、出现不能耐受的药物不良反应,影响到药物疗效

4、存在药物无法控制的震颤

手术禁忌症:

1、有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

2、有严重焦虑、抑郁、精神分裂等精神类疾病

3、有医学共存疾病影响手术或生存期

免责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文章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健康科普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代替个人医学诊断和治疗,个人的医学问题请到院咨询医生。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刺激术,帕金森,DBS,起搏器,并发症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