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共识丨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专家共识(2020)(下)
来源:麻醉课堂
01
常见消化内镜诊疗的镇静/麻醉
常见消化内镜诊疗包括胃镜、结肠镜、小肠镜、EUS、ERCP、EMR、ESD、POEM等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各项具体内镜操作不同,对镇静及麻醉的要求也不同。
(一)胃镜一般诊疗的镇静/麻醉
常用药物:丙泊酚与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
(二)结肠镜诊疗的镇静/麻醉
操作时间较长,刺激较强,尤其肠管注气及被牵拉可引起恶心、疼痛,甚至肠袢或肠痉挛等。
常用深度镇静:丙泊酚、咪达唑仑、芬太尼或舒芬太尼;
镇静/麻醉下肠管松弛、患者疼痛反应消失也使肠穿孔和出血的可能增加。
(三)小肠镜的镇静/麻醉
检查时间较长,通常在30min~2h左右;
经口途径时,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经肛途径时,先行普通胃镜检查了解上消化道的食物潴留情况,如果有肠梗阻或胃内有大量液体潴留,应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四)EUS的镇静/麻醉
超声胃镜时间较长,需在病变部位注入较多水,增加了患者呛咳、误吸的风险。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A)要求胃肠道蠕动减弱,以便穿刺针定位,提高穿刺准确性与活检阳性率。
采用深度镇静/麻醉,患者应处于头高足低位,内镜医师控制注水量及速度,并及时吸除水,并遵循操作最少、时间最短的原则。
食管EUS,需要麻醉时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五)ERCP的镇静/麻醉
患者多为老年,合并症多;操作过程中患者侧俯卧或俯卧位,操作时间较长,刺激较强,应当给予充分镇静。ERCP的镇静/麻醉风险更大。
ERCP采用:深度镇静或者常规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实施非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注意气道安全,呼吸抑制,神经反射。
(六) 其他消化内镜的镇静/麻醉
内镜下介入治疗主要包括息肉与平滑肌瘤的摘除、上消化道内异物的取出、食管白斑和Barrett食管的内镜治疗、ESD、EMR、POEM等。
常需要在深度镇静/麻醉下或者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根据不同治疗需要选择不同麻醉方式。
0 2
特殊人群消化内镜的镇静/麻醉
1.心脏病患者
镇静/麻醉下消化内镜诊疗有再次诱发或加重原有心脏疾病的风险。
三个月内曾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应尽量避免。
镇静/麻醉的基本要求:保障心肌的氧供与氧耗平衡,包括保证充分的镇静镇痛、维护循环状态稳定、维持接近正常的血容量和适度的通气。
2.高血压病患者
除急诊外,一般应在高血压得到控制后进行,血压在≤180/110 mmHg。持续服用降压药至内镜诊疗当日,镇静/麻醉期间血压波动幅度不超过基础水平的20%为宜。
3.肥胖及OSA患者
仔细评估患者肥胖及其程度,明确是否为OSA,是否为困难气道。
病态肥胖以及OSA患者必须由经验丰富的麻醉科医师实施镇静/麻醉,并备有随时可用的气道管理设备。
4.肝功能异常患者
药物用量应酌减,大量腹水可影响患者呼吸。
5.老年患者
老年人药代与药效动力学的改变以对药物的反应性增高,镇静/麻醉药物的种类及剂量均应认真斟酌。
老年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可以选择依托咪酯替代丙泊酚或者配伍丙泊酚,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必要时及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干预;单独应用依托咪酯,应预先静脉注射适量麻醉性镇痛药,以防止肌震颤。
老年患者颞下颌关节易脱位,注意及时发现,及早复位。
6.儿童:注意患儿牙齿、扁桃腺及心肺功能情况等。
氯胺酮以及右旋氯胺酮是儿童消化内镜常用的麻醉药物,但可引起口咽部分泌物增加、喉痉挛,甚至呼吸暂停,应加强监测。
丙泊酚或丙泊酚复合芬太尼也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儿童消化内镜诊疗。
7.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胎儿对于母体缺氧及低血压尤其敏感,母体过度镇静导致的低血压、低通气可造成胎儿缺氧,甚至胎儿死亡。
苯二氮卓类药物为FDA分级D级药物。早孕期(最初3个月)持续应用地西泮可导致胎儿腭裂,而早孕期后应用则可能导致神经行为学障碍。因此,地西泮不应用于妊娠妇女的镇静。
咪达唑仑也为D类药物,但无导致先天性异常的报道。但在早孕期应尽量避免使用。
0 3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一)呼吸抑制
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幅度以及有无反常呼吸。
舌后坠引起的气道梗阻,应行托下颌手法,必要时放置口咽或鼻咽通气管;如果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低于85%,应立即处理。
可通过大声询问和压眶刺激患者,措施无效应给予辅助或控制呼吸。
(二)反流与误吸
排查反流与误吸风险高风险人群
处理:
立即退出内镜并沿途吸引,尤其口咽部;
同时立即使患者处于头低足高位,并改为右侧卧位,因受累的多为左侧肺叶,如此可保持左侧肺有效的通气和引流;
必要时应及时行气管内插管,在纤维支气管镜明视下吸尽气管内误吸液体及异物,行机械通气,纠正低氧血症;
(三)血压下降
处理:
输液或加快输液速度,去氧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
窦性心动过缓合并低血压,麻黄碱;
对于操作时间较长、深度镇静/麻醉的患者应常规预防性补充液体;
(四)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一般无需处理;
心率小于50次/分,静脉注射阿托品;
肠镜检查时突发窦性心动过缓,应考虑副交感神经兴奋所致,及时提醒内镜医师及时解袢,必要时中止操作;
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处理。
(五)心肌缺血
消化内镜操作无论是否采取镇静/麻醉均可能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
在内镜操作过程中吸氧可以显著减少ST段压低;
加强监测,维持良好的心肌氧供与氧耗;
(六)坠床
坠床是消化内镜镇静/麻醉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严密监护,并始终妥善固定与保护患者是防止坠床的关键;
(七)其他内镜诊疗并发症
消化道黏膜擦伤或撕裂,消化道穿孔,气胸,气腹等。
在内镜操作过程中,需要内镜医师与麻醉科医师积极有效地配合,沟通,共同完成诊疗操作。
04
消化内镜镇静/麻醉的安全管理及注意事项
1.镇静/麻醉前认真访视患者,尽量排除安全隐患,保障患者安全,同时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使其更好地配合镇静/麻醉,完善知情告知相关文件。
2.镇静/麻醉中须保障静脉通畅,做好呼吸和循环的监护和管理。
3.镇静/麻醉后复苏时应密切观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神志状态,严格掌握患者离院标准,并保证医护人员在场,以避免患者出现坠床、摔伤等意外。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