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涂片外观为棕褐色或棕黑色,油镜下为可见颗粒状或块状棕黄色或棕黑色颗粒时,极度提示为黑色素瘤。
病例介绍
患者情况:
患者女,61岁。7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发热,左侧鼻腔出血、鼻塞,流黄色或黑色鼻涕,无头痛,无面部疼痛、麻木,于当地医院对症治疗后发热、鼻腔出血好转,2个月前于山西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诊断左侧鼻腔肿物,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回报:恶性小细胞肿瘤,免疫组化倾向: 01 浆细胞肿瘤 02 恶性黑色素瘤 ,建议到上级医院会诊。 后到我院就诊,病理科会诊:左侧鼻腔恶性肿瘤,形态上考虑髓外浆细胞瘤。鼻窦CT示:左侧上颌窦及左侧鼻腔占位性病变,邻近骨质破坏,左侧中下鼻甲缺如。门诊以“左侧鼻腔恶性肿瘤”收入院,患者近4天来发热,体温最高39.1℃,自觉乏力,关节疼痛,二便正常。
体格检查:
全身皮肤黏膜未见黄染、出血点、破溃。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肝脾肋下未触及。 全身未见黑色素痣。 专科查体: 鼻: 外鼻无畸形; 鼻中隔无明显偏曲,左侧鼻底及鼻前庭隆起,左侧鼻腔可见脓性分泌物,未见左侧下鼻甲,左侧鼻腔可见灰白色肿物,质地中等,触之无出血。 各鼻窦区无明显压痛。 咽部检查见左侧硬腭隆起,触之无出血,质地中等,咽黏膜慢性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 双侧扁桃体无肿大,无红肿或化脓; 悬雍垂居中,软腭对称,抬举良好。
实验室检查
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 4.17×109/L,RBC 3.64×1012/L,HGB102g/L,PLT 151×109/L。
肝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8U/L(7~40),总蛋白50g/L(60~85),白蛋白28g/L(35~52),白蛋白球蛋白比1.3(1.0~2.5),总胆红素9.5μmol/L(5.1~22.2),直接胆红素3.6 μmol/L(0~6.8)。血钙:1.94 mmol/L(2.13~2.71)。
肾功:肌酐(酶法):36 μmol/L(45~84),尿素:2.69 mmol/L(2.78~7.14)。
免疫固定电泳:阴性。
肿瘤标志物:未测。
骨髓检查:
骨髓:取材、涂片、染色良好。增生活跃,粒=7.5%,红=1.5%,粒:红=5:1。黑色素瘤占90.5%。
★该细胞:胞体大小不等,核圆或椭圆形,偏位,染色质细致,可见大而明显的核仁,多为一个,胞质量较多,灰蓝色,部分胞浆可见少许空泡,个别细胞质内可见少许灰蓝或蓝绿色颗粒(图1),极少数细胞质内可见大量颗粒状或块状灰蓝色颗粒(图2,3)。(骨髓片,瑞氏姬姆萨染色×1000)
粒系各阶段比例减低或缺失,形态大致正常。红系各阶段比例减低,形态正常。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淋巴细胞比例减低,形态大致正常。巨核细胞及血小板不少。未见其他异常细胞及寄生虫。
图1
图3
图2
骨髓片活检:见图4、图5。(骨髓片,瑞氏姬姆萨染色 ×600)
图4
图5
影像学检查:
鼻窦CT:左侧上颌窦及左侧鼻腔占位性病变,邻近骨质破坏,左侧筛窦、筛板、中下鼻甲缺如。头部+躯干PET/CT,左侧鼻腔、上颌窦、筛窦代谢不均匀增高软组织密度影,考虑恶性病变,窦壁及硬腭受累不除外,并导致左侧后鼻孔及咽鼓管闭塞,左侧上颌窦内侧壁及左侧中下鼻甲破坏、消失。
临床诊断:恶性黑色素瘤
病例解析及讨论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黑色素细胞肿瘤。临床上约60%是由黑痣恶变而来,以足底和肛周周围多见,以转移早、预后差为主要特点。其病理类型大多为有色素型,无色素型极为少见。转移性黑色素瘤常累及淋巴结,偶见先侵犯附近皮肤,最终转移至内脏器官。黑色素瘤广泛转移至骨髓比较少见。恶性黑色素瘤在全球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3%[1]。
转移性黑色素瘤常累及淋巴结,偶尔先侵犯附近皮肤,最终转移至内脏器官。常见转移部位是肺,其次为大脑、肝脏、骨髓、肠道[2]。黑色素瘤广泛转移至骨髓比较少见,Savage等[3]报道97例恶性黑色素瘤中5.4%出现骨髓累及,肿瘤主要来源于后腹膜、肛管、扁桃体、鼻腔、眼部黑色素瘤。
而其最常见的血液学表现为贫血,其次是血小板减少,全血细胞减少和外周血出现幼稚粒细胞及有核红细胞。有1例报道外周血出现肿瘤细胞。形态学表现为明显的大小不均,中等到明显的核形异常,胞浆色素颗粒可多可少,最显著的特征是具有明显的大核仁。Wolff等[4]报道1例白细胞显著增多的骨髓转移性黑色素瘤,可能是骨髓肿瘤浸润,肿瘤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或其他介质引起白细胞增多。也有黑色素瘤伴自身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的报道[5]。
大多数恶性黑色素瘤骨髓转移均可找到原发病灶,不明原发灶的骨转移性黑色素瘤较少,约占5%~15%。免疫组化检查对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常用标记为波形蛋白、S-100蛋白、黑色素瘤抗体(HMB45)、A103、黑色素细胞酪氨酸酶、小眼相关转录因子[6]。证实颗粒为黑色素颗粒的最常用方法是证实颗粒含黑色素相关的 MART-1基因产物及黑色素基质蛋白GP 100 ,分别为T细胞识别的黑色素瘤抗原(Melan A)或A103抗体, HMB45抗体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图6 HMB45染色 ×40,图7 Melan A染色 ×40 )
图6
图7
无颗粒型的黑色素瘤约占黑色素瘤的2%~3%,也有学者认为,这种黑色素瘤的变异型侵袭性更强,更易广泛转移[7]。骨髓受累的无黑色素黑色素瘤变异型极为少见。文献报道可以白血病形式出现,外周血可发现大量黑色素瘤细胞[8]。且有报道黑色素瘤非特异性酯酶强阳性,似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9]。其在骨髓中的形态学为胞体大小不等,核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偏位,染色质细致,核仁大而明显,胞浆量丰富,灰蓝色或深蓝色,部分细胞胞浆内可见空泡[8-11]。
Friedman M等报道,无颗粒型黑色素瘤,可像骨髓瘤[12]。这与我院患者的黑色素瘤细胞的形态类似,但低倍镜下仔细患者的骨髓涂片,发现个别瘤细胞细胞浆内可见少许灰蓝或蓝绿色,颗粒状或块状的黑色素颗粒,这提示个别细胞向下分化。典型黑色素瘤的浆内黑色素颗粒颜色为棕黄色或棕黑色。骨髓涂片外观为棕褐色或棕黑色[13-14]。
因此,骨髓涂片外观为棕褐色或棕黑色,油镜下为可见颗粒状或块状棕黄色或棕黑色颗粒时,极度提示为黑色素瘤。而当临床有骨质破坏,骨髓涂片发现细胞偏位,具有大而明显核仁,部分浆内可见空泡的肿瘤细胞时,应仔细寻找细胞是否有蓝绿色或棕黄色颗粒,若存在,也提示有黑色素瘤的可能,若不存在,黑色素瘤亦不能排除,特别是不要误诊为多发性骨髓瘤,最终证实均需做骨髓活检。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