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水芳:一生医德悬壶水 卌载仁心不朽芳

2022
07/15

+
分享
评论
北大医院
A-
A+

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初开展传统喉癌手术,都要切开气管,术后再缝上,不仅可能留下疤痕,术后要住院两至三周,还要承担高达三四万元的手术费。而当时,头颈肿瘤的激光微创技术已在国外开展,北大医院虽已购进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机,但却无人会使用。

永远怀念

2022年7月10日,我国著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原主任肖水芳教授与世长辞。他从事临床和教学科研工作近四十年,治学严谨,医德高尚,为人谦逊,为推进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事业的发展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2016年,《人民画报》对肖水芳教授做了专访,谨以此文沉痛悼念并缅怀肖水芳教授,他的崇高品格和医者风范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人民画报》专访:

每周二、周五的上午,走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简称北大医院)四楼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室外,候诊患者最多的那间,必是肖水芳教授的诊室。

儒雅的外表,镇定自如的神情,眼神里总是带着笑意,北大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科室主任肖水芳教授自带一种能让人放松的气场,可以很快和人拉近心理距离。

作为医生,他积极引进一系列新技术和新疗法,创新完成多类手术;作为科室管理者,他率先在科室推行绩效管理制度;作为学者,他主持编写了中国第一本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耳鼻喉领域专业教材……在肖水芳看来,作为医生,更要有“敢为人先”的精神。

8571657840917290

1月13日上午8点半,肖水芳准时出现在手术室,进行一台声带的微创手术。

60641657840917475

刚刚完成手术的肖水芳,神情轻松了不少。

58521657840917558

头颈外科的“激光团队”。现在,激光微创手术已经较为普及。

23241657840917642

手术结束,“激光团队”常聚在一起聊聊工作之外的事。在肖水芳的引领下,头颈外科的氛围和谐,让人称羡。

快嘴仁心

“孩子现在有夜间睡眠缺氧憋气的症状,如果只保守治疗不做手术的话,将来还有可能复发。至于你担心的以后免疫系统发育问题,那不会受手术影响的。”肖水芳一边给一位来自黑龙江佳木斯的小女孩看病,一边向一旁的孩子父亲解释。他的两个学生则一个在旁边观摩,一个帮着记录病历。

肖水芳在病人中口碑极好,除了精湛的医术外,他对病人总是很和蔼。在进门之前面色紧张的患者,似乎都在他的诊疗之后轻松不少。

中午12点40分,第32位病人走出诊室。而通常的一个门诊单元大夫是挂15个号。如果不是还有会议,他通常要到下午两三点才结束门诊。“能帮我孩子爸也看一下吗?他鼻子也不太舒服。”一旁一位30多岁的妇女不好意思地问道,她们一家一大早从河北赶过来,刚给儿子看完病、拿完药。

肖水芳简洁地询问了一下孩子爸爸患病的情况,然后开始给他做检查。“儿子跟老爸长得挺像的嘛,都挺帅!”肖教授的一句话,让诊室里的几个人都微微笑了起来。“你之前用过什么药?……我给你开一些药。”肖水芳一边把用药告诉学生,一边开始洗手换衣服,他还要赶去参加下午一点半的会议。

“有时候常会碰到这种情况,其实只要我有时间,都可以给他们看一下的,来一趟医院都不容易,更何况还是从外地赶来的。”一上午的门诊,他一口水都没顾上喝,嗓子已经不像早晨那样清爽,但还一如既往地用略带湖南口音的普通话笑着说。

1962年,肖水芳出生在湖南益阳的一个小镇上,尽管已经离开家乡三十多年,他依然保留着湖南人的快语速。说话快,走路也似脚下生风,这也让身边的其他人都不知不觉地紧跟他的快节奏。

尽管肖水芳快人快语,但对待患者,他一定是放慢语速、温和可亲,从医几十年来从未发生过一起纠纷。他身边的人都说,几乎没有看到过他发脾气。“即便有了争执,他也不急着争辩,总是耐心地解释。”他的同事李天成说道。

肖水芳从医是受母亲影响,他的母亲“肖家婆”是镇上为数不多的几位“接生婆”。“她是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我们镇上一两万人都是她接生的。”肖水芳自豪地说,年幼的他看到母亲很受人尊敬,又觉得能够帮助别人很有意义,便在高考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他心中最好的医科―北京大学医学部。

53621657840917811

教学查房过程中,肖水芳进到一间单人病房,学生们聚集在病房外探头学习。

73911657840917977

出门诊时,肖水芳认真、细致、和蔼,对病人总是有问必答。

97741657840918032

肖水芳(中)和同事们。

一朝是病人,终身是朋友       

选择学医是因为母亲,但选择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则与自己分不开。

上大学之前,肖水芳本人就是一位深受慢性鼻窦炎困扰的患者,1979年刚上大学便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做了鼻子的手术,读研时在北大医院再次住院手术,日本留学期间进行了第三次手术……每隔四五年都因鼻窦炎鼻息肉复发需要做一次手术。“当时还是局部麻醉,但麻醉不完全,我跟医生说疼,当时的医生还跟我说,没关系,坚持一下就过去了。”肖水芳笑着回忆。

亲身体验过这种痛苦,也就更能了解患者的需求。当时,功能性鼻窦内镜技术(简称鼻内镜)已在欧美兴起和推广了十余年。但在中国,却是刚刚起步。归国后不久,肖水芳邀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一位教授运用鼻内镜技术来为自己做手术。

“您这算是小白鼠吗?”

“可不就是把自己当小白鼠!”

手术非常成功,到现在快二十年时间,他的顽疾再没复发。随即,北大医院开始引进鼻内镜手术技术。如今,鼻内镜手术已经成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一个基础和主打的手术。“鼻窦手术的历史有100多年了,只有鼻内镜手术开始应用以后,才能真正一次根除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等疾患。这是鼻科学发展历程中革命性和里程碑式的事件,极大减少了患者的痛苦。”肖水芳介绍。

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初开展传统喉癌手术,都要切开气管,术后再缝上,不仅可能留下疤痕,术后要住院两至三周,还要承担高达三四万元的手术费。而当时,头颈肿瘤的激光微创技术已在国外开展,北大医院虽已购进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机,但却无人会使用。当时还是主治医师的肖水芳利用在国外所学主动请缨开展此类喉癌微创手术。

但开始开展这种微创手术,在当时甚至遭到了肖水芳自己老师的质疑。“喉癌手术你能这么做吗?”面对所有怀疑的眼光,他把文献、国外手术记录找出来,耐心地再三跟老师、病人解释。国外应用激光手术治疗喉癌已有10余年历史,成功解决了早期喉癌的微创治疗和喉功能保留难题,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同时又能很好的保留喉的功能。国内为什么就不能开此先河呢?

肖水芳对科室及病人建议,先尝试伤痛较少的微创手术,如果不行再施行传统的开放手术,病人将信将疑地接受了手术。“手术效果非常好,病人一再感谢我,还帮我一起说服后来手术的其他患者,现在我们都还有联系。” 二氧化碳激光微创手术后外观看不出来,休息两三天就可以出院,手术费只要五千元左右。同时,保留喉功能的微创手术最大限度的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以其不可替代的优势而被广泛应用。

经历手术的痛苦才知道怎样让患者减少痛苦。“一朝是病人,终身是朋友。”由于耳鼻喉科疾病特殊,常需要患者每年都回来复查。例如,喉癌病人病因大多与自身抽烟喝酒的习惯有关,喉癌治疗好后,得口腔癌、下咽癌、肺癌、肝癌、食道癌的几率也比普通人要高很多倍。“一旦在复查中发现别的重复癌或多发癌了,大多都有用微创手术早期治疗机会。真的常有这种情况,病人很感动,我们也很高兴。”肖水芳因此和很多患者常年保持联系,已经成为了朋友。

作为科室主任,他对当今一些医患矛盾也直言不讳:“首先将医患关系简单定义为商业关系,本身就是可商榷的。其次,只要双方都能换位思考、互相理解,医患关系会好很多。”

行医之人必须紧随时代

“So,how is this patient now ?(这位病人现在情况如何?)”每周一次例行的教学查房中,肖水芳都要求住院医师们用英语汇报自己负责病人的病历及康复情况,他再随机用英语进行“随堂测试”。在他的“压迫”下,查房的前一天,不少学生都“例行”熬夜。在年轻医生的眼里,肖水芳严谨得几乎有些苛刻。

“要求特别仔细、特别严格,但是这样挺好的,起码我们能学到很多东西。”北大医院的小王大夫现在是肖水芳教授的学生,尽管才来医院两个星期,但她对肖老师的严格已经深有体会。“外语学习不能靠临时突击,开始觉得很痛苦,但长期坚持下来一定是非常受益的。我们科室的医生申请出国深造,起码在语言方面我绝对放心。”肖水芳自信地说。

有意思的是,肖水芳流利的英语源自于日本留学的几年时光。“日语只是平时日常用语,医学的专业英语倒是用得更多。”在日本留学期间,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既不是国外的先进技术,也并非先进的设备,而是每个人的认真拼命。

也是在国外留学多年的影响,肖水芳始终保持对医学前沿的高度关注。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领域,肖水芳是大家公认的“智囊”,他力主引进一系列新技术和新疗法,创新完成多类手术,如等离子技术在咽喉疾病、鼻科疾病和咽喉头颈肿瘤中的应用、内窥镜技术的应用、功能保全性头颈外科治疗技术和头颈肿瘤的综合治疗等,使得科室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作为头颈外科科室主任,他也有湖南人“敢为人先”的精神。1999年,当时的领导找到刚刚回国工作三年的肖水芳副主任医师,委任他担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他也成为了当时医院最年轻的科主任。“刚接手主任时,绩效分配是‘大锅饭’,工作几十年的老医生可能和刚来的护士工资差不了多少,根本无法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在其位则谋其政,肖水芳主任有种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在本科室率先制定制度,试行“按劳分配”。

“多劳多得,当时有人还有些质疑,我就说先试行三个月,不合理再继续改。”三个月过去了,几乎没什么反对的声音,“改革”成功了。在当年的年终总结上,院长听了汇报眼前一亮。新年伊始的正月初八,肖水芳便在全院干部大会上介绍科室管理经验。“很多人还在纳闷,耳鼻喉科这个‘小科’还有这么多新点子?”

绩效改革后,医生门诊由固定数量的挂号变为可加号看病。“医生们态度也比以前更加积极,这也是病人的福音。”在肖水芳的逐步改进下,人管人变成了制度管人,科室绩效连续多年获得两位数的增长率,不仅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双提升,也为医院树立了绩效考核、成本核算的榜样。

医生、学者、科室管理者……肖水芳是国内本专业内五种学术期刊的常务编委和编委,还担任着中华医学会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分会常务委员、咽喉学组组长,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多职。每到周末,肖水芳又成了“空中飞人”,参加全国各省级医学会年会和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的授课和现场手术演示,与当地医生同仁分享学科进展和经验教训。“现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多集中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我们也只是在尽一点自己的微薄之力。”

2016年,肖水芳作为主编,由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导实施,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即将面市,这是中国实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以来的第一本该领域的教材。“该教材必将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发挥积极推动作用。现在,我们还在探索头颈肿瘤的生物基因疗法,以期在将来最大程度减少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和延长病人生存期,当然这需要很漫长的一段时间才可能应用到临床。”肖水芳如是说。

一生医德悬壶水   卌载仁心不朽芳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肖水芳,手术,病人,头颈,患者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