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大不是优势,反而是负担
颐和医院,老蔡想“撩”她很久了。 一直在纠结,也一直在犹豫。老蔡深知社会办医不易,尤其是曾经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颐和医院,疫情发生2年多来,开支不断增加,收入却很难提升。 但,有些事情,终归是要面对的,毕竟只有正视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郑州颐和医院
前段时间,郑州颐和医院发生了两件大事。
一是二期项目奠基。
二期以康养和养老为主。建成后,医院建筑面积超45万平方米,总床位达到3000张。
二是医院召开动员大会,再次喊出“创三甲”口号(2020年曾经喊过)。
这两件事,对颐和医院未来走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借这个机会,老蔡想聊聊郑州颐和医院。因为,留给颐和医院的时间,不多了。
有些话可能不太好听。
毕竟,良药苦口。
0 1 第一个吃螃蟹的医院
2003年,郑州颐和医院立项,是郑东新区首家谋划建设的大型医疗机构。
2013年6月29日,医院正式开诊!
可以说,老蔡是最早关注郑州颐和医院的媒体人。 2010年4月9日,老蔡发表于《河南日报》12版的头题文章
2010年,正在建设的郑州颐和医院 (老蔡摄,首发《河南日报》)
郑州颐和医院,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平安大道与农业南路交叉口西北角。
作为郑东新区医疗配套先行者,颐和医院为东区的发展立下过汗马功劳。
时光荏苒,9年过去了。对于医疗机构而言,9年不算长,还不满两个5年计划。
9年时间里,颐和医院尝尽苦辣酸甜,坐了一趟超刺激的过山车。
9年前,她曾是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医疗机构;
医院开诊被列为2013年郑州“民生十大实事”之一;
曾开创知名公立医院全面管理大型民营医院先河,被郑州人民医院整体托管;
9年后的今天,从青涩走向成熟的颐和医院,似乎越来越缺乏存在感。
深度剖析郑州颐和医院,绕不开郑东新区。
甚至说,没有郑东新区,就没有郑州颐和医院。
郑东新区(图片来源:遇见郑州)
2000年6月,河南省政府主要领导在郑州调研后提出:郑州市当前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扩大城市规模。
同年12月20日,河南省委六届十一次会议提出,要以推动郑州市建设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以强力开发郑州的新区建设为重点,提升郑州在河南省的首位度,增强经济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经过一系列规划,2003年,郑东新区开发建设拉开序幕。
短短几年时间,郑东新区已初具规模,到处都是新建小区。
但是,各小区的入住率却不高,甚至有媒体将郑东新区称之为“鬼城”。
从无到有的郑东新区
究其原因,是郑东新区的配套跟不上,特别是没有大型医院,医疗资源严重缺乏。不少小区周边,连正规诊所都找不到。
2010年,郑州市卫生局数据显示,郑州医疗服务设施85%分布在老城区。
高新区、惠济区、郑东新区、经开区等7个区域,仅占剩余的15%,医疗资源分布严重不均。
为缓解郑东新区就医难问题,郑州颐和医院来了。
02 联姻郑州人民医院,迎来“蜜月期”
郑州颐和医院由盛润集团投资建设,2006年开建,投资约20亿元。因企业缺少核心优质医疗资源,开诊进展缓慢。
当时,办院灵活的郑州人民医院扩张欲望强烈,但因地处老城区,发展空间受限,“扩大再生产”遭遇瓶颈。
我有优质医疗资源,你有现成场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12年12月,郑州人民医院与颐和医院签订整体托管协议,冠名“郑州人民医院颐和医院”。
医院采取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模式,身份是政府主导的非营利性公立医院,承担政府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按公立医院标准收费。
两家医院联姻,开创了国内知名公立医院全面管理大型民营医院的先河。当时,这种公立医院托管民营医院的新模式,被社会各界普遍看好,认为是实现公立医院与社会资本双赢的好途径。
2013年,河南省“两会”期间,时任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的吴天君到颐和医院,转了一个多小时。
他对时任郑州人民医院院长周玉东提出要求:2013年6月底,郑州颐和医院必须开诊。
2013年6月29日,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医疗机构——郑州颐和医院正式开诊。
郑州颐和医院的“蜜月”随之而来。
03 “蜜月期”很短暂
新婚夫妇,都有蜜月期。
郑州人民医院和郑州颐和医院的联姻,也是如此。
颐和医院开诊半年,门、急诊总量就突破13万人次,出院人数超过6000人次。
如此好成绩,离不开政府和郑州人民医院的支持。
当时的郑州市常务副市长对周玉东说:政府给你两把枪,一把是市场的枪,一把是事业(单位)的枪!
为全力支持医院发展,解决人员编制数、管理机制、医保体制等一系列棘手问题,郑州市组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郑州人民医院医疗集团,将颐和医院纳入旗下管理。
在多方努力下,郑州颐和医院的“蜜月”过得有滋有味,取得不少好成绩。
“蜜月”期间:
德国洪堡大学附属夏洛特医院分子病理研究所落户颐和医院;
与河南大学建立非直属附属关系;
与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联合成立了“北京安贞·郑医颐和河南心脏外科诊疗中心”;
与郑州市慈善总会共同举办心脏病救助工程公益活动;
……
但,“蜜月”虽甜,时间却很短。
2015年,步子迈得有点大的郑州人民医院,急需“自我治病”,医院帮扶颐和医院的力度弱了下来。
另外,随着双方合作的深入,“夫妻俩”的理念逐渐产生分歧,马勺经常碰锅沿。
后来,两家医院的裂隙越来越大,最终悄然“离婚”。
院名改为郑州颐和医院
虽然这个消息一直没有官宣,但约从2017年开始,郑州颐和医院开始自行对外发布新闻、通告,名称也从“郑州人民医院颐和医院”改为“河南大学附属郑州颐和医院”。
开诊3年半,郑州颐和医院与公立医院说拜拜,回归民营身份。
04 “外患”接踵而来
对于郑州颐和医院来说,与郑州人民医院“离婚”是大事,身份定位、未来规划都要重新制定。
要说,经过郑州人民医院3年的输血,即便颐和医院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但医院不乏从公立医院退休的知名专家,“打个野”还是没问题的。
可遗憾的是,郑州颐和医院的影响力,衰减得有点厉害。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郑州颐和医院在发展,郑东新区也在发展,尤其是东区的医疗资源配套方面,更是健步如飞。
颐和医院2013年刚开诊的时候,大郑东的医疗系统一片荒芜,除2012年底正式运行的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东院区外,颐和医院基本没有竞争对手。
但好景不长,郑州“城市向东”的发展大趋势,迅速吸引了一批河南优质医疗机构入驻郑东新区并开诊运行。
郑州颐和医院开诊第一年,2014年8月,与颐和医院一路之隔的郑州市儿童医院(现更名为河南省儿童医院)开诊,占地296亩,床位1100张。
有河南省儿童医院在,颐和医院的儿科就别想起来。
郑州儿童医院郑东院区
郑州颐和医院开诊第二年,2015年7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郑州院区开诊,距离颐和医院仅6公里。
洛阳正骨医院已有229年历史,医院全国知名,相当一部分骨病患者来自省外。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郑州颐和医院开诊第三年,2016年9月,有河南“医疗航母”之称的郑州大学一附院挺进东区,距颐和医院仅3公里。
作为河南医疗界的龙头老大,面对颐和医院,有点降维打击了。
郑大一附院郑东院区
在此之前,虽然河南省儿童医院和洛阳正骨医院实力很强,但都是专科医院,而颐和医院是综合医院,影响不算太大。
郑大一附院郑东院区的出现,颐和的危机真得来了。
2017年,北京阜外医院与河南省人民医院共建的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在郑东新区白沙片区开诊。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
2018年4月30日,郑州人民医院郑东院区开诊,距离颐和医院不足4公里。
郑州人民医院郑东院区开诊
郑州人民医院郑东院区环境优美,其产科、医疗美容科等,能把一些民营医院甩上几条街,尤其是家庭化产房,吸引了无数孕妈的眼球。
2020年和2021年,老蔡导医组织策划了两次寻找河南“三好产科”公益活动,郑州人民医院均名列前茅,单从硬件设施来说,基本没有对手。
以上是已经开诊的医院,还有更多的老牌三甲医院,也将目标瞄向大郑东。
这些医院有:
河南省人民医院(经开院区)
河南省肿瘤医院(白沙院区)
郑州大学二附院(经开院区)
郑州大学三附院(绿博院区)
河南中医药大学一附院(绿博院区)
这些医疗航母一旦建成投用,将从颐和医院的正东、东南等方向,对其形成包围,势必进一步压缩颐和医院的生存空间。 另一方面,民营医院整体进入寒冬。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显示,全国2.35万家非公立医疗机构机构,一年亏掉1300亿元,平均每家亏损553万元。
在河南,已有不少头部民营医院破产。
2021年12月,床位1800张的焦作同仁医院整体拍卖,起拍价3.8亿元。
焦作同仁医院与颐和医院是“同期生”,都开诊与2013年,且都是当地最大规模的社会办医疗机构。
2017年,焦作同仁医院还成立了老年养护院,最初规划床位2000张,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计划投资10亿元。
然而,同仁医院并没有因为康养翻身,反而陷入债务危机,最终落得被拍卖的下场。且目前已流拍,无人出价。
同样,2022年1月,因经营不善,曾经号称“中原医疗第一股”,在新三板上市的鹤壁京立医院被拍卖,成为国内民营医院坎坷求生的一个缩影。
鹤壁京立医院
运行遇到困难的不止民营医院,还有公立医院。
2021年,年收入曾高达3.5亿元的睢县中医院,在投资9.65亿元建新院区后,债台高筑,陷入债务风波,甚至试图通过精简人员摆脱困境,结果闹得沸沸扬扬。
然而,颐和医院的危及,并不止步于“外患”,还有“内忧”。
05 颐和医院的“内忧” 2021年上半年,在郑州颐和医院上班的朋友找到老蔡,聊了很多关于医院的事。
他第一句话就惊到了老蔡,他说:
颐和医院夜班费已经一年多没发了,今年到现在,绩效也没发全。
新冠疫情2年来,老蔡知道郑州颐和医院过得不容易,但没想到会这么惨。
而彼时,颐和医院刚刚获得“2020年度民营医院最佳雇主”称号。
医院员工收入受影响,归根结底还是门诊量上不去,没有门诊量,住院量就是天方夜谭。
今年7月初,在新冠疫情基本消停的时候,老蔡分别于7月1日(周五)下午、7月3日(周日)下午、7月4日(周一)上午三个时间段,对郑州颐和医院的门诊及门诊流量,进行了走访。
每个周一,都是医疗机构最忙碌的时候。老蔡在7月4日(周一)上午8:08到颐和医院门诊,候诊区很是空旷。
郑州颐和医院门诊2楼全景图
上午11时左右,电子屏显示,多数科室门诊患者仍是个位数,比如,耳鼻喉科两个诊室分别接诊到第4位和第6位患者;消化内科接诊到第6位患者。甚至有些科室,只接诊了一位患者。
周五下午和周日下午的数据更惨淡,老蔡走遍门诊楼,绝大部分科室的门诊量都是个位数。
06 颐和医院的机遇与挑战
作为郑州市区最大的民营综合性医院,郑州颐和医院已经走过9年的心路历程。
颐和医院院长赵志刚曾提出让医院“3年站起来、3年强起来,3年名起来”的三步走战略。
明年,是口号兑现的最后一年。
在这个节骨眼上,颐和医院今年再次喊出创三甲的口号(2020年曾提到过)。
图片来源:郑州颐和医院官网
此外,颐和医院二期开建,是机遇也是挑战。
二期以康养和养老为主,建筑面积25万余平方米,地上部分由9栋病房楼和3条医疗街组成,设计病房903间、床位1500床。地下部分是4层车库,共2996个机动车停车位。
建成后,郑州颐和医院建筑面积超45万平方米,总床位达到3000张。
老蔡想提醒郑州颐和医院,做大的同时,还要做精、做强。
有时候,大不是优势,反而是负担。
毕竟盈亏平衡点在那放着,一年没有3个小目标,日子恐怕不好过。
综上,留给郑州颐和医院的时间,不多了。
声明:凡标明原创的文章,均为老蔡导医独立创作。任何单位、个人未经许可,谢绝以任何形式转载。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