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0亿美元收购案在酝酿,国内生命科学上游将迎来“大地震”

2022
07/15

+
分享
评论
新康界
A-
A+

国内生命科学品牌目前与海外拥有巨大的差距,强强联合,或许有助于催生中国生命科学行业的快速发展。 

近日,彭博援引知情人士报道,国药集团与BBI生命科学公司创始人王氏家族举行了有关收购交易的会谈,后者的估值可能超过10亿美元。此外,BBI生命科学也在寻求与其他可能的买家会谈。

5051657840313531 

港股资深投资者估计对BBI生命科学(01035.HK)并不陌生,BBI的自我定位是中国生命科学研究产品&服务行业的知名供应商,2020年6月8日公司被创始人王氏家族以约8.81亿元现金代价私有化退市,相信退市的原因是实际控制股东认为公司在港股估值过低。 

彭博社在新闻中写到:即便国药集团开出了近10倍于BBI生命科学2年前退市估值的价格,仍没有十足把握将它收入囊中。(BBI生命科学退市市值近19亿港元) BBI生命科学已经展现出了充分的出售意向,未来无论国药集团是否收购成功,又或是其他国内产业、资本机构将其收入囊中,都会对现有的生命科学上游赛道格局产生重大的影响。 如果两强联合,那么可以期待未来产生的化学反应。 

1、BBI生命科学:基因合成小龙头&综合生命科学产品服务商 

BBI生命科学2019年的年度报告显示,当年实现营收约7.04亿,对应除税后溢利为8602.9万元。下图可以看到2015-2019年,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水平分别以25.6%、14.3%的年复合增速进行增长,在生命科学上游赛道并不火热之时就已展现出十足的潜力。 50691657840313622 

BBI生命科学分为四大业务板块: 1)DNA合成; 2)基因工程服务 (读取、分析、改造 DNA序列); 3)生命科学研究耗材 (生化试剂、工具酶、试剂盒、实验室耗材等); 4)蛋白质和抗体相关产品及服务 (蛋白质结构分析、合成表达或纯化多肽或蛋白等) 在2019年,公司这四大板块分别实现了约2.67亿、1.63亿、2.09亿、6325万的收入,占公司整体营收比重分别为37.92%、23.15%、29.68%、8.98%。 1551657840313826 

BBI生命科学优势最为突出的领域是DNA合成,公司完善寡核苷酸生产方面拥有18年经验,每天产能为逾10000个寡核苷酸(约二十万个碱基),亦能成功合成复杂及罕见的寡核苷酸。以2013年收入计,在中国寡核苷酸合成产品供应商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约26%。 2020年初,BBI生命科学新工业级DNA合成GMP厂房已建设完毕投入生产,公司DNA合成的业务规模大概率在近两年得到了长足发展。 

其次令人注意到,BBI生命科学通过自研和代理的方式,为生命科学实验提供各类产品和定制化的服务,包括各类试剂和耗材,比如抗体、实验耗材、仪器设备等;这和上市公司泰坦科技、阿拉丁等很像,为科研人员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平台。 BBI生命科学作为国内老牌的科研服务提供商,资产质地算的上优良,在目前生命科学赛道上游融资火热的背景下,如果不能溢价卖出一个好价钱,显然是不合理的。 

2、推测国药收购BBI的战略意图 

据天眼查数据,国药集团隶属国务院国资委管理,旗下管理国药控股、国药股份等8家上市公司及1600余家子公司;2021年,国药集团营收达到7000亿元。

 国药集团显然有足够的财力买下BBI生命科学,若交易真的达成,对国药的整个生态将造成怎样的影响? 

首先,国药集团对于mRNA的研发已经提上日程:2021年12月公司表示“中生复诺健在开展“德尔塔+”(Delta+)变异株mRNA疫苗研发基础上,启动了Omicron株疫苗研发,计划尽快完成中间试验及研究工作。” 

另外,中生复诺健的mRNA疫苗产业化基地预计在9月底竣工,最高产能设计在20亿剂。 mRNA疫苗研发的靶点筛选、mRNA生产、mRNA纯化、mRNA递送、DNA模板制备等环节,都会涉及DNA质粒。目前质粒的生产提取和纯化工艺很成熟,可以自建生产线或者外包,大部分mRNA 疫苗企业通常选择外包,Moderna和国内企业目前是外包,比较知名的供应商如金斯瑞生物。 

对于决定布局mRNA疫苗领域的国药而言,收购BBI生命科学,把前端的DNA合成抓在手里,一方面是供应链自主可控,另一方面也为自建生产线打下了基础。 其次,收购BBI生命科学有利于国药整合生科上游赛道的资产,不排除未来整合上市的可能。 

国药集团旗下有国药试剂这一优良资产,国药试剂(“国药化学试剂网”)作为国内较早成立的综合科学服务提供商,其商业模式与国外巨头相似,拥有自主品牌产品和丰富的产品矩阵,同时在国内拥有较强的销售网络及仓储物流系统。 但泰坦科技的招股书中,也道出了国药试剂的短板,其主要覆盖通用试剂,产品种类较少,仅能满足客户基础需求。 

BBI生命科学拥有BBI、生工和Diamond等3大自主品牌旗下的3万余种产品,可以借助国药试剂数字化营销的优势加强其商业化能力,同时国药试剂也补充了自己在中高端、特色产品层面的短板,实现双赢。 最后一点,国药集团旗下的国药资本管理基金规模超过65亿元,投资了大量的生物医药企业,其投资生态圈可以为BBI生命科学的壮大而赋能。 

3、收购对目前生命科学赛道的潜在影响 

交易如果达成,那么对于赛道所有上市公司都将造成两个层面的影响:估值、竞争格局。 如果按BBI生命科学过去25%、15%的营收、利润增速计算,2022年公司营收、利润规模大约分别在13.8亿和1.3亿左右。但从目前的情况看,10亿美元的价格,只对应2022年动态50倍市盈率,可能并不能打动BBI的实控人家族。 

目前,国内上市公司与BBI生命科学业务相近的是泰坦科技、阿拉丁等公司,Wind一致预期的2022年动态市盈率分别为61.6倍、56.5倍。 最终BBI生命科学如果以较高溢价“出嫁”,那么无疑对现有同类型上市公司有估值提振的作用。 在估值受影响的同时,国内生命科学上游赛道选手同样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 BBI生命科学和国药试剂各自单独拎出来在国内就已经有一定的竞争力,结合各自的研发、渠道优势,如果未来在一个体系下,其合并规模和实力大概率强于西陇科学和泰坦科技,形成一定的竞争挤压。

  77821657840314069 

结语:

尽管在收购没有落地前,分析都是基于推测和假设。国内生命科学品牌目前与海外拥有巨大的差距,公司之前的强强联合,或许有助于催生中国生命科学行业的快速发展,从而诞生具备全球影响力的国产品牌。 

【免责声明】

1.“新康界”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司联系。 

2.“新康界”致力于提供合理、准确、完整的资讯信息,但不保证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合理、不准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3.“新康界”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商业交易及或医疗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新康界”内容发生偏差,我司不承担任何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法律责任,赔偿责任。

4.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国内生命科学,国药集团,mRNA,生命科学,收购案,BBI,DNA,赛道,试剂,估值,营收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