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胃肠间质瘤你的基因测全了吗?

2022-07-14 16:49

因此,GIST的二代基因测序检测基因突变至少应包括KIT、PDGFRA、SDHA、SDHB、SDHC、SDHD、NF1、BRAF、KRAS、NRAS、PIK3CA;检测基因重排包括FGFR1和NTRK3。

导语:胃肠间质瘤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其发病机制主要为KIT/PDGRA基因的功能获得性突变。基于基因分型指导下的精准诊疗可以为GIST患者带来更多的获益。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年发病率约为11-19.6/100万,中国每年发病人数约为2-3万例。胃部是最常见的原发部位(55%),其次是小肠(30%)和直肠(5%)。大约75%-80%的GIST有KIT突变,5%-8%有PDGFRA突变,且KIT和PDGFRA突变在GIST中相互排斥。因此KIT和PDGFRA为GIST中最为重要的两个突变基因,并且直接关系到伊马替尼等药物的适用。

46741657786106788
 图1 GIST在体内不同位置的分布

KIT和PDGFRA都属于III型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的成员,致癌KIT/PDGFRA突变导致配体非依赖性激酶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包括MAPK通路(由RAF、MEK和MAPK组成)、PI3K–AKT通路和JAK–STAT3通路。

97961657786107050
 图2 KIT/PDGFRA突变型GIST致瘤机制

大多数KIT突变发生在11号外显子(67%)或9号外显子(10%),较少发生在13号外显子(1%)和17号外显子(1%);PDGFRA突变最常见于第12、14和18外显子中,并且18号外显子中的D842V突变频率最高。

5651657786107582
 图3 GIST中不同基因的变化

大约12%-15%的GIST没发生KIT和PDGFRA突变,称为野生型GIST。在这些野生型中又以BRAF V600E最为常见。RAS基因突变GIST中比较罕见。PIK3CA在GIST中的突变频率也有1%左右,且多为H1047R。野生型GIST中有超过2%的为SDH缺陷型和NF1相关型,这两种GIST可能与遗传相关。SDH复合物由四个亚单位(SDHA、SDHB、SDHC和SDHD)组成。SDHB、SDHC或SDHD的种系突变不仅会增加GIST的发病风险,还会增加副神经节瘤(称为Carney-Stratakis综合征)的发病风险。因此对于SDH缺陷型和NF1相关型GIST还需做相关胚系筛查。

基因融合突变在GIST中也有报道,NTRK融合多为ETV6-NTRK3突变,FGFR1融合已有FGFR1-HOOK3和FGFR1-TACC1被报道过。

最后总结    

因此,GIST的二代基因测序检测基因突变至少应包括KIT、PDGFRA、SDHA、SDHB、SDHC、SDHD、NF1、BRAF、KRAS、NRAS、PIK3CA;检测基因重排包括FGFR1和NTRK3。

参考文献:
1. Corless CL, Barnett CM, Heinrich MC.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urs: origin and molecular oncology. Nat Rev Cancer. 2011;11(12):865-878.
2. 胃肠间质瘤基因检测与临床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胃肠间质瘤,GIST,SDHC,BRAF,缺陷型,基因,显子,基因检测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