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马英新团队开发新冠S蛋白检测的比率荧光免疫新方法

2022-07-14 10:06

本研究以水热法制备了Si dots,水浴法制备了Mn:ZnSe QDs,通过二者静电相互作用自组装合成具有良好pH稳定性和光稳定性的Si-Mn:ZnSe NPs。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 马英新 课题组在国际学术期刊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上发表了题为: Construction of ratiometric Si-Mn:ZnSe nanoparticles for the immunoassay of SARS-CoV-2 spike protein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比率型荧光探针 (Si-Mn:ZnSe NPs) ,通过结合酶联免疫反应 (ELISA) 模型,建立了一种新冠病毒 (SARS-CoV-2) 刺突蛋白 (S蛋白) 的免疫荧光检测方法。

以SARS-CoV-2假病毒和VSV-G假病毒作为实际样本考察该方法的传感性能,结果显示该方法对SARS-CoV-2假病毒响应特异性良好,具有与商品化试剂盒相当的检测灵敏度,为诊断SARS-CoV-2感染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潜在思路。

S蛋白是新冠病毒侵染过程中的关键成分,具有识别目标细胞和促进膜融合的作用。因此,快速检测S蛋白对新冠疫情的防控至关重要。

图1:SARS-CoV-2表面的S蛋白(Acta Pharmacol Sin 2020, 41, 1141-1149,)

目前,新冠感染早期诊断的主流方法有三种,包括分子检测 (检测病毒RNA) 、抗体检测 (检测IgG和IgM抗体) 和抗原检测 (检测病毒蛋白) 。相比其他两种方法,抗原检测特异性好且反应时间短,在大批量SARS-CoV-2阳性筛查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当下市场上的抗原自测试剂盒多数依托胶体金免疫测流层析技术,灵敏度低限制了其应用场景。

量子点 (QDs) 具有吸收光谱宽、斯托克斯位移大、荧光强度高和生物毒性低的优势,是一类理想的荧光探针,在生化分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据研究,荧光法的灵敏度是比色法的10~100倍,荧光免疫分析有望提升病毒抗原检测的灵敏度。本研究构建的比率荧光法采用Si-Mn:ZnSe NPs双发射探针,相当于在检测系统中添加了一项内标校准,解决了单发射探针强度受环境变化、探针浓度变化和仪器波动的影响较大的局限性,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的优点。

98371657756981199

图2:(A)Si-Mn:ZnSe NPs探针构建;(B)比率荧光ELISA法检测SARS-CoV-2 S蛋白原理。通过形成固定化CAT的免疫复合物,可将检测S蛋白含量转化为检测体系内H2O2含量。

根据上述原理图,该团队通过Si dots和Mn:ZnSe QDs的自组装作用制备了Si-Mn:ZnSe NPs探针。首先考察了Si-Mn:ZnSe NPs的荧光强度对H2O2浓度的响应。随着H2O2浓度从0μmol/L增加到50μmol/L, Si-Mn:ZnSe NPs在610nm处的荧光被明显猝灭,而440nm处的荧光没有明显变化。这证明通过比率荧光的方法检测体系中的H2O2浓度是可行的 (图3) 。过氧化氢酶 (CAT) 可以催化H 2 O 2 分解,因此,CAT介导的ELISA可以用于S蛋白的免疫分析。

89621657756981516

图3:Si-Mn:ZnSe NPs对H2O2响应的荧光光谱

在最优反应条件下,S蛋白浓度与Si-Mn:ZnSe NPs的荧光强度比呈线性关系。如图4A和4B所示,随着S蛋白浓度从0.05ng/mL增加到300ng/mL, Si-Mn:ZnSe NPs在610nm处的荧光发射强度逐渐增强。如图4C所示,lg(S)与荧光信号比(F610/F440)在0.05~10n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 (y = 0.2318x + 0.3378, R2 = 0.9904) 。图4D显示,S蛋白浓度与荧光信号比(F610/F440)在5~50n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 (y = 0.0116x + 0.4479, R2 = 0.9987) 。本方法对S蛋白检出限为0.032ng/mL。

48411657756981607

图4:不同浓度SARS-CoV-2 S蛋白存在下Si-Mn:ZnSe NPs的荧光光谱(A)与信号比(B);SARS-CoV-2 S蛋白浓度与荧光信号比的线性拟合(C-D)

前期工作中,该团队将SARS-CoV-2 S蛋白整合到HIV假病毒合成系统中,构建SARS-CoV-2 S蛋白假病毒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21, 13, 21, 24477-24486.) 。

本研究以上述SARS-CoV-2 S蛋白假病毒作为实际样本模型考察了本方法的准确性与重现性,并与商品化试剂盒检测结果进行对比 (图5) 。结果显示,所建比率荧光ELISA法测定的S蛋白浓度与商品化试剂盒相似,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准确性。构建VSV-G假病毒作为阴性对照,采用比率荧光ELISA法检测SARS-CoV-2假病毒和VSV-G假病毒中的S蛋白,结果如图6所示,10组SARS-CoV-2假病毒均有检出,而10组VSV-G假病毒均无检出,表明该方法对SARS-CoV-2 S蛋白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21341657756981732

图5:商品化试剂盒和本方法测定SARS-CoV-2假病毒S蛋白的结果。n.s.表示不显著,*表示p<0.05。

23171657756981788

图6:比率荧光ELISA法检测SARS-CoV-2假病毒和VSV-G假病毒S蛋白的结果

本研究以水热法制备了Si dots,水浴法制备了Mn:ZnSe QDs,通过二者静电相互作用自组装合成具有良好pH稳定性和光稳定性的Si-Mn:ZnSe NPs。H 2 O 2 可以特异性猝灭探针位于610nm处的荧光而对440 nm处的荧光无影响。在ELISA体系中,通过固定化CAT免疫复合物巧妙地将检测S蛋白浓度转化为检测体系内H2O2浓度。结果显示,在0.05~10ng/mL和5~50ng/mL浓度范围内,S蛋白浓度与荧光信号比(F610/F440)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32ng/mL。构建SARS-CoV-2假病毒作为实际样本模型,所构建方法的检测结果与商品化试剂盒相当。综上,所构建的比率荧光ELISA方法对SARS-CoV-2 S蛋白具有较高准确性和特异性,可作为一种新型诊断方法协助病毒感染筛查。

马英新 副研究员为本文通讯作者,毛国斌副研究员与研究助理李艺芳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团队其他成员及合作者均为本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该项目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合成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25400522009480

PI与课题组简介

马英新 博士,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近5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深圳市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中科院深圳先进院优青项目和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并获批了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等人才计划。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 J. Am. Chem. Soc.、Nat. Commun.、ACS Nano、Sci. China-Life Sci.、Anal. Chem.、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等国际著名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

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是假病毒平台的构建及应用、单病毒标记与示踪、病毒的药物筛选及疫苗研发;新型电化学/荧光探针技术的开发、病毒高灵敏检测方法的开发。

课题组长期面向1)假病毒平台的构建及应用、单病毒标记与示踪、病毒的药物筛选及疫苗研发,2)新型电化学/荧光探针技术的开发、病毒高灵敏检测方法的开发方向招聘博士后研究助理,有意申请者请将个人简历(要求为PDF)以邮件方式发送至: yx.ma1@siat.ac.cn 。

实验室主页:http://isynbio.siat.ac.cn/Malab/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蛋白,检测,荧光,SARS-CoV-,方法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