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我好怀念住院治疗98天的日子……
生病住院
一般是我们不愿主动
回味的经历
然而
当它能让破灭的梦想重燃希望
让茫然的脚步重新奔跑
即使是漫长的98个日夜
也会变成一段闪光的回忆
7月5日
22岁的小葵(化名)发了条朋友圈:
这时
她刚从河南省人民医院
脊柱脊髓外科一病区出院一周
这个身世坎坷、身患重疾的不幸女孩,在病区受到有生以来最多的“宠爱”,医生、护士、病友……人们悄悄呵护着这个折翼的女孩,助她走上新的起点。
# 01
出生时腰部有肿物被弃
长大后肿物成了致命威胁
小葵来自许昌颍河畔的一个小乡村
22岁的她
经历了同龄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出生时,因为背上长了一个3厘米左右的肿物,她被弃路旁。养父将她捡回家后无力抚养,她只能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在她10岁左右
爷爷奶奶先后去世。养父居无定所,无力照顾。她善良的大伯大娘就收养了小葵。
苦难让小葵勤劳懂事,学习努力,成绩优秀。中考时,她本来顺利考上了高中,因为心疼大伯大娘身体不好,家里经济又紧张,她谎称自己没考上,坚持辍学帮家里分担责任。大伯大娘知道实情后为时已晚,两人不由得心酸落泪。
辍学后不久,小葵到新郑一个鞋厂打工,负责线上销售的工作。发了工资,她总是先孝敬大伯大娘,很少花在自己身上。
由于踏实肯干,她很快成了厂里的业务骨干,每天忙碌而充实。
然而,不幸却再次向这个女孩袭来。
从一两岁时,家人就发现了小葵脊柱侧弯,但那时对生活基本没什么影响。
随着她一天天长高
脊柱侧弯程度越来越严重。直到去年,严重侧弯的骨骼导致她的内脏被过度压迫,小葵感到呼吸憋闷,走两步就喘。
而且压迫感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头疼、反复感冒等症状也出现了,小葵渐渐不能工作。
她曾咨询过骨科医生,被告知如果不治疗,压迫进一步加重,几年后或许会导致心肺功能衰竭的生命危险。
多年来,身边不断有人建议小葵去医院治疗,但考虑到家里情况,小葵并没有去就医。
这次病情威胁到生命,她真的不敢再拖了。
就在她茫然无措不知去哪儿就医时,鞋厂老板娘告诉她:河南省人民医院脊柱脊髓外科主任高延征做过很多严重的脊柱侧弯矫正手术,身边有朋友的小孩就是在他那儿成功矫正的。
“手术得花可多钱吧?我现在只攒了一万多块钱,大伯大娘前两年生病住院,家里也没啥钱了……”“听说高延征主任那儿有中国梦脊梁工程,可以对贫困患者进行慈善救助。救助完花的钱并不多。你快去吧,我先借你5万元!”
小姨得知后,也借给了她2万元。
就这样,带着好心人的资助,小葵在大娘的陪伴下来到河南省人民医院。
# 02
3个月两次脊柱矫形大手术
摆脱厄运重新挺起脊梁
就诊时,小葵的上半身向右严重侧弯,背部两肩胛骨中间有个鸡蛋大的肿块。瘦弱白皙的她走几步就气喘,但灿烂的笑容、倔强的眼神依然透出乐观自强。
接待她的是脊柱脊髓外科脊梁工程千人救助计划的志愿者李攀辉医生。
很快,高延征医护团队都知道了小葵的情况。他们被这个不幸又励志的女孩感动着,决心要——
尽一切力量帮助小葵
重新挺直脊梁,恢复正常生活。
高延征团队用数字骨科技术打印出了小葵的脊柱模型,向小葵和大娘详细介绍了手术方案和可能存在的风险。
脊柱矫形手术属于难度大、风险高的大手术,最大的风险在于脊髓损伤可能导致的瘫痪、大出血。
自2019年1月
高延征带领团队启动脊梁工程千人救助计划,协调各方力量和公益资金,救助家庭贫困的脊柱畸形患者,目前已先后手术救助600多名,畸形最严重的患者脊柱侧弯程度达160度。
除了丰富的手术的经验,脊柱脊髓外科还有“八大神器”保障手术安全:3D打印技术、3D手术显微镜、O臂、导航、手术机器人、超声骨刀、神经监护、平板C臂。
综合权衡后
小葵坚定地要求手术
由于病情复杂
小葵的手术最少需要分两次做
01
4月20日,高延征团队为她进行了首次手术:导航引导下脊柱侧弯后路松解+椎管骨性纵隔切除+脊膜膨出切除+头骨盆环牵引术。
02
经过一个多月的头骨盆环牵引,6月3日,专家团队为小葵进行了导航引导下脊柱侧弯截骨矫形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术中,专家团队应用机器人辅助手术定位,智能导航引导准确植入螺钉,超声骨刀安全截骨,神经电生理检测预防神经损伤,“O”臂数字影像系统评估验证。手术和术后康复均顺利进行。
术后,她从142厘米“长高”到148厘米,原来弯曲的脊梁挺直了。内脏不再受到挤压,走路气喘的症状也没有了。
6月27日,小葵高兴地出院。
“祝愿你的人生更加美好,更加精彩,为梦想奋斗。这是我们送给你的!”出院前,高延征主任带领团队专门去为她鼓劲。
小葵从苏豫囡护士长手中接过散发着书香的《现在最好》,看着扉页苍劲有力的赠语,湿了眼眶。
1
2
科室赠给她的是《没有翅膀,所以努力奔跑》,扉页同样是高延征主任的题词:
愿你以新姿态、新人生
为梦想奋力奔跑
“这是你新的起点啊,从现在开始挺起脊梁了!”高延征热情地鼓励她:“病情所限,虽然没有达到完全像正常人一样的效果,但对你已经是很大的转变。现在只是个起点,通过锻炼、康复,还会更好!你要比别人付出更多一些,要坚强。”
# 03
怀念住院98天的日子
“医院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
这个细心的姑娘也悄悄地为医护人员准备了两面锦旗,用质朴的语言,感谢着医护人员。
她记得,手术前,高延征详细询问了她的家庭情况。得知小葵跟着养父母生活,家里经济较紧张时,高延征宽慰她:“安心治病,钱的事不用操心。”
科室为她开通了多个绿色通道,并申请了智善公益基金、省慈善总会的资助等多项公益救助,为她申请了免费的爱心餐。
对经医保报销、慈善救助后剩余的自费部分,科室准备为小葵发动爱心捐款。
第一次手术前,看到小葵情绪非常紧张,护士谢莹邀请她一起逛街,顺便给她买了护肤品、营养品,共进晚餐。高延征主任给她送去了甜品,说“手术前应该调整到开心的状态”。
手术后,管床医生吕东波下班后没穿白大褂提着一箱牛奶去“查房”,提醒小葵注意补充营养。
护士车征给她讲了之前脊柱脊髓外科救助过的青年李二磊的故事,鼓励她树立信心。重新站起来后,李二磊现在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创业模范,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
第一次术后的头骨盆环牵引时间较长,让小葵感到特别难熬,向高延征主任吐槽。
高延征告诉她:“矫正效果越好,第二次手术风险越小。牵引矫正效果得让将来的男朋友觉得可以。”
每次查房
高延征都“变着花样”鼓励小葵。一次,他斩钉截铁地对小葵说:“下周就给你手术!”
接下来的一周时间过得特别快,可一周过去了并没有等来手术。高延征查房时再次保证下周一定手术,小葵这才明白,这也是高主任鼓励她的方法之一。
其他病友得知小葵的经历后,纷纷自发地给予她各种形式的支持,有人悄悄送去水果、零食,有人“借”她的手机看后偷偷微信转账,也有人添加她的微信,鼓励她树立信心,坚持康复,开始新生活。
小葵在朋友圈里
记录下了住院期间的点滴生活:
高延征主任鼓励她的话,吕东波医生推着她去做检查,李攀辉医生经常去看她,亲人无微不至的照顾,病友们送的吃不完的牛奶和零食……
在大家的“宠爱”下,曾经的焦虑、紧张、生活习惯不规律等,不知不觉都丢掉了!
“点点滴滴,令人难忘,
令人温暖,令人感动!”
小葵说
她会永远记住这一段“治愈”的经历
作者︱张晓华
美编︱梁雅琼
责编︱胡晓军 秦基石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