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五个共享”助推区域儿科医联体高质量发展

2022-07-13 21:24

湖南省儿童医院作为区域儿科医联体牵头单位,以“五个共享”为抓手,为基层儿科发展创造机遇,积极构建优质高效整合型儿科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大病不出省。

医疗资源布局事关人民健康获得感。在纵深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推进高质量医联体建设,放大优势医疗资源效应带动区域医疗均衡发展,仍然是破解优质资源分布不均、补足基层短板、缓解群众“看病难”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湖南省儿童医院作为区域儿科医联体牵头单位,以“五个共享”为抓手,为基层儿科发展创造机遇,积极构建优质高效整合型儿科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大病不出省。

一、管理品牌共享,聚科学发展之力。随着公立医院管理向精细化转型,推广高效的运行管理模式已成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医联体内进行管理同质,对于提高成员医疗机构的内部治理能力和治理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坚持需求导向搭平台。成立湖南儿科医联体管理学校,围绕学科建设、质量安全、绩效运营等内容,每周上线管理“云”课堂,定期举办管理能力提升研讨会、质量改进项目评比等实践交流活动;近两年完成培训40场,在线学习超50万人次。二是坚持价值同构建载体。每年召开区域医联体儿科主任座谈会,梳理区域儿科建设发展情况,推出事业发展年报,查差距定目标。组织评选全省优秀儿科医务工作者,稳定儿科医生队伍,增强价值认同感;树典型推先进;牵头推进儿科医疗服务价格科学合理调整,推出全国首档儿科医疗类纪实节目《你好,儿科医生》,策划“我在儿科当医生”大型叙事医学展,提升职业荣誉感。三是坚持文化引领聚合力,在全省推广“三室一餐一休”人文关爱品牌,成立湖南儿科医生俱乐部,推出信息服务高效、福利待遇同标等十项举措;每年组织医联体运动会、文艺晚会等交流活动,打造全省儿科“家”文化。

二、临床技术共享,强内涵发展之基。医改好不好,关键看基层。推进强基层儿科建设,提升基层儿科技术能力和水平,逐步实现医疗服务同质化,离不开优质资源的辐射带动和共建帮扶。一是定标准,规范诊疗行为。发挥省级质量控制中心作用,推进基层儿科病房、儿童重症监护标准化建设,建立适宜技术规范推广指南和评价标准。近两年推进专科联盟和区域儿科医疗体系建设,牵头成立儿科重症、康复等重点专科联盟11个,推广高危儿早期筛查及干预、新生儿呼吸管理等儿科卫生适宜技术12项,联合编写诊疗指南5个,常见病、多发病能合理治、规范治。二是强专科,提升区域影响。创新推出与医联体成员单位共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实施学科整体提升行动;根据区域疾病谱和成员单位儿科发展基础情况,针对性推出“科科结对、定期指导、技术托管”三种学科帮扶模式,常见病、多发病能“留得住”,慢性病可“转下来”。三是精技术,提升水平能力。建立湖南儿科医联体信息平台,开发手机用户端,随时开放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诊断、远程影像诊断等,即时开通线上一键式危重患儿转诊,定期开展线上疑难病例讨论、手术演示、三级查房等。近两年共5600余人次接受远程指导,恢复期患者下转增加16%,基层早诊早治、早救早转能力不断提升,常见病、多发病能精准治、高效治。

三是科研平台共享,促创新发展之效。科学研究是引领学科发展的第一动力,开展临床研究有利于更好把握疾病发展、变化、预后等规律,有利于通过循证医学手段获取最佳治疗方法。基层医院科研能力普遍较弱,需要从科研思维和方法等多方面进行引导和提升。一是培育科研思维。在平台建立专科医生学术互动圈,聚焦专科问题实时进行科研观点、临床问题讨论;全面开放临床研究转化中心等科研创新平台和数字图书馆,实现前沿动态共享,研究服务人员共享,提升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提升科研能力。每个季度开办科研素养训练营和临床科研培训工作坊,举办科研素养与能力培训班、临床研究培训班、学术沙龙,多举措培养和提升科研能力。三是增强科研动力。设立医联体科研临床研究资助计划,定期开展科研课题开题、中期汇报、成果申报等活动,提供“导师一对一”结对帮扶,近两年立项医联体科研项目20项,投入专项经费40余万元。启动区域内多中心研究项目计划,带动基础医务人员共同参与的积极性。

四、人才培养共享,集智慧发展之能。人才是第一资源,加强儿科人才队伍建设,开展订单式培训、组团式培养、定向性培育,有助于缓解“儿科医师短缺”危机,整体提高基层儿科医疗服务水平。一是培养学科带头人。制定医联体儿科人才融合培养发展计划,举办基层医院管理培训班、儿科主任培训班,将基层儿科人才培养纳入医院“1233”等系列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学科带头人的管理水平、学科建设能力。二是培育临床技术骨干。加强人才带培带教,完善“走下去、送上来”双向培训机制,通过免费接收临床技术骨干进修集训轮训、举办儿童高级生命支持培训、新生儿复苏技能竞赛和儿童康复治疗师技能大赛等培养业务操作能手,建立日常师带徒、定期集中授课、不定期学术交流等立体化培养模式,促进下沉培训、基层进修良性互动。三是培植青年后备力量。依托高等院校研究生和博士生点以及国家住院医师和专科医生培养基地,深化医教协调,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建立覆盖“本科-硕士-博士”全周期的儿科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基层医务人员在职提升学历;开展全省出生缺陷防治等人才项目培训,促进教育链、专业链、人才链有机衔接。

五是国际合作共享,乘开放发展之势。作为国家面向儿科领域的援外培训机构,已为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训了3000余名学员。当前,回应共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的广泛共识,要把国际交流成果转化为推进区域医疗体建设的创新维度和创新品牌,带动 成员单位融入全球卫生健康事业。一是拓展援外培训基地。设立专科国际化能力提升和国际学科共建项目,将援外培训和国际学科交流延伸至基层,遴选援外实训推广基地5个,定期举办线上国际论坛,开展案例教学、模拟教学。二是拓展国际学术交流。开展英语查房、英语沙龙、英语比赛等以用促学交流活动,选拔英语能力强、专业技术过硬的医联体成员单位专家加入援外师资库,参与援外培训教学和临床带教。三是拓展外送深造。面向基层选拔培养国际化人才,组织实地参访和海外实训,挖掘储备具有全球思维、国际视野、国际化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儿科医务人员。

本文作者为湖南省儿童医院党委书记赵卫华、副院长王可为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医联体,高质量,儿科,区域,共享,基层,科研,医疗,学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