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治各种“不服”!市中心医院儿科联合中医科推出改良版“三伏贴”,不打针不吃药,提高小孩抵抗力!
三伏贴是典型的“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技术应用。目前各地医疗机构均有广泛开展。
淄博市中心医院儿科联合中医科,在长期准备及丰富临床经验基础上,根据儿童体质特点,对传统药方进行改良,更适宜于儿童,并增加了贴敷的穴位,更好地达到补元气,健脾化痰的效果。
医院儿科收集患儿贴敷前后血液标本和粪便样品行化验检查,可评估患儿治疗前后的变化,更直观让家长感受到穴位贴敷的作用。
三伏贴,又名天灸,是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法。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利用“三伏天”人体阳气充沛、毛孔扩张的有利时机,结合针灸、经络与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通过药物药效的吸收、刺激,可起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胃,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效果。
选择在三伏天贴敷,对慢性疾病、亚健康、消化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冬天易发作的宿疾,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这几天是人体阳气最盛的),以辛温祛寒药物贴在不同穴位治疗,可以明显减轻症状,减少发病率。
01
儿童“三伏贴”适应症
目前改良的穴位贴敷更适宜于体虚易感、哮喘、支气管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儿童。
02
贴敷注意事项
冬病夏治期间,应注意夏季特点,从饮食、药物及起居方面综合调养。
贴敷期间慎辛燥、忌贪凉、慎肥腻、忌食“发物”、忌过量运动
贴敷当天不要游泳,4-6个小时内不要洗澡。
着装:贴药当天建议选择深色的、较宽松的衣服,另外避免穿连衣裙、连身衣等不方便穿脱的衣服。
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瘙痒均为正常反应。贴敷过程中局部出现刺痒、灼热、疼痛等感觉时,可缩短贴敷时间。部分患者贴敷后局部会发泡,亦为正常现象,可局部消毒处理。
03
禁忌症
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不宜贴敷;
有严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不宜贴敷;
对药物过敏、皮肤有疱、疖及皮肤有破损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者及瘢痕体质者不宜贴敷;
疾病发作期患者不宜贴敷(如急性咽喉炎、发烧、黄痰、咯血等);
2岁以下孩子皮肤过于娇嫩,贴敷容易引起感染,不宜贴敷。
04
贴敷时间
初伏贴:7月16日~7月25日
中伏贴:7月26日~8月4日
加强贴:8月5日~8月14日
末伏贴:8月15日~8月24日
儿童每次贴敷时间依年龄不同而异,如出现局部皮肤发红、微痒,可随时揭去。
供稿:儿科 张娟 张明衬
编辑:陈圆
审核:宣传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